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十六国略谈(十七)鲜卑慕容氏在早期崛起过程中遭遇的挫折

五胡十六国略谈(十六)里大概谈了前燕“最辉煌”的时刻(详情后面的篇章里会专门谈),并追溯了鲜卑族的起源与慕容姓氏的由来。最后讲到莫护跋死后,由其子慕容木延统摄其部。魏正始五年(244年),魏明帝曹睿派军征讨高句丽,慕容木延率部参加征讨,攻下高句丽都城丸都,大获全胜,慕容木延因功被封为大都督左贤王,慕容鲜卑也从此一战名声大振。

慕容木延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在公元245年—271年期间是鲜卑慕容部酋长(不过那个时候,酋长都是当到死的,除非有意外)。慕容木延死后,又由其子慕容涉归继任慕容部鲜卑酋长。不久,慕容涉归将根据地从棘城(今辽宁省义县西)迁至辽东郡(今辽宁省辽阳市)之北。辽东郡治所在襄平,辽东北当在今彰武之北、边栅以外之地。慕容涉归执掌鲜卑慕容部期间,延续了莫护跋对中原王朝的依附政策,表示愿世代归附中原王朝政权,还多次协助西晋王朝军队出征作战建立功勋,因此受封“大单于”。

慕容涉归死后,慕容氏发生内乱与分裂

自莫护跋开始,鲜卑慕容部始终倾心汉化,不但心向中原,屡次配合中原王朝征战四方,而且还对中原文化和典章制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嫡长子继承制,正是鲜卑慕容部向中原王朝学习的重要内容。慕容涉归有五个儿子,分别是慕容吐谷浑、慕容廆、慕容赛宝机、慕容赛吉玛和慕容运。其中,慕容吐谷浑是庶长子(非正室所生),而慕容廆虽然年龄上排行老二,但他是慕容涉归的正妻所生,故而被称为嫡长子。既然已有嫡、庶之分,那就说明此时的鲜卑慕容部已经接受了中原王朝普遍采用的嫡长子继承制,未来能够继承鲜卑慕容部首领的必然是嫡长子。作为父亲,慕容涉归有先见之明,在他还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替这位失去继承权的庶长子做好了未来的人生规划 :

晋太康元年(即公元280年),慕容涉归立嫡子慕容廆为世子,在他临死前(即公元283年)又分予庶长子慕容吐谷浑一千七百户作为部众,让庶长子有了安身立命的资本。也正是慕容涉归的这个决定,使鲜卑慕容部以政权的方式延续了更长的时间。

在“上篇”已经说了,在慕容廆这一主支的子孙里,总共有前燕、后燕、南燕、西燕、北燕等政权,北燕虽然是在公元436年才灭亡,但公元407年,汉人冯跋发动政变掌权,其后篡权称帝,国号没有改,所以北燕灭亡时已不是鲜卑慕容氏的那个燕国了。真正鲜卑慕容氏最后一个被灭亡的是南燕,他于公元410年被东晋所灭。而鲜卑吐谷浑这一支后来西迁独立建国,直到公元663年才被唐太宗所灭。这些都是后话了。

↓↓

还是接着公元280年慕容涉归立慕容廆为世子之后发生的事说吧:

后来慕容涉归叛晋,于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十月率军攻击晋帝国所属昌黎郡(今辽宁省义县);晋太康三年(西元282年)三月,在昌黎郡遭晋帝国安北将军严询兵团击败,其士卒被斩杀及俘虏将近万人。晋太康四年(西元283年)12月,慕容涉归逝世,此时慕容廆只有15岁,年纪尚轻,压不住阵脚,他的一些宗亲叔辈们不怎么服他,所以他内心其实比较郁闷,承受着从未有过的巨大压力。还在服丧期间,有一次他的叔父慕容耐公然在氏族燎会上宣称慕容廆年纪太小,应该由他来掌管部族;其余的部落首领要么随声附和要么保持缄默———这其中,也包括他的哥哥慕容吐谷浑。(慕容耐违背嫡长子继承制度,篡位僭越为大单于时,作为哥哥的吐谷浑选择“作壁上观”,一方面是因为当时慕容氏部落虽然倾心汉化,学习中原王朝奉行嫡长子继承制,但是汉化的并不彻底,在少数民族部落中,“兄终弟及”依然是一种传统,或者说是某种合法存在的现象;另一方面,无论是“兄终弟及”,还是“嫡长子继承制”,只要有这个叔叔和弟弟在,怎么轮也轮不到自己这个庶出的长子身上,于是他选择了两不想帮、置身事外,这也为后来的慕容廆、慕容吐谷浑兄弟决裂埋下了种子。)

慕容耐见无人反对,愈发得意忘形,就派人前去抓捕还在守孝的慕容廆。幸亏别支慕舆氏私下派人飞骑相告,慕容廆才得以逃脱危难。天苍苍野茫茫,十五岁的慕容廆带着亲弟弟慕容运流浪在白山黑水之间,却不知道何处才是家园。辽东大户徐郁一向与慕容部做牛羊买卖,听闻此事后感念以往的交情收留了慕容兄弟。在逃亡的日子里,慕容廆历尽磨难,吃尽了苦头,但也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慕容廆寄居汉地时潜心修习礼法律历,锤炼自己的文韬武略。

慕容耐篡权当了大单于后过于骄横跋扈,寡恩薄情、处事不公,慕容氏部众由是怨恨渐起,不服慕容耐的统治。太康六年(即公元285年),以慕舆氏为首的部落领袖们一齐诛杀了慕容耐,迎接慕容廆归国继位。

慕容吐谷浑与慕容廆兄弟俩原本感情非常好,慕容廆归国继位后,因受旁人挑拨故对自己的哥哥慕容吐谷浑起了疑心,担心他也像当年的叔叔那样,将自己大单于的位置夺去,因此时刻提防,渐次疏远其兄。最终因慕容廆和吐谷浑“两个部落里的马因为争夺水草而打架”成为事件爆发的导火索,详情如下:

慕容吐谷浑和慕容廆两部放养的马群发生争斗,结果慕容廆的马受了伤,他非常生气,派人对吐谷浑说:“先父已经让我们分家了,你放马为什么不走远一点,而让它们互相争斗呢?”吐谷浑说:“马是畜生,争斗是马的天性,为什么要对人发怒呢?其实分开很容易,现在我就离开你,到万里之外的地方去。”慕容吐谷浑说到做到,即刻启程,率所部1700户逐草而牧踏上漫漫西迁之路,后来西迁到今内蒙古自治区阴山。事后没多久,慕容廆觉得自己说话有点过分,为了区区几匹马而伤了兄弟间的和气不值得,于是就命堂伯父和长史乙那楼追回吐谷浑,慕容廆就后悔了,但慕容吐谷浑却决心已定,再也不会回来了。鲜卑人称兄长为“阿干”,慕容廆就写了一首《阿干之歌》,每当想起吐谷浑的时候,就会唱起这首歌!

表面看来,慕容廆与兄长吐谷浑的矛盾是因牧场不足而导致马群相斗而引起,而实际绝不是这样简单。慕容廆与吐谷浑兄弟之争暗含着财产和嫡庶权力之争。慕容廆虽是嫡子,但年龄很小,他的叔叔和兄弟们对他并不服气,慕容耐篡位就是明证,而吐谷浑比慕容廆年龄大很多,要他心甘情愿地对小自己很多的弟弟俯首称臣令他难以忍受。或许在慕容耐篡位谋害慕容廆时,吐谷浑态度暖昧,没有支持慕容廆选择袖手旁观,这也就无形中说明吐谷浑并不承认、不支持慕容廆,所以当慕容傀重新回到部落时,自然不会给吐谷浑好脸色看,二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在所难免。吐谷浑倒是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是庶出的,没有法定继承权,争不过慕容廆,于是便率领自己的部落踏上了漫漫西迁之路。吐谷浑部落的分离,无疑削弱了慕容部的势力,但从另一方面看,吐谷浑的出走,也避免了慕容部权力之争,保证了慕容部的内部稳定。

公元313年左右,慕容吐谷浑又从阴山南下,至陇西之地枹罕(今甘肃省临夏),并以此为根据地,子孙相承,向南、北、西三面拓展,统治今青海省、甘肃省南部、四川省西北等地的氐、羌民族。公元317年,慕容吐谷浑逝世,由他的长子吐延继位。

东伐西讨屡受挫,韬光养晦向西晋投降称臣

慕容涉归在世时,与宇文鲜卑有隙,因此慕容廆即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向西晋政府请求出兵讨伐宇文部,为其父报仇。但晋武帝司马炎出于保持两部均衡的意图,并没有准许这一请求。慕容廆十分愤怒,率军侵犯辽西郡(治今河北卢龙县),杀戮劫掠甚多。晋武帝调遣幽州诸军讨伐慕容廆,双方在肥如(今河北迁安)交战,慕容廆大败。此后,慕容廆劫掠昌黎郡,年年不断,此后又攻伐辽东。慕容廆叛晋除了西晋政府不许其“修先君之怨护”这一直接诱因之外,背后更为重要的原因应该是西晋这时很明显的采取了扶持宇文等部,压制慕容部的政策,使慕容部的势力伸张受到很大限制之故。西晋太康六年(公元285年)慕容廆东伐夫余,夫余王依虑兵败自杀,其子依罗逃往沃沮(今朝鲜咸兴市),慕容廆屠杀夫余居民,又掠虏万余人而归。

太康七年(公元286年)五月,慕容廆再次进攻夫余,依罗求援于西晋,并欲趁机率领余部兴复扶余国。西晋护东夷校尉何龛遣督护贾沈率兵护送依罗归国,慕容廆派部将孙丁率骑兵于半路截击,贾沈率军奋力迎战,大破鲜卑骑兵,杀死孙丁,帮助依罗光复扶余国。依罗复国后,慕容廆仍不断掠虏夫余人,然后卖往中原地区。晋武帝采取相应对策,一方面以官物赎还夫余奴婢,一方面则下诏司冀二州,禁止买卖夫余生口。

当时慕容鲜卑的实力,还不能与西晋抗衡,而且宇文鲜卑、段氏鲜卑力量方强,经常侵掠慕容鲜卑。在这样的形势下,二十岁的慕容廆权衡利弊,决定向西晋乞降。慕容廆与众人商议说:“自我们祖先以来,世代侍奉中原之国,华夏之族与边裔民族风俗礼仪各不相同,强弱有别,我们怎能与晋朝竞争呢?为什么不能向他们讲和,反而伤害我们的百姓呢!”太康十年(289年)四月,慕容廆派遣使者向晋朝投降,晋武帝很赞赏,五月授慕容廆为鲜卑都督。慕容廆到东夷府去表达敬意,身穿束巾衣在门口,行士大夫之礼。何龛列兵引见,慕容廆改服戎衣而入。有人问他为何如此,慕容廆答:“主人不以礼相见,宾客还能做什么呢!”何龛听说后,自觉惭愧,更加敬畏他。当时段部鲜卑看见慕容廆的威德日见增广,担心有被吞并的危险,采取以攻为守的方式,经常侵扰慕容部。慕容廆采取忍让政策,用谦卑的言辞、丰厚的礼物来安抚他们,段部鲜卑酋长段阶将女儿下嫁慕容廆。

慕容廆考虑到辽东郡过于僻远,于同年遂率部迁往辽西郡徒河县(今辽宁锦州)境的青山(今辽宁义县)。元康四年(294年),慕容廆迁居“颛项之墟”的大棘城(今辽宁义县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