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菌驯化一二三(3)

二,好事很难长久

假设,现在有个人运气特别好,搞成了,生产一种高价稀有的菌类了。别高兴太早,看起来已经暴利了,但是这种好日子能过多久呢?

首先是建立生产条件,别指望玩过家家那种小规模,起码得千万级的投资,否则,你就没法保证市场供应。有一天没一天的供应,别搞了,那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赚回驯化投资的钱。而且,你成功了,是不是担心别人也做成呢?要知道,第一个人做成很难,后面遇到有心的就容易得多。要知道,你的保密终究是有限的,至少可育性菌株是没法保密的,现在你还没钱去对付专利申请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官司呢。

那就是说,除非技术不够成熟,产量不至于烂市,好日子在提心吊胆里面过,提心吊胆的好日子能够算好日子吗?谭方河研究出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羊肚菌栽培技术,却仍然属于不够成熟的技术,谭方河本人也无法确保栽培盈利,就是一个例子。由于过分宣传和人为推动,羊肚菌栽培技术即使还没有成熟,产品却已然开始烂市

烂市的本质,是产量扩张超越消费市场扩张速度。而幸好这种烂市提供了菌种的巨大需求,所以大多数的菌种生产者都是来自那些曾经的研究者,这让他们有了一个回本盈利的机会,而现在看来,除了少数技术过硬的人,菌种的暴利时代也很难维持下去了

越是所谓的珍稀菌类,其消费的基础面就越小,所以更加容易因为扩产导致烂市。因为也就是局限于承受力够的人接受产品,所以这就会形成一种始终产量不大、价格不低的局面,我们现在把这种状况的菇种称之为小众菇种,简称小菇种。这样的菇种是不能做大的,不能做大的原因不单是总量问题,而且还有覆盖市场的问题,如果生产者做大,如何最终分散到高消费的人群就成为问题,它的分散性成本过高,就无法与当地小生产者竞争。

云南有个老板搞了个大基地做长根菇(也就是所谓的黑鸡枞),结果呢,生产不正常,没货的时候眼瞪瞪人家卖高价,一有货就卖不出去。低价也没人要,因为批发商和零售商都不愿意把价格拍死。自己卖,市场不认账,不了解的东西,人家根本不鸟。

当然如果技术难度不高,普及很快,这方面也许没有问题,但市场是随着价格的下降而扩展的,比如银耳和茶树菇的发展史,都是天上掉到地下。70年代,我父亲代销福建银耳,零售价达20元/500g,而现在,物价飞涨,人民币贬值不知凡几,零售价也不过40元上下。

这些历史告诉我们,所谓野生菌驯化的暴利,好日子是不多的,也就是说不值得你贪图的。

除非你的目标不是钱而是兴趣或者任务,野生菌驯化的工作还是不要做的好,否则南辕北辙,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不仅野生菌驯化不要随随便便搞,就是所谓的“驯化成功”,离产业化的路也很远,如果没有足够的风险承担能力,小资本也别玩。

就算你有钱继续投入,或者争取到资金支持,保密仍然是个问题。别人可没有研发投入的负担,所以,泄密后的竞争残酷无比。

以黑牛肝菌为例,投资方的上海宏博集团不差钱,但涉及到与云南热作所的知识产权关系(这个不同于泄密,而是职务行为的关系,不可摆脱被起诉的阴影),不得不花费巨资一千万给热作所买断知识产权,但对热作所来说,这一千万是不够本的,当然热作所可以升级技术。不过热作所不是个体户,就是研发成本的成本再高,他们也可以承受。

(注:宏臻公司是宏博集团投资此项目的独立运营公司)

同样由于技术成熟度和人才交流封闭的关系,宏臻公司从事黑牛肝菌生产前景堪忧,一方面是已经冒出来了两三家没有负担的竞争对手,另一方面,由于技术进步,未来如果再有大资金和我合作或者和热作所合作,宏臻恐怕很难抵挡。

宏臻公司目前的设施支持者是盐城爱菲尔公司,爱菲尔公司并不具备任何与黑牛肝菌相关的专业优势(爱菲尔本来就是外行,而即使是合作,爱菲尔的工作人员进生产场所都不被宏臻公司许可),宏博集团这项投资恐怕也是风险极大的。也就是说,宏臻公司实际上从成立以来,就没过一天好日子。

(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