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人体内劲的产生与发放
2021-05-14 00:00 来源:传统武学
拳术中所说的龙虎二气在人体是指脊椎和小腹部位,此两处不论对人体的生理还是对于发力效果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人体结构而言,脊椎是人体的中轴,是支撑人体的大梁,其两侧分布许多神经线,对人体的运动起着控制作用。腹部区域有许多重要的脏腑器官,是人体元气的生发之所和重心所在。从拳术的角度来看,腹部丹田区域是人体的内力源,是内劲的生发点,对于人体的平衡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个部位既可生发力量又可传导力量,还可以增大传导力量。发力时腹部内气下沉引动骨盆运动,带动脊椎节节用力,节节传导,人体腹部产生的内力通过脊椎向全身传导布输,带动四肢筋骨发力,全身同动,所以丹田生力,脊椎传力,这就是自古以来内家拳习练者重视培养丹田气和矫正脊椎并增大其伸缩量的原因所在,二者对人体的发力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本人业余习练意拳数年,下面就从意拳的角度来探讨一下人体内劲的产生和发放。
一 内劲的产生
拳术发力发什么力?是发的整体力,发的重心之力,以人体腹腔为总重心的浑圆爆发之力,是以腹腔为引爆点,通过身体各部位关节加速产生一种复合力量,在接触点上释放出来,一触即发,有感既应,无处不是点,无处不弹簧,周身一家,一动无有不动。
在发力时需要腹部既要像皮球一样富有弹性,又要像钢球那么坚固,所以一些内家拳功法首重丹田气的培养,在练功时意守丹田,修练丹田气,训练腹部的松柔弹性。有了腹腔重心的开合才有全身骨节协调一致的开合,有了内部的开合,才能谈到胸腹四肢的外部开合,一开俱开,一合俱合,以小腹开合带动全身的内变,以人体重心的运动带动全身齐动。
人体犹如一个盛满水的球体,内劲的发放如同球中的水同时向一个方向上弹射激荡。欲左先右,欲前先后,以作用力求得反作用力。我们所追求发力的理想效果应该是力量大,速度快,频率高,幅度小,并且无方向限制,具备随时性。这就要求我们要具备整体如一的浑圆间架力,在上肢表现为较强的膨胀力,在下肢表现为腿的蹬弹之力,在中部表现为腰脊之力,腹部充足的呼吸弹力,同时具备良好的整体力量传导性和脊椎与各关节筋腱伸缩弹力。简而言之,我将内劲的要素归结为三个方面:1、要有强劲的呼吸弹力,是力量的源泉,犹如炸弹的爆炸能量。2、精神意识对人体重心的控制能力,就好象炸弹的投向。3、整体如一的浑圆间架力,就好象通过一定途径在某地将炸弹引爆,达到毁灭效果。
在意拳中,所谓的内劲就是人体浑圆力,培养浑圆力的主要方法有站桩、摸劲、试力、摩擦步等。首先要建立一个正确的身体间架。间架力是浑圆力中最基本的力量,没有这个最基础的间架,就没有间架力,所谓意拳的一切力量都将无从谈起,更谈不上浑身无处不弹簧。所以间架力是诸力之源(间架力是杠杆力、惯性力、弹力、螺旋力和爆发力的基础),不懂得建立合理的间架和利用合理的间架发力,将终生得不到拳术的精华。在站桩的过程中由自然呼吸入手进一步深入练习,就可以增大肺活量,培养腹部的松柔弹性,以试声练习腹部肌肉的松紧转换和韧性。提高人体传导力量的性能,增大身体各关节筋腱的拉伸量,增大关节的间隙和灵活性,通过摸劲与试力提高人的精神意识对重心的控制能力,提高双脚对人体重心的敏感性,从而才能在实战中更好地运用重心整体发力。所以想要提高人体内力的各种素质,就只有踏实的进行站桩、试力等基础练习,才能不断培养和强化整体浑圆力,别无他途。
二 发力的基本模式
在经过一定时日的站桩和试力后,具备了一定的整体浑圆力,就可以进行发力练习了,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发力前要进行适当的试声练习,增大腹部内压。所有的发力都应该是腹部内气向各方向的压缩与流动的结果。腹部内压导致重心下沉而产生力量的瞬间反弹,形成重心过度,由脊椎带动全身运动,发出整体爆发力。关键是腰腹肌肉的均衡收缩,内压增大给腰椎的内动提供一个内在支撑,尾椎的惊炸,也是骨盆为轮、腰脊为轴的发力,腰腹股肌肉搓动骨盆,使力量沿脊椎上升传至发力点,整体劲力从尾椎或裆内升起来,这是所有发力的基本模式。
如果对发力还要再进一步分类的话,还可以分为整体的前后发力、旋转发力或兼而有之(其实整体的前后发力是躯体这个“枢纽”的前后运动,而旋转发力则是躯体这个“枢纽”的左右旋动,所以任何发力都是躯体和重心的发动),但是任何发力都是先由重心过渡引导整体移动而最后爆发的结果,只不过高级的爆炸力身体的外形很小或形体基本不动而已。向前发力是重心由后足(外力源)向前移动,后足起动,前足止动,躯体前撞。旋转发力也是由起动脚(外力源)向止动脚重心过渡,发动整体力量,这些发力都是腹腔内气下沉于起动脚一侧的胯,胯沉于膝再沉于足,力量由地面反弹而上,通达于发力点,所以诸多的发力都可以归结到惯性力引动爆发力的发力模式中来。
在拳术中既要充分利用惯性力,又要能够随时控制惯性力,速动急停、快速转换是发力的基本要求。站桩时全身关节无节不曲,无处不成斜面,长时间的练习形成关节的空间定位,形成了间架,间架的形成是人体杠杆力的基础,而惯性力是由人体各部位关节杠杆力共同作用合成而产生,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先来探讨一下惯性力的构成要素—人体杠杆力。
几乎每台机器都少不了杠杆,就是在人体中也有许多的杠杆在起作用。拿一件东西,弯一下腰,甚至翘一下脚尖都是人体的杠杆在起作用,了解人体的杠杆不仅可学会许多生理知识,也可以深入理解意拳发力中各部位的相互配合的本质含义。
抬一下头是靠杠杆的作用,杠杆的支点在脊柱的顶端,支点前后各有肌肉,头颅的重量是阻力,支点的前后配合起来,有的收缩有的拉长,配合起来形成了仰头。当我们曲肘把重物举起来时,手臂也是一个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支点左右有肌肉产生拉伸的力量。
杠杆可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另外有一种东西叫轮轴,也可以看作一种杠杆,只不过支点是轴心而已,有等臂的也有不等臂的。在使用杠杆时,为了省力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如欲省距离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杆,因此使用杠杆可以省距离,也可以省力,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须多多移动距离,要想少移动距离就必须多费力,既可以省力又想少移动距离是不可能实现的。随着桩法练习的不断深入,关节固定与弹性的统一,为我们巧妙用力灵活调整支点及受力点创造了条件,身体的各关节杠杆均要有效发挥作用并使之统一组合起来,所谓的功夫高手无非是发力快、力量大,动作可大可小,经过的空间路线可长可短,发力点多变、化力点也多变而已。
三角力是人体杠杆力的基本要素。站桩时人体周身各关节无处不成三角、无处不成斜面,每一关节或斜面所形成的任何一个三角都是一个分力点,不论主动发力还是化解对方发力,都要处处求得合力点,这种合力均是身体各部位分工合作而形成的复合力。身体各部位关节的伸展(挺劲)与收缩(曲劲)形成身体各关节的活三角,活三角的固定支撑力和弹性力是形成人体间架力、杠杆力、弹簧力和螺旋力的基础。
如上所述,三角力产生间架力和杠杆力,从而产生惯性力。三七步适合应用惯性力,五五步适用于离心力、螺旋力、弹力。所以,人体发力的基本模式为:都是以腹部高压(内力源)引发脚部(外力源)的蹬弹力促使重心移动产生惯性力,以惯性力引动爆发力,劲力通过整体间架在某一发力点上体现出来。
三 意拳发力中的施力点、受力点和支点
意拳中的基本发力是前后发力和旋转发力(包括拳法发力等)。从身体运动的外部表现来看前发力的施力点(外力源)是后脚,前胯至前足这一段是一个弹性的支点,支点也可以说是在作用点与施力点这个圆周上的中轴或圆心,而上肢的手、肘、头和肩均可作为受力点(作用点,发力点),所以意拳的前发力并不限于双手的向前发力,而是双前臂及双肘、头及胸腹等接触点均可成为发力点,而是无点不弹簧。力量在传导上来后,躯干还要有前撞的加速,在练习的初级阶段应尽量加大躯干的前撞使自己的力量充分释放出来,然后在保持力量的基础上加快速度和缩小前摆的幅度,更能提高发力的速度和惊炸力,这是一个由大动到小动的过程。以旋转发力中的前手左钻拳为例,后足(外力源)是施力点,既可以说左足为支点,也可以说左足至头这根中轴为轴心,而躯干这个圆柱体上的任何一点包括前臂、大臂、肩等都可以成为旋转中的打击点。
综上所述,以杠杆力学来分析意拳前发力,后足是施力点(外力源),前足为支点,而躯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均可以是作用点(发力点)。
四 力量的传导及强化
意拳发力要求瞬间爆发,大致可以分为“打”和“发”。“打”穿透力强,伤害性大,催动对方重心力小。“发”接触对方肢体动作幅度大,接触面积大,作用时间相对延长。各种拳法和劈法等为“打”,前后发力和左右发力等为“发”。但是,不论是“打”还是“发”,都是由腹腔(内力源)内气下沉求得起动脚(外力源)的反作用力,催动重心移动、周身互争,浑圆力在梢节表现出来的一种结果。在和对手交手过程中,可以根据对手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发力方式。
每一个发力过程中都包含着力量的产生和传导,都应该体现出精神意识和整体的协调统一。我们的手臂由肩和身体连接在以双肩、双胯为直径的一个人体圆柱体上,在练习拳法时既要保持打击的整体性,又要增大打击的速度和力量,只有头领、足蹬、后手回争、全身齐转和整体前撞来加速人体的打击力度,要注意后脚蹬起的力量与整体的转动和撞击、前手的打击和后手的相争要协调统一。下面我们以左式前手钻拳为例来分析一下在劲力的传导过程中增强发力效果的一些因素:
1。意即力也。意拳的力量来自于意念假借所导致的神经激发状态,练功时要意念放远放大,精神集中,意念真切,犹如大敌当前,以无畏精神与其共争生存,方可充分发挥人体的潜在能量。
2.上下争力是关键。意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曾言:“松紧之枢纽在于上下,上下相引为周身互争之法”。以头为引导的上下争力是所有发力的关键,决定着发力的效果,在力的传导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练习钻拳发力时,一定要通过强化人体枢纽的上下争力来加强人体中轴的转动力度。练习时,意想我身如巨人,顶天立地,头顶天幕与其固定融为一体。前手左钻拳发力时全身劲力沉于后脚,突然头上顶似把天空拧转而动,同时前脚似踩进土里,双足似将大地拧转撕裂一般,体会天旋地转之意,一发即止。通过头上领、前脚下踩强化人体上下争力,来促进整体转动的力量,是旋转发力的关键。
3.后脚蹬地之力为具体力源。以后脚的蹬地反作用力来增大双腿的拧裹之力,加速人体中轴的转动力度。意念双腿站在泥浆之中,内夹一大球。钻拳发力时突然后脚蹬地(消息全凭后腿蹬),前脚下踩上站,双腿似克服阻力迅速搅动泥浆,将周围泥浆撞得向远方四面飞溅,两腿夹球似微起,双腿拧裹之力似龙卷风一样旋转而起,力量由足、膝、裆部旋转升腾起来,通过这种意念训练促进双胯搓动骨盆的争力,加速脊椎转动之力。
4. “前手打拳后手使劲”。强化前手臂与后手臂的争力,增加整体转动力度,增加打击力量。如打前手左钻拳时,通过右手臂顺时针方向上的旋转后拉带动人体中轴顺时针转动,从而加速左臂的转动催动左手前击,其中包含着:右手及右肘后拉的力量通过右肩传递给脊椎,传递给左肩,右足将力量传递给右胯再传给左胯、左脚,即右侧将力量交给左侧。
从外形上看右拳、右肘为施力点,左拳为作用点。进一步说是右肩胯乃至整个右侧身体为力源(施力点),通过身体中轴(支点)的转动传递力量,左手肘肩乃至整个左侧身体为作用点,打击点,所以不论在打拳或旋转发力时意念要在后手,保持后手、肘、肩这个三角架不变形,有如手、肩、肘部位环抱一球,夹紧后拉,是右手臂间架的转动,既可以打击又可防守(顾打合一),用力向后旋转把力量交给前手。当然前手也非完全被动前击,也可以有一些伸缩,但要注意这种伸缩必须在整体转动基础上去做,不可破体,不可妄自伸缩,必须是贯穿之力,是在整体转动基础上再加速(稍节起,中节随,根节追)。
但是如何加速?如何加大后手拉力?还是应该节节放松,节节贯穿,节节加速,以意念诱导精神激发,以意带形。将后手劲力沉至肘、肩、胯,最后沉到足,上下成为一体(手上的劲力一沉到足)。意念双手臂及全身各部与四面八方的物体、树木、建筑物均有许多大小弹簧相牵引,前有阻力后有拉力。钻拳发力时突然头上顶脚下踩上站,后手、肘猛然用力似将前方所牵扯弹簧猛然拉断,又如前手臂内侧似将怀抱大树连根搓起,手拉一地上铁环似将大地抛向天空,后手似将天幕猛然扯下(上下争力是加强前后左右平面转动的关键),同时将后方诸物撞飞,带动肩胯整体转动来完成力量的传递方为转动中的整体力,将后臂及整体力猛然甩给前手,一脚蹬到手上,后脚后蹬,前脚下踩上站将力量传导给前手。
5. 腹部内压增力。经过站桩及试声练习就可以增大腹部内压,增大人体呼吸弹力。发力时隔膜下沉,腹部膨胀内气挤压命门后凸促使腰脊搓动腰椎转动,同时腹部内气下沉促使骨盆力量沉于双腿、双足,反作用力迅速向上传至双胯,搓动脊椎转动,这是腹部内压加速人体中轴转动力量的基本方式。
6.通过尾闾转抖来加速整个脊椎的转动增加重心的前撞力。左式前手钻拳发力时,尾闾骨迅速向前下甩向前足,意想尾闾似向下延伸至地面如一把钢钎插进土里少许,发力时尾闾钢钎在地面上向前足划一弧形深沟,一甩即止,既要速度快又不可劲力上浮,速动急停,加速身体重心的向前快速冲撞震荡。
钻拳发力既是“打”,也可以作为接触中的拧裹发力,也可以是“发”,如果拳打过了头,可以用腕,可以用肘发力。要充分体现“一动全身转”,“腰似车轮腿似钻”,要用身体带动手去做,要身上动的多、手上动的少。不论是钻拳还是拧裹发力,都是人体总重心自转的同时由脊椎带动骨架各关节一齐转动,各关节反过来再带动脊椎从而带动各关节转动增加发力效果。关节促脊椎转动,脊椎复带动各关节转动是旋转发力的基本规律。
以上主要从以意导形方面分析了增大拳打击力量的几个要素。其实这些因素是相互包含统一的,不可分割开来。在每一个发力过程中,虽然从外观上来看,腹部的松紧弹性和脊椎传力的作用不是特别明显,但二者对于人体内劲的产生和传导爆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腹部就象汽车的发动机,脊椎就象动力传动轴,双腿就象车轮,头就象方向盘,动力向车轮的不断输送才使得汽车疾驶向前。不论从生理还是拳术发力来说,腰腹部肌肉的弹性和韧性都是至关重要的,脊椎在人体浑圆争力中处于核心位置,所以,在平时练功中对这两个部位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但也不可须臾脱离浑圆整体来单独练习,那样就会重新走入局部的误区。
意拳的前发力也是由后脚蹬地的反作用力起动,前脚踩地止动,双脚蹬踩的共同作用促使整体迅速前撞产生强大惯性力,经过双肘挤合、手臂相合前伸加速撞击。也是在精神意念指导下双脚的蹬踩、头前上顶、整体前撞和手臂伸缩的协调统一。其具体要求在姚宗勋先生《意拳》一书中已阐述的相当详细,此不赘述。
总之,拳术训练是一个从求取力量到运用力量的一个完整过程,而每一拳种求力的方式都有各自的特点,而诱导运用力量的方式也多有不同。但自古有一句话,天下武术是一家,其训练目的是一样的,无非是求力和用力,保护自己消灭敌人,制人而不制于人。每一个人身体的结构都是一样的,如何开发人体潜力求取拳术内力并运用这种力量都是每一拳种应该不断探讨的课题。
由于本人习拳时短又兼思想愚钝,懒于用功,妄谈力的生发与传导,实有不自量力之嫌,一隅之见权且为抛砖引玉耳。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