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历史的简介
立陶宛共和国(立陶宛语:Lietuvos Respublika,英语:Republic of Lithuania),简称“立陶宛”,位于波罗的海东岸,与北方的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并称为波罗的海三国,东南邻白俄罗斯,西南是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州和波兰,首都维尔纽斯。
立陶宛是一个拥有辉煌文明的历史古国 ,自古以来与俄罗斯一直在北欧和东欧争雄,后由于国力衰退,成为俄罗斯帝国的附庸国并最终遭到吞并。一战后独立,但在二战时又遭苏联吞并,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布脱离苏联再次独立,直到1991年9月6日苏联才承认其独立。后加入欧盟和北约。
立陶宛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2011年立陶宛国内生产总值为428亿美元,同比增长5.9%,人均GDP约合13253美元。食品加工、木材加工、交通物流、生物技术、激光技术为立陶宛的优势产业。
2015年1月1日,立陶宛成为欧元区第19个成员国,此时恰逢欧元诞生15年纪念日。
旧石器时代起,立陶宛就有人类定居。公元5—6世纪出现阶级社会。
12世纪起受到日耳曼人的侵略。
1240年成立统一的立陶宛大公国。
13世纪,形成立陶宛民族。
14—15世纪,立陶宛大公国的领土大部在西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1558—1583年,立陶宛参加了反俄国的立窝尼亚战争。
1569年根据卢布林条约,波兰和立陶宛合并成立了波兰立陶宛王国。
1795—1815年整个立陶宛(除克莱佩达边区外)并入俄国。立陶宛人民参加了1830年至1831年和1863年至1864年的波兰起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立陶宛被德国占领。
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宣布独立,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918年6月4日,成立立陶宛王国,立陶宛国会于11月2日推翻了自己的决议,立陶宛成为共和国。
1918年12月至1919年1月立陶宛大部分领土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1919年2月立陶宛和白俄罗斯联合组成立陶宛-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同年8月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并宣布独立。
1926年9月28日,苏联政府同立陶宛缔结互不侵犯条约。同年12月,法西斯分子发动政变得逞。
1940年,苏联军队占领立陶宛。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立陶宛被德国军队占领。
1944年,苏联军队再次占领立陶宛,并成立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入苏联。
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布脱离苏联独立,苏联不予承认。直到1991年9月6日,苏联才承认立陶宛的独立。同年9月17日,立陶宛加入联合国。
2001年5月正式加入世贸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