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治病绝招大全』舌针疗法

(高血压病、中风偏瘫、中风舌强不语、舌麻、舌体歪斜、木舌重舌、神经衰弱、胃肠神经官能症、心动过速、心动过缓)

舌针疗法是针刺舌体上穴位为主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脏腑气血上营于舌,而舌与脏腑的联系又是通过经脉实现的。手少阴之别系舌本;足太阴之脉连舌体、散舌下;足少阴之脉系舌本;足厥阴之脉络于舌本;足太阳之正贯舌中;足太阳之筋,支别入结于舌本;手太阳之筋,入系舌本。舌直接或间接地与许多脏腑经络联系,脏腑经脉的病变亦可从舌反应,亦即舌不仅具有辨滋味、调声音、拌食物等生理功能,而且它和机体是一个整体,为脏腑的外候。从生理上说,脏腑精气必荣于舌;从病理上讲,脏腑气血的病变也反应于舌。基于舌与全身脏腑器官的整体联系,针刺舌上的穴位可以治疗全身疾病。《灵枢·终始》已有记载:“重舌,刺舌柱以铍针也。”

【操作方法】

一、穴位定位

1.管氏基础舌穴

(1)心穴:位于舌尖部。

(2)肺穴:位于心穴两旁3分。

(3)胃穴:位于舌面中央,心穴后1寸。

(4)脾穴:位于胃穴旁开4分。

(5)胆穴:位于胃穴旁开8分。

(6)肝穴:位于胆穴后5分。

(7)小肠穴:位于胃穴后3分。

(8)膀胱穴:位于小肠穴后3分。

(9)肾穴:位于膀胱穴旁开4分。

(10)大肠俞穴:位于膀胱穴后2分。

(11)阴穴:位于大肠穴后2分,舌根部。

(12)聚泉:位于舌面中央,肾穴前2分。

(13)上肢穴:位于肺穴与胆穴之间,舌边缘。

(14)下肢穴:位于阴穴旁开1寸,近舌边缘。

(15)三焦穴:从聚泉穴引一横线,舌尖部分统称上焦穴;通过小肠穴引第2横线,1、2横线之间为中焦穴;通过大肠穴引第3条横线,小肠穴与大肠穴横线之间为下焦穴。

(16)额穴:将舌向上卷起,舌尖抵上门齿,舌尖正下3分是穴。

(17)目穴:位于额穴斜下3分。

(18)鼻穴:位于舌边缘与舌下静脉之间,目穴下2分。

(19)耳穴:位于鼻穴斜下2分。

(20)咽喉穴:位于耳穴正下2分。

(21)海泉:将舌卷起,系下中央系带上。

(22)金津玉液:舌尖向上反卷,上下门齿夹住舌,使舌固定,舌下系带两侧静脉上,左名金津,右名玉液。

(23)舌柱:舌上举,在舌下之筋如柱上。

(24)中矩:舌上举,位于舌底与齿龈交界处。

2.舌针新穴

(1)神根穴:舌底舌下系带根部凹陷中。

(2)佐良穴:舌底舌下系带两侧肉阜近舌下腺导管开口处。

(3)液旁穴:左右舌下静脉内侧距舌根1/3处。

(4)支脉穴:左右舌下静脉外侧距舌根部分处。

二、取穴原则与配穴方法

舌针必须在辨证前提下取穴,辨证首先要验舌。主要方法是,辨色分经脉,按五行理论,五脏六腑配五色,舌色所反映的正是所属脏腑的病症。如舌见青色,主肝胆经疾患。以形态辨脏腑之寒热虚实,如舌卷挛缩,多属肝气竭绝、筋脉失养等等。

舌针的取穴原则是:“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体舌相应,循经定穴。”主要配穴方法有:

1.单独配穴法按照脏腑经络学说,根据疾病与舌穴相应的原理辨证取穴,用于治疗局部或全身病症,如取心穴、脾穴、金津玉液治口舌糜烂;耳穴及心穴、肾穴、额穴治不寐健忘。

2.内外配穴法 主要为舌穴与邻近腧穴相配,如胆穴配风池治疗偏头痛,中矩配廉泉治中风舌强不语等。

3.上下配穴法主要为舌穴与任督及下肢经穴相配,如膀胱穴配中极治尿急、尿痛;阴穴、肾穴配命门、关元治遗精阳痿。

4.左右配穴法主要为舌穴与四肢穴相配。

(1)同侧的舌穴与经穴相配,如右侧肺穴、咽喉穴配右侧少商,治右侧咽喉肿痛。

(2)舌穴与对侧经穴相配,如右侧上肢穴、脾穴配左侧曲池、合谷,治左上肢瘫痪、手臂肿痛。

三、操作

1.舌针治疗前,一般给予患者3%过氧化氢或1/5000高锰酸

钾液漱口,以清洁口腔。针舌面穴位,患者自然伸舌于口外。针舌底穴位,患者将舌卷起,舌尖抵住上门齿,将舌固定或将舌尖向上反卷,用上下门齿夹住舌,使舌固定;亦可由医生左手垫纱布敷料,固定舌体于口外,进行针刺。针刺可采用快速点刺进针,进针1寸左右。

2.针刺补泻法选用30号3.3cm(1寸)或5cm(1寸半)毫针,在选定穴位上,拇指向前小弧度捻转3~9次,稍停,为一度补法,一般行三度或九度补法,不留针,在捻转时,进针0.5~1分许,勿令太深。补法好似“蜻蜓点水”。选用28号3.3cm(1寸)或5cm(1寸半)毫针,在选定穴位上,进针1~2分许,拇指向后大弧度捻转6次,稍停,为一度泻法,一般行六度或八度泻法,不留针。由于进针稍深,捻转弧度较大,个别穴位可能会出血。泻法如同“蚊喙着体”。

3.舌穴刺血法一般采用26号5cm(1.5寸)长毫针,在选用穴位上快速浅刺放血。

【主治病症】

一、高血压病、中风偏瘫

用舌针疗法。取舌针新穴。也可配合体针疗法。

二、舌麻、舌体歪斜、木舌重舌、中风舌强不语

用舌针疗法。取聚泉、舌柱、心穴、脾穴,金津与玉液放血。也可配合体针疗法。除上病症外,还可治口内异味感、咽痛等病症。

三、神经衰弱、胃肠神经官能症、心动过缓或过速

用舌针疗法。取心穴、胃穴、肝穴、额穴、脾穴。也可配合体针疗法。除上述病症外,还可治膈肌痉挛。

【注意事项】

1.严格消毒,避免针刺感染或口腔污染。

2.严防毫针脱落而被患者吞咽。

3.注意针刺深度及手法。舌穴刺血严格掌握针不宜过粗,刺不宜过深,血不宜过多。

(0)

相关推荐

  • 舌与脏腑经络的相应关系

    ​舌针疗法是针刺舌部特定腧穴,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微针疗法.在舌上刺血或针刺源于<黄帝内经>.<灵枢·终始>已有记载:"重舌,刺舌柱以铍针也."现代先后出现 ...

  • 针刺排毒发泡疗法[针刺排毒发泡疗法]

        北京紫云堂中医门诊部专家组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应用针刺.排毒.发泡疗法有效祛除体内糖毒,有效提高了人体的免疫功能,使胰腺分泌胰岛素,达到降糖的作用.该疗法是一种纯绿色的中医外治疗法,临床效果显 ...

  • 舌针腧穴定位与主治

    ​舌针腧穴定位与主治 (一)基本舌穴 基本舌穴共24个. 1.心穴 [定位]位于舌尖部. [主治]心经相应的病症 2.肺穴 [定位]位于心穴两旁约0.3寸处.超 [主治]肺经相应的病症. 3.胃穴 [ ...

  • 中医诊断中舌的划分

    中医诊断学中舌诊是非常重要的知识,舌与脏腑的关系是怎样的,具体是怎么划分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1.以脏腑分属诊舌部位 心肺居上,放以舌尖主心肺:脾胃居中,故以舌中部主脾胃:肾位于下,故以舌根部来主 ...

  • 口针疗法的发展与临床应用

    口针疗法是上世纪70年代刘金荣氏创作的一种现代微针疗法,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疼痛性病症及脑血管意外等疾病,具有疗效确切.简便安全的特点.本文通过描述口针的起源与发展,经脉循行与口腔的密切联系及口针疗法的 ...

  • 01舌尖凹陷 直读自断 失眠心悸 头晕健忘 精力差 注意力不集中

    01舌尖凹陷 直读自断 失眠心悸 头晕健忘 精力差 注意力不集中

  • 『民间治病绝招大全』皮肤针疗法

    (皮神经炎.神经性皮炎.药物性皮炎.荨麻疹.湿疹.近视.远视.麦粒肿.急性结膜炎.共同性斜视.麻痹性斜视.神经性耳聋.过敏性鼻炎.急性扁桃体炎.头痛.肋间神经痛.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急性胃炎.胃神经官 ...

  • 『民间治病绝招大全』三棱针疗法

    (高热.中暑.中风.溺水.煤气中毒.食物中毒.药物中毒.头痛.胃痛.腰痛.胸痛.胁痛.月经不调.痛经.滞产.恶阻.乳少.急慢惊风.脐风.小儿吐泻.疳积.目赤.目翳.耳鸣.耳聋.鼻渊.鼻衄.牙痛.咽喉肿 ...

  • 『民间治病绝招大全』火针疗法

    (胃下垂.胃脘痛.泄泻.脱肛.肩关节周围炎.冈上肌腱炎.肱骨外上髁炎.腕管综合征.急慢性腰骶关节劳损.梨状肌综合征.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跖筋膜劳损.带状疤疹.神经性皮炎.湿疹.结核性淋巴结炎.化腔骨髓 ...

  • 『民间治病绝招大全』气针疗法

    (头痛.胸痛.胃痛.腹泻.失眠.呕吐.呃逆.痛经.肠痈) 气针疗法是将消毒过的空气或氧气注射人穴位内,以调整经络功能的治疗方法.具有活血散瘀.消肿镇痛的作用. [操作方法] 一.针具 选用5-10ml ...

  • 『民间治病绝招大全』鼻针疗法

    (鼻渊.鼻衄.咽喉肿痛.咳喘.心悸.怔忡.呃逆.呕吐.吞酸.胃痛.腹痛.腹泻.便秘.黄疸.遗尿.遗精.阳痿.早泄.癃闭) 鼻针疗法,是在鼻部范围内的一定穴位上进行针刺,借助脏腑.经络的联系以治疗多种病 ...

  • 『民间治病绝招大全』人中针疗法

    (昏厥.急惊风.慢惊风.高热惊厥.癫狂.癫痫.脏躁.中风.类中风.胃痛.胁痛.腹痛.腹泻.便秘.癃闭.月经不调.产后血晕) 人中针疗法是针刺人中沟上的穴位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疗法.人中沟为督脉循行所过之 ...

  • 『民间治病绝招大全』颈针疗法

    (中风后遗症.震颤麻痹.癫痫.高血压病.神经官能症.偏头痛.失眠.感冒.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 颈针疗法,是指针刺颈部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颈部与十二经脉有密切联系,<灵枢>经脉.经 ...

  • 『民间治病绝招大全』脊针疗法

    (支气管炎.哮喘.胃炎.胃溃疡.胃痉挛.糖尿病.尿崩症.前列腺炎.遗尿.遗精.阳痿.闭经.中风偏瘫.外伤截瘫.小儿麻痹后遗症) 脊针疗法是针刺夹脊穴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脊椎与经络有广泛的联系.足 ...

  • 『民间治病绝招大全』腹针疗法

    (落枕.肋间神经痛.肩部扭伤.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 腹针疗法,是针刺腹部穴位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腹部与全身脏腑经络均有密切联系,手三阴经分别络于大肠.小肠.三焦,手三阳经分别络于胃.胆.膀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