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我所说的回家,其实大多数都是回娘家。婆家呢,婚后公婆相继去世之后,为了生计,便携着孩子去了离家并不算远的县城。这一晃便是十多余年,尽管生活忙碌不堪,总想忙里偷闲,回家看看。 近些日子,母亲身体不适去了市医院住院。由于离妹妹家比较近,有妹妹的全程负责照顾,我也不是很操心。却很是操心在家里的父亲不会做饭是头等大事。于是乎,趁老公下夜班有半天休息,便邀他送我回来看看。虽然离家只有四十公里之余,对于我这个“大忙人"来说,一年回家的机会却是少之又少。或许因为生活太忙,或许因为孩子要上学,或许因为怕孩子太小,回家各种不适应……总之,这些不是理由的理由始终排斥着我内心想回家的念头。这次因为母亲生病不在家,终于横下心来,决定回家陪父亲呆上几日。 时间是个催命鬼,下午四点就准备启程,由于好多事务其实并未安排妥当就已上路。途中不断收到各种短信电话消息。于是反反复复,周周折折,走走停停。四十多公里的路硬是驱车走了近五个小时,到家已经近九点了。我自嘲说:这恐怕是这辈子最虐心的一次回老家……居家的日子,大多数时间都是陪孩子,白天负责给父亲做好饭菜就行了。年近七旬的老父亲,一辈子习惯了辛勤的劳作。吃完饭就去地里了。我也很快收拾完家务,也打算带着两孩子上山转转。这是我多年一直以来的想法,因为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记载有我童年的感情。总想找个时间好好的转上一回,似乎非要在这里找回年少的自己不可。 虽已立秋,太阳还是蛮火辣的。但是,攀登在遮天蔽日的林荫小道上,还是颇有几分凉爽和惬意。树林里长满了红的,白的蘑菇。孩子们兴高采烈的边走边采,说是让我中午给他们炒蘑菇吃。虽说是大山里长大的我,并不知这些蘑菇到底能不能食用,却一再附和着,妈妈中午就给你们炒蘑菇吃。我在前边带路,孩子们跟在后边嘻嘻哈哈,唧唧咕咕,很快我们就登上了山顶。 眼前瞬间豁然开朗,一阵凉风扑面而来。好凉爽啊!沿着一条并不好走的小路继续前行,如今的道路两旁,长满了半人高的野草。几乎已经看不见路,孩子用小手拨拉过草枝跳跃前行,欢快的步伐不见半点畏惧和退缩。这给我更是增加了许多前进的动力。又走了一段路,来到山顶上一个算是平坦的树荫下面坐着休息。极目远眺,眼前的美景简直就是一副不用墨线勾勒,只用绿色渲染的美丽画卷…… 俯首望去,昔日的这时候地里应该全是玉米、花生、大豆、高粱。而如今满地都是各种中药材、黄芩、板蓝根、更多的应该是黄姜。也栽满了各种瓜果杂树:核桃、板栗、花椒、连翘,还有金银花。新时代,新思想。如今的农民种地,已不再是为了解决温饱种庄稼,而是变着花样增加各项经济收入。 返回来的路上,经过我们的小村庄。踏上光滑的水泥路,比起昔日凹凸不平的小路,多多少少显得几分干净整洁。村子里大多数人家的门都上锁着。院子杂草横生,屋檐下结满了蜘蛛网,不禁感到几分萧条。好几家贫困户,国家在城里给分了房子,老家房屋已被迫拆除,旧宅一片狼藉。即使这样,老人们扔不肯离去,临时搭建了帐篷解决居住问题。毕竟这里是他们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万事万物皆有感情,只是一时半会思想还未转变过来,我相信,在子女们的劝说下,他们也会很快和儿孙们一起生活,安享晚年。 太阳越来越大,我跟孩子们加快了回家的脚步。一进家门,便开始急急匆匆生火做饭。一阵噼噼啪啪的锅碗瓢盆交响之后,一顿简单的农家便饭就已上桌,屋内饭菜飘香,到处弥漫着亲切的烟火的气息…… 晚上哄睡了孩子,父亲劳碌了一天,也很早休息了。我一个人坐在院子,凝望着天上的繁星。夜,很静,很凉。没有大黄狗的叫嚷声,也没有汽车的鸣笛声,更没有人流的熙熙攘攘声,只有大门口路灯下飞来飞去的小虫子,时不时的嗡嗡两下。这一刻,我毫无顾忌的卸掉一身的疲惫,穿着睡衣,夹着拖鞋,披头散发,肆无忌惮的摆出随意的坐姿,尽情的享受这里貌似属于我一个人的一切。突然发现,城里生活了十来年,原来一直都在刻意的伪装,只有回到家里,才真真正正地找回了真实的自己。十多年来,蓦然明白,原来没有妈妈的家都不叫家,没有炊烟的生活都不叫生活。 时间过得飞快,今天已是回来的第四天了。得知母亲病情也基本好转,看来我也得很快离去了,不得不再继续努力融入那个吵杂的城市;不得不再继续努力,学着做一个永远也学不会的城里人。 此刻,很是留恋这里的一切。为怀念这次不算匆匆的来过,仅以文字以记之。
作者简介:梦儿,原名赵淑玲。陕西丹凤竹林关人,文学爱好者。热爱生活,阳光向上。闲暇时刻,喜欢用文字的形式,抒发内心的感受!
晒丹凤,你也可以秀
文学顾问:孙见喜 木南 东篱 丹竹
诵读顾问:海俊
主编:丹凤晒晒
责编:方子蝶 张芬哲 白月光 曹苌茳
校对:邻家小妹
自媒体支持:无言年华 温暖相见
家在商洛 大乾州
新新文学 松风阁语
华文月刊 陕西文谭
投稿:(必须原创,首发,附个人简介,图片一张)3071085012@ qq.com 或者15591980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