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附考核标准】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经验教师教你如何提高队列队形能力

体操队列队形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它包括集合、解散、立正、稍息、报数;各种步法及立定、步法互换;静止、行进间的各种转法;各种队形变换等内容。通过队列队形教学和练习可以使学生动作整齐有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集体意识,促进学生团队精神的形成;队列队形教学和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优美的身体形态,加强队列队形教学和练习可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但是,目前却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部分教师认为体育课中队列队形教学和练习没有必要;体育课中关于队列队形的教学和练习大幅度减少,甚至在一些公开课中也没有了队列队形的教学和练习;部分体育教师在该方面的技能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退步。

天津市教委在崇化中学举办的天津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总决赛,针对专业理论(笔试)和体育技能两部分进行了考核。队列队形考核是该次比赛中最有特色的一道考试题,能较好地体现作为一名体育教师的基本能力。

小编代表河东区参加了天津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初中组的比赛(注:竞赛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组别,每区、县每组别5人,包括3男2女),而同组教师采用小编设计的路线参加比赛最终取得了四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的佳绩。此外,笔者在参赛过程中积极关注其他体育教师的表现,发现部分体育教师做得不是很规范甚至是错误的,并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队列技术动作欠规范,口令的预、动令缺乏明显的节奏变化。体育教师A在做“向后—转”这个队列技术动作时,始终都是一个节奏且动作松松垮垮;口令的预、动令缺乏明显变化。“向后—转”的动作要领可以简言之为“一辗转二并脚、两腿挺直上体保持立正”,做“向后—转”时脚跟脚掌碾转体180°后应略有停顿然后并脚,做到“动、静”相宜、节奏变化明显,以充分展示“向后—转”的特点。

口令下达也要有一定的节奏,注意预、动令之间要有所侧重,不应平均发音,要做到有轻有重、有短又长、有缓有急。如,“向后—转”的“后”字则要稍重且发音长;“转”要短促有力,这样更能发挥口令的作用。

第二,教师队列技术动作掌握不熟练,个别技术动作的操作出现错误。在比赛中,小编发现出错较多的是“行进间转法”。“行进间转法”在所有队列技术中属于有一定难度的动作,有的体育教师在行进间下达口令时动令落脚出现错误造成“行进间转法”的失败。需要注意的是,“行进间转法”除向左转走动令落在左脚外其他都落在右脚上。

第三,队列技术动作设计路线单一,一些队列动作及口令反复出现,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不必要的停顿。队列比赛是在一个12米见方的场地内进行,部分体育教师行进路线单一(如,利用一条直线走来走去),不能充分利用场地的宽度去展示队列技术动作。“停止间转法”的口令多次被重复使用,竞赛过程中有明显的停顿现象。

体育教师的基本功比赛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出当前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也能反映出当前体育教师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小编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如下:

第一,在平时的体育课教学中,一些体育教师对队列方面教学内容的安排不足且运用不多。

第二,体育教师对队列技术动作掌握不熟练,这既有体育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因素,也与现在一些体育院校的教学有关。小编在天津体育学院学习时,体操课与普修课是两年半的时间,而现在体育院校学生的体操课修习时间远远少于以前。

第三,受一些新教育思想冲击,认为体育课中队列队形教学和练习没有必要的体育教师大有人在,体育教师对队列技术的教学的重视程度大不如前。

针对这些情况,小编在基本功大赛之后将这个队列队形比赛的内容介绍给组内的青年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青年教师在队列动作规范性及口令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体操队列能够展示出体育教师身上特有的一股“精、气、神”,这是别的学科教师所不具备的。

在此,笔者将天津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中“队列队形竞赛的方法、要求”以及笔者设计的行进路线(见下图)介绍给大家,希望对提高体育教师的队列队形调动能力能有启发。

一、队列队形竞赛要求(占考核15分)

1.参赛者根据13个规定动作的要求与顺序自行编排,现场独立操作(自呼口令与动作示范各占6.5分),共13分。

2.参赛者须按照评委的随机提问,准确回答出某一动作的技术要领,共2分。

3.从起始点出发,队列动作操作结束时,返回至起始点。

4.规定动作如下:A.集合;B.稍息;C.立正;D.向右(左)看齐;E.向前看;F.向右(左)—转;G.向后—转;H.齐步走—立定;I.正步走—立定;J.跑步—走—立定;K.踏步;L.向右(左)转—走;M.向后转—走。

二、设计的路线

在起点完成集合、稍息、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踏步,然后是向左—转,接正步走—立定,接向后—转,接跑步—走—立定,接向右—转,接齐步走,接向右转—走,接向后转—走,接向左转—走,回到起点结束(立定),13个规定动作均只做一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