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树威古瓷鉴藏博物馆藏部分康熙青花瓷器及标本品鉴
洛阳树威古瓷鉴藏博物馆展厅一角
古瓷鉴藏博物馆藏康熙青花携琴访友图香炉
古瓷鉴藏博物馆藏康熙青花冰梅开光博古纹卷缸
古瓷鉴藏博物馆藏康熙青花冰梅纹圆罐
康熙民窑青花多使用珠明料和浙料等国产青料,制瓷工匠纯熟的掌握了这两种青料的呈色技术,烧制出被誉为“翠毛蓝”、“宝石蓝”的发色效果,青翠明快、赏心悦目。
古瓷鉴藏博物馆藏康熙青花持莲壮婴图(连生贵子)香炉
古瓷鉴藏博物馆藏康熙青花风景人物纹大笔筒标本
古瓷鉴藏博物馆藏康熙青花松鼠吃葡萄纹碗标本
古瓷鉴藏博物馆藏康熙青花葡萄纹碗
古瓷鉴藏博物馆藏康熙青花凤穿牡丹纹盘标本
古瓷鉴藏博物馆藏康熙青花凤穿牡丹纹盘
康熙青花瓷器生产的背景:1644年,清王朝定都北京。随着清初顺治时期社会经济和政治上的初步稳定,至康熙时期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恢复和发展。而康熙皇帝本人作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在潜心于汉文化的同时学习和引进了大量西方先进技术,各方面都取得了光辉的成就。
在瓷器的生产烧制方面,清政府首先于顺治二年宣布:“除辖直省匠籍,免征京班匠价,”废除了明代以来的匠籍制度。而后又于康熙二年实行“班匠价银,改入条鞭内征收。”这一系列制度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和工匠在封建人身依附关系上的束缚,促进了陶瓷业的长足发展。但由于瓷器的主要产地江西,一直处在南明抗清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再加之康熙十三年(1674年)平三藩战争的影响,陶瓷生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直到康熙十九年(1680年)景德镇才恢复了御器厂,陶瓷生产也逐渐走向正轨。康熙瓷器以青花瓷为主,选料精良,且不受形式上的约束,勇于探索,将实用与观赏融为一体,绽放着旺盛的生命力。正如《清史稿》卷五O五中记录的那样:“参股今之式,运从新意,备诸巧妙,于彩绘人物、山水、花鸟各极其胜,及成,其精美过于明代诸窑。”
古瓷鉴藏博物馆藏康熙青花凤穿牡丹纹将军罐
古瓷鉴藏博物馆藏康熙青花凤穿花纹盘
古瓷鉴藏博物馆藏康熙青花凤穿花纹盘
古瓷鉴藏博物馆藏康熙青花云鹤纹盘标本
古瓷鉴藏博物馆藏康熙青花留白花卉纹碗标本
古瓷鉴藏博物馆藏康熙青花柳下骏马纹碗
古瓷鉴藏博物馆藏康熙青花冰梅开光博古纹圆罐
古瓷鉴藏博物馆藏康熙青花莲纹大盘
古瓷鉴藏博物馆藏康熙青花加官进爵纹盘
古瓷鉴藏博物馆藏康熙青花鱼化龙纹大盘
古瓷鉴藏博物馆藏康熙青花八仙人物纹将军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