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应激障碍你了解吗?

在我国,自汶川地震之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PTSD)这一词被大众所了解。很多人以为创伤性应激障碍与战争、自然灾害有关,其实许多生活中的案件如强奸、人际暴力、医疗事故等创伤性事件也会令人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风险。影视作品中,如《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乘客》、《摆渡人》、《海边的曼切斯特》等都是讲诉创伤后应激障碍对人们的影响。

一、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什么?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指在遭遇异乎寻常的威胁或灾难后延迟出现并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造成这种心灵创伤的应激通常指严重的自然灾害、残酷的战争经历、肉体酷刑或被强奸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有时出现在三个月以内,但有时可能出现在创伤事件发生一年以后。

二、什么情况下容易造成PTSD?

自然灾害(地震)和人为灾害:战争、严重事故、目睹暴力造成的死亡或他人惨死、身受酷刑、恐怖行为等等。几乎所有经历这类事件的人都会感到剧大的痛苦。比如汶川大地震,震后幸运活下来的人们,极有可能会患上PTSD。

在一项科研研究中,14%的护士患有PTSD的相关症状, ICU工作的护士比例更是高达24%。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许多超出意料的事件都可以称为'创伤性'的,如离婚、失业或考试失败等。

三、PTSD有哪些表现?

创伤后应激障碍常与其他精神障碍伴随出现,如抑郁症,广场恐怖症,社交恐惧症、物质滥用等。临床表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反复体验创伤,如经常重温过去创伤经历,包括身体上的症状,如:心跳加速或出汗;做噩梦;有令人恐惧害怕的想法。

2.回避,如远离可以勾起创伤经历的场所、事件或者物体;回避与创伤相关的想法和感受,避免触发症状,这些回避行为可能干扰患者正常的社会生活与学习。

3.高度警觉和过度反应,如容易受惊,被吓;感觉紧张,提心吊胆;睡眠障碍;容易激惹、愤怒。

4.认知和情绪上的症状,如难以记住创伤性事件的主要特征;关于自己和世界的消极想法;歪曲的感受如内疚或自责;丧失活动的兴趣。

四、罹患PTSD的风险因素

1.创伤前

遗传及气质方面:6 岁前有儿童情绪问题(例如惊恐障碍、重性抑郁障碍、强迫症)的个体;女性及年轻人;有精神障碍家族史者。

环境方面:经济水平较低,受教育水平较低,既往有创伤史。

2.创伤中

气质方面:创伤期间或之后出现分离症状者易感性增加。

环境方面:PSTD 与创伤的严重程度、个体生命受威胁程度有关,并对患者的预后产生影响。例如,同样是被强奸,有的施暴者除了在肉体上,还会在精神上折磨受害者。

3.创伤后

遗传方面:应对机制不恰当,对自己有负性认知的个体。

环境方面:不断接触创伤源,以及伴随而来的负性生活事件,即能否离开带来创伤的环境。

五、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可用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治疗,代表药物有盐酸氟西汀、盐酸舍曲林;

哌唑嗪:过去用于治疗高血压及前列腺肥大,后来发现对PTSD患者的梦魇有较好的效果。

2.心理咨询

延迟暴露疗法:它是目前治疗PTSD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实地或想象暴露诱发患者的情绪与躯体反应,并鼓励患者通过讲述自己的创伤性事件及症状,讨论与创伤相关的想法及感受来进行暴露与脱敏,学会区分创伤性事件及其他相似但并不危险的事件,获得对情绪及躯体反应的控制感,并学习放松技术;

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可使用 CBT识别并分析容易引起躯体反应的创伤相关思维及回忆,并针对性地帮助患者学会放松;

团体咨询:将经历过相似创伤事件的患者聚集在一起,应用 CBT、延迟暴露等方法进行干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