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治安精品散文三篇【文友佳作推荐】
⊙狼狈乘车
⊙老好人
⊙精明人
狼狈乘车
那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半期,当时“春运”这个词语尚未叫响,我当时正在Q省D市上学。元旦过后不几天,学校便放寒假。当时,青藏线(西宁-格尔木段)每天只有一趟旅客列车,东去列车上常常人满为患。
这天,学校开始放假,不到下午,平日喧嚣热闹的校园便变得一片沉寂,只有人行道上的小鸟在枝头欢快地鸣叫。
我买的是晚上八点四十的车票。下午四点多,我百无聊赖地走出校园,漫无目的地在街上闲转了一遭。六点多在河西街上一小吃店要了两碗馄饨,感觉馄饨除了咸味还是咸味,毫无香味可言。吃完饭我便慢慢朝车站走去,不知不觉便到了车站。那时大多人还没有出门带水的习惯,不一会,我便感到口渴了。
列车准点驶入车站,在站仅停留六分钟,不待列车停稳,携带大包小包的人群便如逃荒般蜂拥而至列车边,有从车门往上挤的,有从车窗户往里爬的……我手提旅行包,肩挎军用书包,随人群艰难地向车厢挤挪着,车站的开车铃响了,我仍未挤上车,只听列车员嘶哑着嗓子喊道:“列车要开了,上不去的等下趟列车吧!”听到这,我一下慌了神,心想:今天走不了可咋办?不行,无论如何也得挤上车!随即,我使出全身劲儿紧扒住车门把手,猛地向前挤去,拥挤中新配的眼镜也被挤掉,我顾不上寻眼镜,只是使劲地朝车门内挤,在我们拥挤推搡中列车缓缓前行……谢天谢地,总算挤上了车,我终于松了口气!车厢内可谓水泄不通,待定下神来仔细端详,自己狼狈相实足:眼镜挤丢了,上衣扣子不知啥时也被挤掉了两个,再一摸随身挎的军用包,里面两个苹果早已挤瘪……站在几个同学面前,他们一时竟没认得出我来。
下午那两碗咸汤馄饨的后劲开始显现。凌晨时刻,体内干渴难忍,嗓子难受得直冒烟,车内根本没有饮水,有的只是车厢内穿梭往来的小贩手中的啤酒和白酒。我只能望酒兴叹,强忍住口中的唾液。后半夜,实在奇渴难奈,只好从小贩手中买得一瓶啤酒止渴。打开啤酒只抿了一小口,便难咽得吐了出来,再饮再吐,无奈,只得将啤酒瓶掷于一边。忍着干渴和寒冷,靠着车体坐着打盹,不时地瞅着时间,此时,时针好像凝固了似的,感觉已过了好长时间,可一瞅表才还不到半个钟头。此时倍感人生不易,坐车艰难,度日如年,冥冥中,胡乱地想着自己什么时候富贵了也买个卧铺卧卧……
终于捱到天明,心情稍有好转,望着窗外日渐熟悉的风景,想着马上就要见到家人,心中一阵愉悦,一路乘车所受的煎熬和疲惫顿时烟消云散。
这次春运乘车,让我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调回陕西后自己曾有过多次外出乘坐火车的经历,但却极少有机会坐硬座,最常坐的便是硬卧,有时偶尔也装阔摆富享受一下软卧,感觉真是很好!
人生如坐车,艰难过后便是舒坦。
闲暇时,我时常忆起三十多年前,青藏线上自己那次春运乘车之狼狈相!
老好人
老刘的老好老实是出了名的。
早年在部队修理所任所长时,手下几个士兵调皮捣蛋,前任所长虽对之训斥加威吓,可效果并不理想。他上任后,这几个调皮士兵依然故我,时不时还想采用激将法激他一下,试试他的软硬。而他却是不温不火,不急不躁,总是身先士卒,认真做事,几个调皮捣蛋鬼在他眼里似乎不存在。此时无声胜有声。奇怪的是,这种笨办法果然奏效,不长时间,几个调皮的士兵一下不好意思起来,进而干起活来你追我赶,争先恐后。
本世纪初,老刘转业地方,他所在的局虽不洋火,但还算不错-----单位每年有数千万民生资金可供调拨使用。正因为此,单位人际关系异常复杂,帮派体系让人生厌。
老刘到单位后,局下属加工厂已负债累累,濒临破产。正当局领导为加工厂存活去留之事急得焦头烂额时,老刘出现在局领导眼前,领导灵机一动,干脆让老刘去加工厂工作。
不几天,局里一纸调令将老刘调至加工厂工作,还美名其曰为厂长。
得知这一消息,老刘一下懵了,他实在不愿去那个谁也不愿去的烂摊子,可是自己却没办法拒绝。他隐隐感到了这是单位在“欺生”,是给他下马威。
的确,局领导让他担任加工厂厂长也是死马当作活马医,并没对他抱多大希望。
上任后到加工厂走了一遭,他一下醋心了!所谓的加工厂只是偌大一个空空荡荡杂草丛生、草深过人的院子,院内有几间破房,三四台半旧的机床,外加十二三名吊儿郎当混日子的家属子弟。不说别的,就工资一项,每月开支高达万把块钱。
尽管自己内心是一万个不愿意,可开弓没有回头箭,他只有硬着头皮应战。
他没法像局里其他干部一样悠闲自得混日子了。他仿佛又回到了部队,大半年时间,他都是吃住在厂里,与他的职工(一帮家属子弟)同甘共苦,朝夕相处……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一年时间,加工厂开始自给自足,并略有盈利,虽只有区区十来万块钱,但已实属不易!要知道,加工厂成立四、五年里连年亏损,以至成为局里最大的包袱和最不稳定的因素,自然也是领导最头疼的事。
局领导这才开始细瞧这位其貌不扬的“老转”(军转干部)来。
一日,局领导忽然接到老刘一通神秘电话,他压低声音向领导说明原委,请示领导该咋办?并说随后便将钱送过去。领导连忙告诉老刘此事早已知晓,让他不必在意。
原来,一供料单位卸完货后给他悄悄送来三千元钱,这让老刘很是作难,无奈,他只好打电话请示领导。之后,他便将这笔钱交于厂财务入账。
这一“小事”真正让领导对其刮目相看。
此时,局监察室主任离岗,此职位引发局内“地震”。一时间,局里风云骤变、暗流涌动,大家根本无心上班,干部间整日明争暗斗,互不相让。为此,局里甚至形成了两派势力,相互较量。
作为准中层领导的老刘一下子成了“香饽饽”,成了各派讨好争取的重点人物。
一日下班,暮色苍茫,街上已是华灯初放。老刘走出单位不足百米,便被早已等候多时的几个同事拽到路边酒店一顿小酌。三杯下肚,老刘便答应了这几个人的请托,声言一定帮其一把。
就要到家门口了,老刘在家门口拐弯处又被蹲在墙角的几个人热情地拉至一茶楼,个把钟头后,老刘被那几个人满脸笑容地送了出来。
二十多天后,两派所推候选人和局提名人选进行差额竞选,先是民主测评,然后是个人竞聘演讲,最后由局委会票决。结果出乎意料----其他两人败北,老刘全票当选。
这一结果,让大家始料不及,也让争斗各方无话可说,更让领导打心眼里欢喜。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老刘成了名符其实的“双挂印”,在让人羡慕的同时,也招来不少人嫉妒的眼光。
瞅着“双挂印”的老刘,局里几个不安分的人又开始寻事,他们游说单位领导说单位可用之人不少,要求领导在职位安排上注重均衡,不能让有的人兼职累死,有的人却无事闲死。对此,领导不理不睬,老刘也一直掌管着加工厂和监察室两挂大印,直至加工厂自然散摊,老刘这才卸掉加工厂厂长一职。
老刘现在仍担任监察室主任一职。
谈及此事,人们都说老刘这人运气好,有福气。可大多人有所不知,老刘能获此重任,主要还在于他的老好和实在。
这是真的!
精明人
老H是个精明人,他五十出头,一付近视眼镜使其多了几分文化人的气质。
他自小就是一个不操心、不担成的人,工作之后更是四平八稳,既没抱负也没什么追求,始终一副八闲王相。这种悠闲平静的生存状态十余年前被领导一通机制创新所打乱----人到中年的他下岗了!
下岗后的老H不得不为生计东奔西忙起来,几年下来,苦没少下,钱却没能挣下,就这,身体还落下不少毛病。一想起这些,他便气不打一处来,不由怨愤起X局长来,认为是其破坏了他往昔稳定安逸的工作环境,导致他沦落到今天这种凄惨境地。
下岗前,老H在一执法监督部门工作。那时,他每天的工作便是着一身执法服装,领着几个工作人员神气活现地出入区内大小门店商铺,检查其卫生及文明状况,因手中捏有小权,小老板们对其是毕恭毕敬,末了还少不了一阵烟酒伺候……
啥人有啥福。正当老H烦躁苦闷之时,传来X机构招聘补充市场管理人员的消息。
大喜过望之后,他便报名参加市场管理人员应聘。招聘竞争异常激烈。为此,老H私下里做了不少工作。
可能是经高人点拨,抑或是老H茅塞顿开、苦思冥想之结果,总之,他脑海中忽生出一过人之招。他相信,这一招定能增加其在招聘中的权重,招聘官会藉此认可他的。为此,他自信满满,志在必得。
招聘面试这一天终于等来了!
前面几个人枯燥乏味、千篇一律表决心式的回答问题让主考官很是失望。轮到老H回答问题,只见他大步上前,声音响亮地陈述道:“各位考官,我叫XXX,是高新区XX村人,我自小生活在乡村,对农民朋友既熟悉又有感情,这方面,我比其他应聘人员有着天然的优势,出身农村的我管农村人会更在行、更得劲。接着他又充满激情地叙说了一番自己的身世,再三表明做这项工作他再合适不过,选择他便是选择了信任,选择了成功云云。他的竞聘演说词赢得了面试考官的一致好评,我亦对其投去赞许的目光。很快,老H终于如愿以偿,上岗当上了市场管理员,他的工资恢复调整过来,这让他高兴了好一阵子,几年来紧绷的心弦一下松弛下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市场负责人发现老H在工作上与他竞聘演说词大相径庭,于是便与之交谈,批评其工作上不尽力,管理上老是逃避责任。孰料,老H 却一番诉苦道:“你们都知道,我是当地人,当地人哪敢得罪当地人,得罪了这些人,我今后还能有好日子过,他们还撵不到我家后门去。”听罢他的话,大家惊愕得目瞪口呆,似乎一下子竟认不得他。
看到大家惊奇的神态,他进而答道:“我当初演讲时说的那些话纯粹是为了上岗,实际工作中我哪敢那样干,那样的话我岂不成了二杆子!人市上那些人是好惹的吗?”
听了他这话,没人再能笑得起来,大家一致认为老H是一个真真正正的精明人。
不精明,他当初能顺利上岗吗?
作者简介
赵治安,男,临渭区三贤故里后人,曾用名安庆、一泓。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渭南市作协理事、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文学写作起步于柴达木盆地,从事文学创作,曾出版纪传体《我这三十年》、《昆仑雪 渭水情》、《人生滋味》等三部散文集。其中:《故乡记忆》荣获中华散文网等部门举办的2014年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二等奖并被《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精品集》收录。《家乡的羊肉汤》被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家园 渭南新世纪散文精选》收录。
特别声明: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