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走进老宅

走进老宅 

 河北  郭全平

走进老宅,就走进一个世界。

曾经的繁华落尽,满目疮痍,荒草葳蕤,残垣断壁。

1、墙

午后的暖阳抚摸着淡黄的土坯墙,宛如抚摸着一本厚重的发黄的日历。墙是老宅的墙,就像我的姓,也是一堵墙。墙里是寂寞荒凉的世界,墙外是繁华似锦的华章。我知道,墙有记忆,记载着老宅的酸甜苦辣,人世浮沉。这记忆得益于墙泥的保护。墙泥混有麦糠,便有了筋骨,具备了看家护院的能力。涂抹墙泥的墙体延续着老宅的雕塑,也雕塑着我惆怅的灵魂。即便狂风暴雨如注,老宅的四面之墙依然屹立在,凤凰山脚下古镇索堡的发祥地——郭家垴。宛如我的魂魄,尽管游走于阳光大地,却定格在生我养我的地方。我是风筝,老宅是牵挂我的线。

  2、大街门

我出生的院落,有门,是二道门。与它照面的院落,也有门,也是二道门。他们同宗同祖,是东寨的后代,却早已分门另户,时间无考,没有家谱,如一筐分散的蒜瓣,是熟悉独立的个体。他们拥有同一道大门,因为临街,叫大街门。

大街门无门,有的是故事。只剩下青砖砌就的宽厚高大的两个门垛,做工精细,足显昔日的气派恢宏。我仰视门垛,像仰视一位忠厚淳朴的长者,聆听他讲述燃烧的战火和怒吼的声音。伴随长者的讲述,我宽阔的胸怀波涛汹涌。发白的青砖是老宅的沧桑和沉淀的太阳光辉。大门和门楼早已藏进故事,写进历史,作为爱国题材警醒后人。

两个门墩,齐齐整整,各有一个深深的门臼,见证着老宅曾经的烟火。老年的我坐在门墩上面,曾经坐过一个童年,也曾坐过一个少年,望着湛蓝的天空,不变的是日月,变化的是时光。

夏日午后的阳光晒得大门正对着堰边的青石条冒火,我的心却跌进冰冷的世界。

一九三七年,卢沟桥的炮火轰开了祖国的大门,也轰开老宅的大门,一把火烧尽门楼的血肉,剩下强悍的门垛和坚硬的门墩,连同日寇铁蹄践踏过的光滑铮亮的三级青石台几。

3、梨树

走进老宅,一眼就看到那棵梨树。母亲唤它秋薄梨,皮薄核小水甜水甜的。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妪,永远定格在孤寂的风中,盼望着游子常回家看看。我进来的时候,她把眼泪咽进肚里,眼睛被笑容挤成一道缝儿。

我走近她,是在我闲暇的时候。我不知道自己每天都在忙什么,不知道为什么不把光顾老宅作为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我知道,这短暂的造访,不能满足长久的期盼,短暂的秋雨不能满足干枯的大地,短暂的相聚不能满足经年累月的相思……看到她,我的灵魂是哭泣的,即为自己曾经的忤逆,也为记忆里的老宅烟火。我仿佛看到,鸡鸣狗叫,草长莺飞,兔跳猪哼,母亲在厨房做饭,父亲在窗户下箍梢。父亲是木匠,起早摸黑是他的宿命。

我已过天命之年。粗细约海碗的梨树,树龄比我的年龄还长。有时我想,那么长的树龄,才那么粗的树干?木质该是如何的坚硬啊!

我想追寻的历史比梨树的年龄要长。梨树把岁月刻在年轮,我把时光写进文章。春暖花开时,满树梨花挂满枝头,微风轻拂,落花缤纷。雪白的梨花带雨,是母亲满头的白发飘落。只是梨花依旧,我只能在相框里泪目母亲。我很纳闷?贫瘠之地,绝少有土,树根遒劲,需要付出多少劳动,才能错节有致钻入碎石,吸取大地的乳汁。然后,才能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我也很纳闷?我的女儿抚养一个孩子,连带双方父母都很费劲。而我的父母,走过旧社会,见证过新中国,吃过“大食堂”、熬过赖年景,与“文革”健步同行,抚养十二个孩子,是怎样度过每一个日月星辰?

我背靠梨树,像背靠流年似水的过往,像背靠母亲瘦小干瘪的胸膛,像坐在父亲的肩头观看元宵花灯。高悬的日月告诉我,这是想像,是思念。孤寂的风告诉我,这是成熟,是灵魂的回归。

4、椿树菇

椿树是椿树,蘑菇是蘑菇。当蘑菇出生在椿树跟前时,母亲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椿树菇。

我认识椿树菇比认识椿树要晚十多年,就像我体验到生活的艰辛比我生命的起点晚十多年。那年,我十六岁,刚上高一,父亲去世。

一场雨后的清晨,椿树跟前腐烂的土里冒出好大一簇蘑菇,像一个个褐灰色的小雨伞挤着,嫩嫩的一尘不染。母亲小心翼翼采摘下这些小雨伞,就像她自己接生自己的孩子,剪断蘑菇连接大地的脐带,用心和爱在铁锅里炒一下,没有鸡精生抽老抽耗油,只有少许的油盐。但是,那香醇的味道弥漫我一生,宛如母亲的乳汁化作我的血脉和筋骨。

一个雨后的上午,我走进老宅,院里铺就的青石缝隙间,挤出绿色的旺盛的杂草。风儿鸟儿把草种播下,种子怀孕后,渐趋长大。它们把绿色赐给老宅,也把荒凉书写进去。

我对这种绿色的憎恶,就像一件古董被玷污,我对这种荒凉的伤感,就像晚归的燕子没有了巢穴,只能重新飞翔于星光灿烂的苍穹。于是,绿色在镰刀面前倒下,荒凉也跑得无影无踪。疲惫不堪的我坐在坍塌的房前的台几,身旁挺拔高大的椿树转化成我的世界。然而,我没有看到椿树菇,没有看到把椿树菇当做儿子的母亲。像撕下的日历,他们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风尘,剩下的只有悲伤。

5、厨房

老宅的厨房在小院南侧,是两间明厦。厨房又叫饭厦,是乡下人的叫法。一间饭厦做饭,另一间用于储藏农具及杂物。

明厦的前身是置放柴草,垒鸡窝兔窝的地方。鸡窝在墙角,上方挂着一个荆条编织的破篓儿,是母鸡生产的地方。篓里的麦秸被母鸡卧成椭圆形,是经年累月的积淀。老母鸡产完蛋总要咕咕炫耀一番,生怕人不知道。此时,母亲会奖赏它一把粗粮。这奖赏即是给母鸡的,也是给家庭的。兔窝圈养着十多只颜色不一机灵可爱的兔子,它们伴随我整个初中,给我带来不小的收入。那些钱,大头给家里,小头变成了小人书和电影画报。

走进老宅,目下的厨房只剩下锅台,就像老宅孤寂的我。锅灶里墨黑,是人间烟火的足迹,也是抹不掉的记忆。掉在锅台上的泥块儿源于房顶,不知道是阳光跟着泥块儿掉下来,还是泥块儿把阳光拽下来。暖暖的阳光在锅台上移动,想温暖孤寂的锅灶。可谁知道,阳光每移动一步,锅灶就多一分沧桑,我就多一分苍老。仰头可见,房顶有几处窟窿,天空像母亲烙的饼那么大,紧紧贴在房顶。

父亲将鸡窝兔窝变成厨房,是二哥结婚后分家时的事情。现成的厨房分给了二哥,父母和我总得有个做饭的地方。分家就像一棵大树支生开的树叉,是繁茂的象征。

那年,就是二哥分家的那年,也是我们哥三个分家的那年,我十五岁。舅舅把我喊到上房,让我挑中间一份房产,剩下两份让大哥二哥抓阄。这是父母对老小的我的照顾。父亲说,过几年翻盖上房,连同厨房,给我盖新房娶媳妇。

这是已近花甲之年的父亲的理想,非常阳光,也是对儿子的许诺,非常庄重。然则,天不遂人愿,时隔一年,父亲去世,像一枚落叶轻轻与大地拥抱,却像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家里每个人的心上。

厨房依旧,没有变成新房。父亲的诺言也随他一起步入天堂。就像一个谎言,很美丽,却无比忧伤。

6、洞房

老邻居捎信给我老宅北屋塌了后约十多天,我才得空去看望它。一场大暴雨整整下了一夜,“咚!”的一声巨响,惊醒梦中的老邻居。天蒙蒙亮的时候,老两口开门一看,验证了他们半夜的判断:我的北屋塌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像被蝎子蛰了一下,钻心地疼,却无可奈何。说不清楚,我有多久没有光顾老宅,看到废墟中的北屋,我无比落魄,像失恋一样。

北屋是我的洞房,也曾是二哥的洞房。当我要结婚的时候,二哥给我腾出来搬到他抓阄抓到的东屋。我买把板刷,买来涂料,一刷一刷,一天一天,一遍一遍,怀着对新生活的憧憬,我把旧屋刷成新屋,把过去刷成现在,把单身刷成了夫妻。

曾经的初恋止步在洞房之外,停留在岁月深处,宛如水中月亮,雾里看花。直到孩子们长大成人,妻子疾病缠身的时候,我才发现,我抱着“金饭碗”在讨吃。这简直是莫大的耻辱!站在老宅废墟的北屋前,我突然看见,一棵嫩嫩的小草从坍塌的房顶间隙倔强地挤出来,弯着腰,像承载着家庭的重担,挂着夜的露珠,酷似我的眼泪,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又好似我顿悟之心在闪闪发光。我被自己所感动,也感动了病魔,或许是征服了病魔,也未尝不可,不得而知。妻子的痛苦在我们夫妻如胶似漆的爱情面前,像霜打的叶子慢慢枯萎。

洞房花烛是人间天堂,我曾经是天堂的主人。但余下的日子,我就是个建设者。每天都在建设小康之路,也在建设通往天堂之路。

     7、凤凰蛋

凤凰蛋得以悠闲自得地沐浴阳光时,岁月已经坍塌了全部上房,将其演化成童真的化石。昨日那垂柳婀娜轻抚凤凰蛋的景致已不见踪影,连一片柳叶都没有剩下,像刚被一阵风吹过,所有的绿色都淹没在历史的风尘。寂寞笼罩着整个老宅,也浸润透苍凉孤寂的我。空气清新,日光充足。

轻轻地摸一摸凤凰蛋,像抚摸着我的童年。于是,记忆扶琴,弹奏鸣曲,沁人心脾,像丝竹若羌笛,悠远绵长。一个雨后的中午,一只小鸟雀跃于凤凰蛋,一洼雨水聚集在蛋体顶部的石坑。坑中的水平静祥和,折射出太阳的光芒。小鸟啄一口雨水,仰脖看看蓝天,惬意的很。

儿时的我也像一只小鸟儿,想像小鸟一样翱翔蓝天,就像每一个少年都曾有过的梦想。五十年后,凤凰蛋依旧,蓝天白云依旧,我与五十年前的自己重逢在这枚凤凰蛋旁。阳光灿烂的日子,天空没有飞翔的大雁。

凤凰蛋是凤凰山上滚落下来的巨石。自古以来,村人都这样称呼。郭家垴有许多枚凤凰蛋,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老宅上房西北角这一枚,半拉在墙外,半拉在屋内。屋内的蛋体是母亲虔诚上香各路神灵,希冀保佑全家安康的载体,尽管母亲是一个革命性极强的老党员。墙外的蛋体演绎了我的童年,有与儿时玩伴爬上爬下的追逐嬉戏,有独自坐在蛋体上眺望远方的遐想,更多的是对凤凰蛋的敬畏与亲和。蛋体高约两米,直径亦有两米。这是地上部分,地下的,只有大地知道,凤凰山知道。

上房坍塌后,凤凰蛋完全被阳光照耀,就像百年前那场地震,凤凰山把它下出来一样。世事轮回,起点亦是终点,终点亦是起点。每一点都是新生活的开始。

走出老宅,满眼红砖青瓦,排排农家小院,小桥流水,绿色遍野,百花盛开,脱贫致富的美丽乡村正奋进在振兴的康庄大道。老宅已经成为一张发黄的相片,只剩下无尽的留恋和惆怅。

郭全平,笔名归农,河北省涉县索堡村人。曾获河北省第二届“春满园野菜杯”散文大赛优秀奖,河北省“乡愁里的河北”散文大赛三等奖,《豫北文学》首届全国文学大奖赛佳作奖等。作品见于《河北文学》、《作家故事》、《清漳》杂志和《武汉文学》、《西北作家》、《首都文学》、《文艺作家》、《当代作家》、《今日作家》等多家平台。 

附:【大赛公告】 ‖ 关于举办首届“天津散文杯” 全国乡情散文大赛的公告

(0)

相关推荐

  • 散文||新年的味道

    新年的味道 新年到,幸福到,家家户户乐淘淘! (一)鞭炮的味道 今年我又回到家乡孔埠镇过年.回家时正值小年夜,车行路上从附近的村庄不时传来爆竹的一声声钝响.我兴奋地说:"我闻到新年的味道啦! ...

  • 【“春节的味道”散文有奖征文】管女婿,真正年味的乡俗/王亚宁

    又到了过年了,街市上的琳琅满目的食品,早已展览般的挤满了各个角落.小商贩们,己按早早计划的和有把握的生意经,火急火燎的投入了自己的商务活动.从黎明初起到夜幕降临,一直到三十,初一外的几十天,冷静而紧张 ...

  • 原创散文: 永久的乡愁

    文/雁南飞       客居他乡多年,乡音未改,乡情愈加浓重,准备叶落归根,颐养天年之时,我离故乡却越来越远了......                          --引子      乡愁是 ...

  • 散文||翻滚吧,肉丸子

    翻滚吧,肉丸子 人这一辈子,走过多少陌生的路,看过多少陌生的风景,都会在不经意间淡忘.唯独食物不同,一道菜,瞬间会成为一种记忆,蛰伏在满天星际的寂寞里,有时成为幸福,有时成为伤痛. 肉丸子穿越了我饥馑 ...

  • 【衍水散文】一只鸡的刻骨记忆

    每日一句 但是,这种挚爱之情,不像一件绉纱那样能留下实在的痕迹,纵然穿衣用的绉纱在工艺品中算是寿命最短的,但只要保管得当,五十年或者更早的绉纱,穿在身上照样也不褪色,而人的这种依依之情,却没有绉纱长. ...

  • 【西南作家散文】张国民 /给老娘搬家

    西南作家散文 给 老 娘 搬 家 张国民(四川眉山) 老娘终于答应搬家了. 对养育我们几兄妹的母亲,以前都是叫娘.不知从何时起,我们都改了口,叫老娘了. 老娘确实老了,银丝满头,满面沟壑.那逐渐矮小的 ...

  • 椿树王(民谣)|| 采录:白素平

    一 椿树王 椿树王.椿树王 你长粗来我长长 你长粗了解大板 我长长了穿衣裳 二 笑话笑 笑话笑.笑话笑 笑话背着二斗料 挣了钱给姥姥 姥姥买个油炸鬼 香香屁股臭臭嘴 三 大牛不吃草 大牛不吃草来 二牛 ...

  • 配乐散文《花俏梨树沟》

    "京腔京韵话京城 我和北京迎新年"主题诵读会节目<花俏梨树沟>(节选). 作者 剑钧 诵读 画新 时间 2020年12月20日下午 地点 北京外研书店

  • 散文||小方柜的故事

    小方柜的故事 我家有个木质的小方柜.八十厘米见方,纯杨木制作的,等我能记起它的时候,古铜色的油漆表面,大部分都被磨损,已经找不到原来的颜色. 母亲说,这是父亲用几块旧的板材东拼西楱组装上的.别看这个方 ...

  • 厨房包下水管有很多种,这种包管太方便,小二哥三下五除二搞定!

    厨房包下水管有很多种,这种包管太方便,小二哥三下五除二搞定!

  • 叩心弦:因一只蜻蜓而起

    因一只蜻蜓而起(节选) 作者:叩心弦 进门左手柴房.羊圈及废弃了皂荚树下的那个之后二次重新搭起的狗窝旁边,曾经垒过一堆不知从哪棵树上伐下的枝干,它凌乱的枝丫伸出来指着从旁经过的每一个人,可没人理睬,大 ...

  • 【三江文学】《消失的老宅》作者‖信章旗

    [三江文学现代诗刊] 总第1355期 社      长:李不白 高级顾问:衣非 特邀顾问:周渔 总     编:黄葵 副 总 编:梧丹梦 副 社 长:王笑 主     编:紫衣云梦 副 主 编:轻舞飞 ...

  • [今日头条]查代文的散文《梨花 》

    梨花  我说的梨园,不是我童年的那座梨园,八九棵梨树,簇拥在村后的山垴下,二月的梨花,也明净丽质地装点了那方天空.黎明或黄昏,父亲站在山垴上,眺望那园梨花时的得意,至今仍记忆犹新.岁月的风雨摧枯拉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