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岁为官,十七岁作文成千古绝句,皇帝感慨“天妒英才”

后人们谈到天妒英才,必然会提到两位唐代文学奇才。一个是李贺,活了27岁,留下《雁门太守行》等精彩诗篇,另外一个则是王勃,身为初唐四杰之首,一曲《滕王阁序》名满天下,奈何却也只活了26岁,因落水惊悸而亡,实在是太过可惜!

公元650年的某天,大约在今天的山西河津,有户姓王的突然喜得了个男婴。王家虽算不上什么当地的名门望族,但好歹也算是书香门第。因此王老太爷直接为其起名为“勃”,字子安,寓意家族能够世代福慧平安,延绵昌盛。

虽然王勃的生命没能像他后来的名字那般长久地闪耀着光芒,但陷入平凡而沉寂的初唐诗坛却凭借他的名字而愈发蒸蒸日上,并奠定了唐诗后来走向朝气蓬勃的基础。

十六岁时入朝做官,成为当时朝廷最年轻的官员,后撰《乾元殿颂》,唐高宗读到此颂词,不由得夸赞:“奇才,我大唐奇才!”王勃因此名声大振,成为初唐四杰之首。

公元664年,恰逢右相刘祥道巡视关内,十四的王勃毛遂自荐,上书刘祥道,直陈政见,展现了其过人才华,深得刘祥道赏识,称赞王勃为“神童”,并且上表朝廷,举荐王勃入仕。

当时的王勃可以说是年少轻狂,宴会上众人深知阎公本意推脱的时候,王勃站出来开始作文,这让阎公很是不快。开始时阎公还评价说陈词滥调,毫无创意,但是后来阎公也不得不承认,没有能超过王勃的人了。

《滕王阁序》的惊艳,不仅在于华丽的描写以及对仗的应用,更在于那几乎一句一个的用典。

冯唐的无奈,李广的悲苦,再加上贾谊的不得志,梁鸿的隐忍。这不仅仅是对眼前事的描写,更是对自己命运的同悲。王勃因为一篇檄文被迁怒,从此结束了少年得意的时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