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盼:你恨我,我能理解,但我却陷入深深地思考中……

“老师,我恨你…”
这样开头的一封信着实让我目瞪口呆。我在脑子里放电影般回忆着,想找到其中原因。但任凭我怎样努力,即使是搜索枯肠了也找寻不到。
继续看信的内容…
“老师,你知道吗?以前你做我班主任的时候,不管我遇到什么问题,只要我去找你,你总是会耐心得询问我怎么了然后想办法帮助我,所以每次跟你聊完后我总是觉得身上像卸掉了一块大石头,也因此每次和你道别我都是笑着离开的。”
“可是,这一切都从你不当我们班主任时变了。我清楚的记得,那天我又遇到了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想和你聊聊,当时你正低头写着什么。见我进来只是抬头看我一眼,说你已经不是班主任了且现在很忙,然后你就让我出去了。”
“就在那一刻,我恨透你了。我觉得你变了,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没有以前那么好了,我遇到问题都不帮我解决了,所以我恨你。”
(意思大概是这样,我没有引用其原话)
看完这一段详细的介绍后我明白了其中的原委,但我却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中……
在我还做他们班主任的时候,确实是很多同学愿意跟我聊天,愿意请我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哪怕是他们自己家里的问题(包括自己和父母关系不好了、家庭遇到问题了、甚至是父母吵着要离婚了)。因为我的建议和疏导让他们想通了,教给他们的一些方法让他们遇到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所以他们毫无保留的向我倾诉,而我都是热情的回应并帮助他们积极地想办法。长此以往,我成了他们最信任的人,他们什么都会跟我说,有时都会悄悄的告诉我她喜欢哪个男孩子,他喜欢哪个女孩子。
梳理了这些,让我突然惊醒了。
这就像一个饥饿的人正美美地享受着刚得到食物,你却突然把他所有的食物都收走了一样。这种心理落差是很难被接受的。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经常说的,现在的孩子最缺的就是感恩的心,根本就不懂的感恩。也因此列举了相当多的事例……
但其中原因是什么呢?
细细想来,发现问题出在了自己身上(这里不讨论其他的原因,因为其他原因自己控制不了)。
一:付出时忘记了尊重。
帮助别人的时候最需要做的是把别人当作一个正常的人而不是只把他当作自己的帮助者,自己的付出要有针对性但不可泛滥,更不可越界。
这里,尊重便是最好的诠释。
如我前面说的,我忘记了尊重我的学生,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也忘记了学生的身份,帮助他们解决了本不该我解决的问题,所以给学生造成了误解。我只是他们的老师而已,纵然有能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但是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呀!
要学会尊重学生,尊重他们遇到的问题,尊重他们问题中的人和事,更要尊重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可以,给建议就行了。而不是给让他们会误解甚至会产生依赖感的不该有的帮忙。
二:帮忙时忘记了分寸。
做任何事情,分寸感很重要。
帮助别人的时候尤其需要注意!
要知道,帮助只是在别人遇到棘手的或者解决不了的问题时给的建议和意见,并不是真的需要做决定。最后真正做决定的还是遇到问题者本身。
这里一定要分辨清帮助者和决定者的问题。
就像我前面说的,显然我错误地把自己的身份显现出来让学生误解并接受了,是我没有能把握好分寸。
该如何解决呢?
说实话,我并没有太多好的办法,只是说一说我能想到的。
一:帮助前要把该说的说清楚,比如告诉孩子自己所说的只是建议。
二:遇到具体问题时可以提建议,但是不能越位更不能代替学生去做,让学生产生依赖感。
三:明确自己的身份地位,即做自己该做的事而不是做自己能做的事。要学会判断、取舍。
四:教会学生学着回报。付出要和回报均衡,不能让学生只得到而不付出,在学生得到帮助时也要让他们做出具体的行动以示对得到帮助的回报。
这只是我粗浅的想法和做法。
对此,接下来的时间我会更深入地思考,会在更多的书本中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
教育,应该是帮助学生们看见自己成长的。而不是在教育后让他们变得不如从前,甚至因为自己做出的一些不正确的事情而让学生们心里和精神受到了伤害导致心理失衡。
(0)

相关推荐

  • 没有身份 连吃醋都要把握分寸

    没有身份 连吃醋都要把握分寸

  • 大家有什么给迷茫的大一学生的忠告或者建议吗?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来谈谈这个话题. 我在大学已经教书22年了,每年都会教大概有将近300人左右,这中间我看到了太多学生们的变化,令人感慨万千.尤其在大学一年级里,这种变化就更为突出,仅仅一年级就可以 ...

  • 胡盼:榜样示范也需要理解《送东阳马生序》教后

    榜样示范,是教育学生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可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明明已经做了很好的榜样示范,学生就是"不买账".任凭你做的多好,可学生就不能按我们想的那样去做.我也因此而苦恼了很 ...

  • 胡盼:换一种参与形式,理解更透彻

    "你也来参加面试?" "嗯呢,"我微笑着说. "怎么在群里没看到你名字啊?" "一会面试时我会在你的对面,是面对面,看得更清楚.& ...

  • 胡盼:最是理解见真情

    写给素未谋面的文字知己 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关系,是我的问题你能看惯,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不需要什么惊天动地的豪言,只是在彼此遇到困难时及时的送上一句安慰,一句问候,一份支持,一份关心. 理解是人与人之间 ...

  • 胡盼:理解你,但不能答应你

    在公众号<申屠南>里看到一句话,结婚最好还是别凑合,别想着以后过不下去就离了这么简单,将来再遇到意中人,这世间的大多数人对你的态度是:可以理解,但不能接受.        读完,很有感触. ...

  • 胡盼:巧用对比 理解课文

    教学<秋天的怀念>,布置学生预习完课文,了解了怀念的释义,我问学生为什么用怀念而非我们查到的怀念的释义想念.思念?学生们似乎还没有懂,于是我继续问道作者怀念的是谁?为什么要怀念她呢? 这么 ...

  • 胡盼:我不吃茄子

    我不吃茄子! 无论如何都不吃.哪怕是出自于五星级酒店大厨的手艺,哪怕是各大菜系里最有名的茄子菜,哪怕是换做各种各样的做法.只要是茄子,我就不吃. 为什么呢? 小时候家穷,吃的菜只能靠自家土地里种.有一 ...

  • 胡盼:凌乱了你的脚步(一)

    走10000步? 这似乎不是大问题.因为走路谁都会且都擅长,至于10000步么,只要愿意走,那必须会完成的.看着你们兴奋的模样和不屑一顾的神情,知道你们的自信源自哪里,也明白你们的心思.哪怕-也不愿意 ...

  • 胡盼:作文中的“真实”

    歌德曾说:"每一种艺术的最高任务,即在于通过幻觉,达到产生一种更高真实的假象." 文学是极高超的艺术,是创作(创造)出来的.学生作文也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类,哪怕它只属于极小的且初学阶 ...

  • 胡盼:为半命题作文“找对象”

    半命题作文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作文者去补充的一种作文.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握在了作者手里,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作者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