德育故事 | 一个永远都不说谎话的人

▲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

德育故事 言传身教 潜移默化 久习生效

最真实的人物

最中国的故事

最该学的榜样

影响您和孩子一生的声音

孔子在《論語》中說:“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末後的“信”是知人辨事之學,是培養人判斷力的學問。所以孔子說:“不知言,無以知人。”“信”又作為“五常”(仁、義、禮、智、信)與“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之壹,不僅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理念,更是中華民族公認的價值標準和基本美德,它強調言行壹致,又要求言思相符,被視為“為人之道”、“進德修業之本”、“立政之本”和“立國之本”。

今天的故事中,這位被史家交口稱贊的“良守”何遠,堪稱古代言行壹致的仁人君子典範,也是我們今人學習的榜樣。

南齐何远 清廉尽职

不言妄语 天下第一

南北朝時期的何遠,字義方,東海郯縣人。梁武帝時,他當過武康縣的縣令。他雖然是壹縣之長,但生活十分簡樸。他府上所用的器物沒有壹件是銅漆制品,他的車馬更是破舊無華。當地出產水鮮,可他每頓飯不過是吃幾片魚幹。他對家人的要求更加嚴格,妻子兒女的生活猶如百姓中的下等窮人。

壹次,何遠的上司太守王彬視察所管轄的幾個縣,所到之處,都受到盛情接待,殺豬宰羊,大擺宴席,還備下了貴重的禮品,大家不惜耗費重金取悅上司。可偏偏王彬是壹個提倡節儉的人,對下屬的獻媚並不領情。

幾天後,王彬來到了武康縣,何遠只為他準備了幹糧和開水而已。王彬卻非常高興,他馬上拿起何遠遞給他的壹大碗開水,仰起脖子壹飲而盡。

王彬在武康縣的壹段時間,何遠請王彬吃的是便飯,坐的是舊車,住的是壹般的房子,生活完全和普通人差不多,老百姓知道後都奔走相告。

經過壹段時間的審察,王彬對何遠的為人和政績都很滿意,加上兩人誌趣相投,等他要離開武康縣時已經和何遠無話不談了。王彬走時,何遠把他送到了武康縣界。王彬對何遠說:“再過去就不是武康縣了,請何縣令留步。”

何遠對王彬說:“大人在敝縣的這幾天,我沒有好好招待,現在您要走了,我就送您壹份小小的禮物,務必笑納!”說完,就叫手下端上壹只大木盤,盤裏放著壹鬥酒和壹只鵝。王彬看了後說:“東晉時太守陸納招待大將軍桓溫,也只有壹鬥酒和壹盤鹿肉,妳的禮物要比當年陸納好得多了,難道妳不怕有人說妳太浪費嗎?”說完哈哈大笑。

王彬後來將此事告訴了梁武帝,梁武帝聽說了何遠的事跡,對他非常敬重,破格提拔他為宣城太守。

從縣令直接提升為靠近京都的大郡長官,這種情況是從未有過的。宣城曾遭受過盜匪的搶掠,整個宣城都缺乏生機。經過何遠的盡心治理,宣城終於又恢復了原先的繁榮和安定。

何遠在任時,喜歡開辟大街小巷,修整房屋,小至百姓住宅、交易集市,大至城池、馬廄、倉庫等,他都像經營自己的家業那樣盡心盡力。他應得的俸祿壹概不取,而是用來代貧民交納租賦,並且長期堅持這樣做。

何遠生性耿介,對人從不低聲下氣,也不向上官送禮,為官清正廉潔,不卑不亢。寫信給別人時,無論對方地位高低,他都以平常的禮節相待。百姓畏懼又愛戴他,他所任職過的地方,令行禁止,政績顯著,百姓為他建造祠堂紀念,梁武帝也下詔予以表彰。

何遠先後出任數郡的太守,秉公辦事,竭忠盡智,即使見到可產生貪欲的東西,也始終不改變自己的廉潔之心,生活極為儉樸。在任期間,何遠禁毀淫祀,打擊豪強富戶,扶助貧弱百姓。他為人輕財好義,在別人生活窘困時給與周濟,更難能可貴的是,從來不說壹句虛妄不實的話語。他經常與別人開玩笑說:“卿能得我壹妄語,則謝卿以壹縑。”意思是說:如果妳能聽到我說壹句虛妄的話,我就用壹匹細絹酬謝妳。

後來何遠被起用為征西將軍諮議參軍,中撫將軍司馬。於公元五二壹年病逝,時年五十二歲。梁武帝聞訊深感惋惜,給予了豐厚的贈賜。

總括何遠的壹生,《南史·何遠傳》裏有壹段高度的評價:耿介無私曲,居人間,絕請謁,不造詣。與貴賤書疏,抗禮如壹。其所會遇,未嘗以顏色下人,以此多為俗士所惡。其清公實為天下第壹。

亲爱的听众朋友,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感谢您的聆听,我们下次再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