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经典传器系列《十九》梨形、思亭、君德
壶型解读:
梨形壶是指梨子的形状为设计灵感的一大部分壶的统称。最具代表性的,身筒比较矮的我们叫做矮梨形,也叫作经典梨形壶;还有一类比较高的,清代初年的陆思亭做的,我们叫做思亭壶,壶颈部进行了拉高,壶嘴设计成三弯,线条流畅柔美;还有一款代表性的梨形壶叫做君德壶,作者张君德,壶身比较宽平,比较矮,整体气质沉稳。
思亭壶
说到梨式和思亭,不得不提一个人——陆思亭,清初陶人,生卒不详。在紫砂朱泥陶手中,孟臣、逸公、君德、思亭皆为清代制壶好手,也正因其名声大,先后为后世陶人藉名,成为朱泥小壶的代名词,其中君德、思亭更成为特定形制的名称。闽南有俗谚:“一无名、二思亭、三逸公、四孟臣”。
思亭排名优于孟臣,是因为思亭壶式俊挺,伫立茶船之中,有若蛟龙昂首,气韵出众。陆思亭主要以制作手工朱泥梨形壶为主,后因制作得以领悟,慢慢形成自家风格。
早期的思亭壶,壶身如葫,弯嘴曲上,圈把秀丽,高虚盖与壶口相切,圆球形钮,圆包底,壶嘴曲度较小,流口简练;
而 年代稍晚些的思亭壶,风格柔美,曲线明显,流口较尖,二者均以其俊秀高雅,留名壶史。
Lot 5330清中期 思亭款紫泥思亭壶
Lot 5329清中期 潘仕成制紫泥高潘壶
梨形壶
言毕思亭,反观梨形壶,梨形紫砂壶是比较经典的款型,顾名思义,梨式造型,壶身状似梨,鼓腹,圆韵,盖拱起与器身相切,压截盖,贯气融为一体,圆钮有的脚,结构交待清晰。
梨式造型,朴素清雅,是乾隆之后常见的壶款,用以泡茶品茗,尤为茶人所喜爱,一直流传至今,称之谓梨式水平,闽南地区更是人手一壶,有 “手中无梨式,难以言茗事”之说。而惠孟臣创制的梨式小壶,流于东瀛日本,倍受珍爱。后来传入欧洲,对西方制壶业影响也颇大,著名的安尼皇后定制银质茶具时,也要求仿形于孟臣的梨形小壶。
现代的文字资料中,冯先铭先生主编的《中国古陶瓷图典》认为,“梨式壶,壶式之一,始于元代,流行于明代,因形状似梨而得名”。耿宝昌先生在《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也说:“梨壶——因造型类似梨而得名。思亭,最早脱胎于传统梨式壶,由陆思亭将其改进融合,渗入自己独到的制壶理念,终成为紫砂又一经典器型。
Lot 5246清晚期 昌记款朱泥梨形壶
Lot 5314清晚期 诗句孟臣款朱泥梨形壶
Lot 5318清中晚期 冯彩霞制朱泥梨形壶
Lot 5319清中期 乾隆年制款朱泥梨形壶
Lot 5382清中晚期 君德款朱泥果圆壶
现代的文字资料中,冯先铭先生主编的《中国古陶瓷图典》认为,“梨式壶,壶式之一,始于元代,流行于明代,因形状似梨而得名”。耿宝昌先生在《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也说:“梨壶——因造型类似梨而得名。
元代始烧造,其后历明、清两代,经久不衰。”因而梨形壶自古便有之,此款梨形壶便也觉器度非凡。壶原为惠孟臣首制,《阳羡茗壶系》云:“善摹仿古器,书法亦工”,“浑朴工致兼而有之”。作为一种传统器形,想要在众多壶中脱颖而出,仅有壶型是不够的,壶色、壶质、壶韵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