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少阴病纲领证之第281条

中部病辩证

一、少阳病

二、少阴病

1、纲领证

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山田氏云:字下,脱“恶寒”二字,当补之。何则?但者,示无他事之辞,但头汗出,余处无汗。不恶寒,但热。及温疟身无寒,但热(《金匮》疟病篇)等语,可见矣。少阴病,岂但欲寐一证得以尽之乎?若以其但欲寐,谓之少阴病,则所谓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亦名为少阴病乎?阙文明矣。但恶寒者,所谓无热恶寒即是也,故麻黄附子细辛汤条云:“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通脉四逆汤条云:“少阴病,反不恶寒。”可见无热恶寒,乃为少阴本证矣。凡外邪之中人,其人素属实热者,则发为太阳。其人素属虚寒者,则发为少阴。寒热虽不同,均是外感初证也已。故太阳篇辨之云:“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二“发”字,示其为初证也。今邪从其虚寒而化,故其脉微细,但恶寒而欲寐也,宜与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其汗也。成无己谓:“脉微细为邪气传里深也。”非矣。按六经纲领诸条,脉证兼说者,惟太阳、少阴,而其他四经,唯言证而不及脉,可见太阳乃三阳之始,而少阴果为三阴之首矣。古人未有此说,因赘于兹。

丹波氏云:案太阳中篇三十八条云:“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此当以脉浮沉而别阴阳也。

程氏云:前太阴,后厥阴,俱不出脉象,以少阴一经可以该之也。少阴病六七日前,多与人以不觉,但起病喜厚衣近火,善瞌睡,凡后面亡阳、发躁诸剧证,便伏于此处矣,最要提防。

渊雷案:

少阴病者,心力不振,全身机能衰减之病也。有抵抗外感而起者,有衰老虚弱,自然而成者。在抵抗外感之伤寒病中,有初起即属少阴者,有阳证误治过治而传变者,亦有虽不误治,日久自变者。其病理证候,体温不足则恶寒,心脏衰弱则脉微细,脑神经贫血则但欲寐,四肢之神经肌肉失其煦濡则身疼蜷卧,胃肠虚寒则自利清谷,其人常静卧畏光,其舌苔常淡白,其腹常软而清,此其大较也。

本条以脉微细、但欲寐为提纲,太简略,不足包举少阴之证候,故山田补“恶寒”二字,谓但恶寒不发热,然少阴固多发热者。但恶寒句,仍有语病,而其恶寒发热,又当与太阳有分别尔。盖太阳之恶寒,常与头痛同时发作,少阴则头不痛。太阳有恶寒甚而战栗者,少阴则不战栗。盖太阳恶寒,由于毒害性物质刺激,少阴恶寒,由于体温不足也。

又案:旧注多牵引经络脏府为说,而谓伤寒传足不传手,足少阴为肾经,乃谓少阴肾病。然仲景所谓少阴者,既非内生殖器、内分泌之病,亦非泌尿器病。考诸古书,征诸科学,皆不得为肾病。太炎先生则谓少阴心疾,虽非完全心疾,其心脏无有不衰弱者,必欲牵引经络脏腑,与其指为足经,无宁指为手经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