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迈步走在泥泞不堪的小道上

她是一个年轻貌美的姑娘,也是一名学霸,然而从美国学成归国后,却放弃进大公司挣高薪的机会,一个人跑到陕北乡下,住在简陋的窑洞里,一待就是几年,现在都被晒成土妞,她到底想干啥?

她叫廖哲琳,出生在台湾台中的一个小镇。从台湾大学毕业之后,去了美国攻读硕士学位,念的是哲学专业。哲学应该是追求本真的东西,可是后来她觉得学的东西好像离实际生活非常远,于是很渴望回到真实的生活里去。

2011年的一天,廖哲琳第一次来到陕西农村,她被安塞县楼坪乡的魏塔村吸引住了。这个村落四周环山,呈圆形,像个聚宝盆。溪水从大山石缝中流出,清澈甘甜,聚成水潭如镜而得名水镜沟。当地的农民,在她看来陕北人很像碾道上的驴,转一百圈也不会累,平常就是这样闷着,可是有时候你冷不防走在它后面,它还踢你一脚,偶尔也会朝天一声长吼,爆发力惊人。更让她惊讶的是,生活在这么单调的地貌里,居然会有这么张狂的生命力,她觉得有对生命的一种敬畏、一种渴望。相比起城市里的冰冷麻木,这才是年轻人该有的样子。廖哲琳头脑一热,就决定留在陕北。

几天后,廖哲琳剪去了长头发,皮肤很快就晒得黑黑的,每天像个乡下丫头一样,坐在炕上跟村民聊天,还帮他们干农活,晚上就住在窑洞里。她父母知道她铁了心要留在陕北农村后,气得就不想跟女儿讲话了。她的父母在台湾都是农民,从小就期待廖哲琳读到很高的学历,然后到大都市去发展,她也的确一直是个乖乖女,学业上取得很大的成绩,但这一次她决定追随内心,留在陕北生活,把父母所期待的“前程”远远抛在了脑后。

以前在台湾的时候,课余时间她也经常去写生,虽然没有正式学过,但也积累了一些创作基础。她想,魏塔村是个有丰富生活经历的地方,为什么不在这里写生呢?由于魏塔这里常有画家来写生,她的房东蒋山根正好建有一个写生基地。老蒋和蒋嫂今年快60岁了,他们看廖哲琳瘦瘦弱弱,又是一个人大老远跑过来,于是把她当作女儿一样照顾。一听到廖哲琳要去村里画画,老蒋夫妇便带她去了。廖哲琳想找好看的风景写生,他们就骑着三轮车带着转村里的山。廖哲琳去写生,老蒋就帮着提画架和颜料。慢慢地,廖哲琳画下了魏塔村的山,魏塔村的水,以及可爱的牛。还有这里的老乡,他们或卧在大槐树底下,或坐在田野里,很自在地唠话、挠痒,咧嘴大笑。廖哲琳的画越来越多,模特儿们也都说像,村民逐渐开始认可她这个“女画家”的身份了。

后来,老蒋也开始画画了。一天,廖哲琳像往常一样画村民唠嗑,老蒋想玩一下,就在调色板里摆弄了几下,没想到开始喜欢上画画。后来有一个房地产老板来,觉得老蒋的画特别好,花了500块买走了他的画。短短四五年,老蒋画了快800张画。

更神奇的是,廖哲琳在陕北遇到了真命天子,他也是来魏塔写生的,他们每天一起画画,一起走村串巷。在这里,廖哲琳遇到很多村民,他们的生活远比她想象得要艰难,但他们自带乐天和积极的态度,让她特别感动。在陕北的这几年,廖哲琳画了几百张画,她把自己在黄土高坡上生活的感触和创作的画,攒成了一本书。书中那些真诚又质朴的文字,粗旷浓烈,有点儿梵高风格的画面,点点滴滴都叫人动容。

不从泥泞不堪的小道上迈步,就踏不上铺满鲜花的大路。廖哲琳觉得现代人好像天天为了未来,为了梦想去忧愁,心里其实很不踏实。但在陕北,日复一日地画画,就如同在田地里劳作一般,让她找到了内心的宁静,那些文明病自然就没了,自己也走上了铺满鲜花的幸福大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