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书精选:茶艺茶席设计书单
茶席的设计是建立在美学基础上,需要合理的空间设计及和谐的色彩搭配,才能创造出一个舒适优雅的环境。
茶席的布置主题先行,确定主题后,陆续选择相应的茶席元素。茶席设计是指以茶为灵魂,以茶具为主体,由不同的因素结构而成的有独立主题的茶道艺术组合整体。
一个茶席的设计必须建立在美学基础上,需要合理的空间设计及和谐的色彩搭配,才能创造出一个舒适优雅的环境。
本书是作者茶席设计以及茶席美学的总结之作。从总体的人文主义原则,到茶席布局、空间分割,到器物配合茶汤表现的选择,以及室内户外对茶境的营造,茶席礼仪等等,都做了和独到的阐发。
王迎新,出生于云南普洱茶人世家,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理事,云南日报集团《大观周刊·滇茶大观》主编、《云南普洱茶》“春夏秋冬”编委、昆明摄影家协会会员。多年致力于茶道、香道、陶瓷艺术的研习。曾以网名“绿鸽子”闻名网络茶坛,近年来倡导人文茶席的理念,并被列为全国十大茶席设计师之一,著有《吃茶一水间》。
本书秉承中国茶道“独与天地精神之往来”之内涵,一炉山水傍茶行,在遍访富春山、武夷山、峨眉山、青城山、嵩阳书院、临济寺等山川风物后,宝瓶观水、洞天谈诗,太行听风,怀古经石峪,青石板上烤新茶,又绘清蒲入茶瓯,卧佛寺中得大自在……这一切,茶为席魂,心饮为上。作者穿越不同的时空,将茶与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相结合,设计出不同况味的茶席,加上原生态的行走图片,融古炼今,带您体验文字与视觉的双重盛宴,并领略山水之间茶席风华,再现当代国人茶饮的人文风骨与文化镜像。
此生,也许与茶结伴,才是红尘*美的修行。
茶席设计与茶艺编创要想在传统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必须有创意、创新、创造。本书的创意、创新、创造体现在:一是茶艺的大格局与小细节融合;二是茶艺的传统继承与时代创新融合;三是茶艺个案的选择具有不同时期和风格的多样性。对每位学习者而言,既要掌握书本知识,又要启发自身思维,悟性才能成性,悟道才能得道。
余悦,江西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江西社会科学》杂志社社长,兼任茶艺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等职。 在民俗文化、茶文化和宋代文化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先后主持《宋代文化研究丛书》、《中国茶文化经典》等全国性和省级以上课题15项。独著、主编出版著作《中国茶文化流变简史》、《中国茶的外传与外国茶事》等50余部。38次获得全国、华东地区和省级成果奖和著作奖。多次应邀到港、台地区和国外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并兼任美国国际茶业科学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现正主持由中国和日本联合进行的茶文化研究课题。
插花不仅可以提高茶席的高雅风格和品位,同时也是表达主人对客人的真诚和*待遇,所以具备仪式感的茶席上不可缺少的就是茶花。没有茶花的茶席就好像是一个没长树木的秃山,山虽是山,但却是没有灵魂的山体。
全书的内容含括茶花的特点和美学特征、茶道插花的基本原则、花材和花器的选择等,并根据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进行划分,收录了100多个茶席插花的作品,每个作品里面含括花材、花器以及设计特点等文字,方便读者在进行茶室装点、品尝茶水的同时,选择合适的器具,并由此美化我们的生活空间,提升大众的艺术品位。
本书根据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进行划分,收录了约100多个方案的茶席设计,每个方案里面含括茶类、茶器以及设计特点等文字,方便读者在进行茶室装点、品尝茶水的同时,选择合适的茶器和茶具,并由此美化我们的生活空间,提升大众的艺术品位。
用数百幅亲手拍摄的不同季节、不同背景的高清照片,以散文的笔调,将茶席历史、茶席构成、茶席美学、茶席的插花等,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本书客观严谨,翔实耐读,并由安徽农业大学著名茶文化专家丁以寿老师倾情作序推荐。
静清和,原名张茂林,出身于中医世家。山东著名茶人,济南茶艺学校副校长,国内知名的茶席、茶道空间设计师,茶道与茶席美学的推广者、践行者。长期以来,致力于茶道、香道、传统插花、中医、文玩等传统文化地研习。
多年来,秉持“静为茶性,清为茶韵,和乃茶魂”地制茶做茶理念,长期游走茶山,亲力亲为,遍访茶人,源头问茶,于茶史、茶类、茶性、茶器等,均有深入地研究和探讨。代表作《茶味初见》。
密宗的“曼荼罗”,意为“轮圆具足”,是聚集修行功德的“坛城”。茶席的“曼荼罗”,是将茶器中的壶、杯、水方、茶巾等几种,创造出完备若坛城的茶世界。中央以壶为尊,四方的杯、托、盘各占一隅,是为中院。这道茶席“曼荼罗”的,不仅显现爱茶人的审美趣味,并能在短暂的瞬间,转化成永恒的心灵注脚。
一部《茶席:曼荼罗》,从唐宋元明清,一路走到现代,领略了历代茶席风华,聚集了每个时代的品茗魅力,成为现代人习茶、布置茶席的参照,并陪伴现代人在茶香穿透的愉悦中,建构随心所欲的茶席。
池宗宪,1957年生于台湾台北市,台湾大学新闻研究所毕业。曾任《自立晚报》记者、《联合月报》主编、《联合报》专栏记者、《大成报》编辑部总编辑、《人间福报》新闻总监,现任《茶人雅兴电子报》总编辑。精于收藏鉴赏,痴迷中国茶文化,著有众多茶书,解读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王旭烽教授曾用作家特有的优美而充满诗意的语言,对茶席的审美魅力作了精辟的概括:茶席是“人类关于茶的*惬意的领悟和享受”。《茶席设计》为周新华教授调入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后接触的课题“茶文化空间里的茶席设计”的研究成果,主要围绕茶席的概念确定、主题提炼、空间构成、氛围营造、动态演示等方面展开阐述,以期展现茶席之美。
周新华,1967年生,1989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人类学系考古专业,历任浙江省博物馆学术部主任、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文博研究馆员。现为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人文·茶文化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古代物质文化史和浙江地方文史研究,近年重点转向美术考古和中国茶文化研究。文史双栖,已出版《稻米部族》、《三星耀天府》、《调鼎集》、《西湖亭阁》、《郑和七下西洋记》、《刀剪春秋》、《杭州运河名胜》等专著17部,合著《浙江七千年》、《良渚古玉》、《意匠生辉》、《灵隐禅踪》、《历史文化名城杭州》、《人间天堂杭州》、《运河名城杭州》、《杭州运河史》等17部,累计发表各类文字400万字。
本书系统和全面地讲述了茶席插花的基础理论、美学原则、设计方法和插制技法,具体内容包括茶席花的基本构成要素、茶席花的构思与插制、茶席花与茶席的色彩关系、茶席花常见花型的插制方法、茶席花在茶席空间中的应用等。特别对不同花型的茶席花的插制步骤进行归纳分析,通过插制步骤图和文字讲解,即使零基础的读者也能轻松掌握茶席花的插制。
本书从茶席的概念、历史、元素、流派,直至审美,一路梳理,给了我们一个有关茶席面面观的环绕场景,启发我们思考,这样的艺术空间,为什么会诞生在东方?为什么同样的无酒精饮料,咖啡和可可却不曾框架出独特的席面艺术呢?
潘城,浙江嘉兴人,汉语国际推广茶文化传播基地执行秘书长,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系副主任,杭州中国茶都品牌促进会副秘书长,中国茶叶学会理事、茶艺专业委员会委员。茶空间设计师、茶艺术策划人、作家。致力于茶文化的文学艺术研究、艺术呈现以及国际传播。出版作品《一千零一夜:故事中的茶文化》《茶书画》《人间仙草》(中央文献出版社)等。曾参与主创大型茶文化舞台艺术呈现《中国茶谣》,执行导演大型茶文化话剧《六羡歌》,参与策划的美国纪录片《中国茶:东方神药》获主项艾美奖。曾赴多国进行茶文化讲学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