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和孕妇效应
01
我把这个案犯的主角许国利称之为2020年第一恶人。
这个人太狠了。
昨天在微博上追踪这个案子的报道,我才知道,许国利和来女士两个人本来是初恋情人,因为家庭的原因才分手,各自成立家庭,然后再重逢,各自离婚,两个人才再走到一起,组建家庭,并且除了前面婚姻的孩子之外,两个人还共同生育了一个孩子。
因为家庭琐事,许国利渐生恨意,知道准备杀妻。
其手法之老练,组织之缜密,行动之冷静,让人怀疑,他恐怕不是初犯。
首先,一般人心理上受不了,毕竟,那是人,是自己朝夕相处的妻子家人。
第二,工具的使用,材料的准备,手法的老练,一个初犯,是怎么也难以做到的。但他做到了。
第三,他杀了人,还装模作样的找,接受警察的问询,接受电视的采访,如此冷静,只能说明这个人,内心太强大了。绞肉机的使用,分尸的处理,受过专业训练的医生,能这样专业冷静缜密吗?
而这一切的理由是,他的妻子妨碍了他。
人心之恶,恶莫如此!
02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孕妇效应:
孕妇效应意即偶然因素随着自己的关注而让你觉得是个普遍现象,就是当人怀孕了就更容易发现孕妇,你开了奔驰就更容易看到奔驰,你拎了一个LV就容易发现满大街都是LV。
用来形容人们容易把自己的关注点投射在外界,以寻找更多案例来证实内心想法的情况。
我在思考这个词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明代的大思想家王阳明。他的那句名言:
我心光明,夫复何求!
你心光明,如果这个世界不光明呢?
如果有很多许国利这样的恶人狠人呢?
三言二拍里有一个苏轼和佛印和尚的故事。说苏轼和佛印斗禅,两个人互问互答:
苏轼问,在你心目中,我是什么?
佛印答:你是佛。
然后问:在你心目中,我是啥?
苏轼说,屎。
苏轼以为自己赢了,回家告诉苏小妹。小妹说,哥,你输了。
为啥?
因为心中有屎,才会眼前有屎。
03
今天有件大事,在浩渺的宇宙中,中国发射的航天器,将会在火星着陆,开启中国人探测火星地标的新篇章。
这是多么伟大的成就。但这件事在新浪微博上的热度,不及昨天的杭州杀妻碎尸案的一半。
这让我想起前几天公布的七普数据中的一条:
中国接受过高等教育(大专以上)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是15%多一点。
其实,以前有个数据,是本科以上的占总人口的比重不到4%,专科以上的不到7%。
现在占到了15%,真是飞速的进步。
我记得还有数据说,中国网民中,初中以下学历是80%。
探索伟大宇宙的心,和许国利杀人的心,都是人心。
人心之光明,人心之恶毒。不知道王阳明大师怎么面对这样的问题。
人心黑暗?尘世光明?
04
每年的四月23日,是世界阅读日,上个月的4月23日,是今年的世界阅读日,我看到有篇数据分析文章说,从2006年到2020年,15年的时间里,中国图书市场,虚构类图书上榜次数最多的作家和图书分别是:
刘慈欣《三体系列》郭敬明《小时代系列》
这两位的书,因为不是政治类图书,不需要借助行政动员和公费的力量,完全是市场自发的选择,读者走进书店,或者在网上买书,完全是掏自己的腰包,所以这个数据应该比较真实,也很能说明问题。
个体自发的阅读也许最能塑造一个人的内在精神,也最能透视一个群体的内心世界。
有句话叫从这里读懂中国,从刘慈欣的三体宇宙所构建的黑暗森林到郭敬明的镀金时代,我们也许能窥见这个时代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内在心灵。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刘慈欣的小说《三体系列》
刘慈欣被誉为“中国当代科幻第一人”。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一边在山西省阳泉市的娘子关发电厂担任计算机工程师,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出版了13本小说集。他连续数年获得中国科幻文学最高奖银河奖,2013年,更是以370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成为第一位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的科幻作家。
雨果奖,是公认的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国际科幻大奖,堪称科幻界的诺贝尔奖。刘慈欣是该奖项自1953年设立以来的首位亚洲获奖者。刘慈欣却冷静得像一个旁观者,他甚至调侃:
“除了我之外,别人似乎都比我兴奋。”
刘慈欣已发表作品约400万字,并荣获国内多个文学大奖。他的代表作《三体》三部曲,即《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不仅备受读者与媒体的赞誉、获得了众多奖项的肯定,其超过100万册的国内销量也表明它经过了市场的检验,“将中国科幻文学提升至世界级水平”。
作为新中国输出到美国的第一篇长篇科幻小说,《三体》英文版在美国的出版发行令刘慈欣声名鹊起,并成为首部入围“星云奖”和“雨果奖”两项国际科幻大奖的作家。
刘慈欣承袭了古典主义科幻小说中节奏紧张,情节生动的特征,并且在看似平实拙朴的语言中,浓墨重彩地渲染了科学和自然的伟大力量。刘慈欣擅长将工业化过程和科学技术塑造成某种强大的力量,作品中洋溢着英雄主义的情怀。例如小说《流浪地球》,该作品综合了自然灾害、技术进步和人类生存的宇宙困境等宏大的主题,地球因为太阳的毁灭而必须进行逃离太阳系的悲壮远征。
刘慈欣还擅长使用“密集叙事”和“时间跳跃”的手法,在作品中无限加快叙事的步伐,使读者的思维无法赶超作者的思维,并在叙事过程中留下大量的时间空缺,将未来发展呈现到读者面前的机会,产生一种独特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的历史感。如在《地火》《吞噬者》和《梦之海》等小说中,密集化的叙事提高了作品的可读性,还增加读者对大自然瞬息万变的感受,增加了读者对科学技术应付危机的信心。
刘慈欣是一个冷漠的宇宙观察者,冷酷的道德评判者,再加上一个冷静的思想者。
刘慈欣用旺盛的精力建成了一个光年尺度上的展览馆,里面藏满了宇宙文明史中科学与技术创造出来的超越常人想象的神迹。进入刘慈欣的世界,你立刻会感受到如粒子风暴般扑面而来的澎湃的激情——对科学,对技术的激情。正是这种激情,使他的世界灿烂银河之心。这激情不仅体现在他建构宏大场景的行为上,也体现在他笔下人物的命运抉择中。那些被宏大世界反衬得孤独而弱小的生命的这种抉择从另一个角度给人震撼,增加了作品的厚重感。
刘慈欣的世界,涵盖了从奇点到宇宙边际的所有尺度,跨越了从白垩纪到未来千年的漫长时光,其思想的速度和广度,早已超越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传统境界。但是刘慈欣的意义,远不限于想象的宏大瑰丽。在飞翔和超越之际,刘慈欣从来没有停止关注现实问题,人类的困境和人性的极限。
人们被刘慈欣带到一个崭新的世界,这个世界是中国的文字从未创造过的。人们被他带到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是中国的文字从未创造过的、一个恢弘而逻辑自洽的世界。
刘慈欣三体宇宙的核心概念:
宇宙是一片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森林之间。
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
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
在宇宙的黑暗森林中,地球如大海上的一片浮叶,微不足道,朝不保夕。
人类不应该轻易暴露地球在宇宙之中的存在。而和外星人接触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甚至可能会因此遭遇不可预知的灾难,这可从地球上人类和蚂蚁、昆虫这些动物的关系来推断。
基于此,他推导出来著名的降维打击概念:
“降维”原本是计算机科学技术方面的术语,指将高维多媒体数据的特征向量映射到一维或者低维空间的过程。
刘慈欣的本意是指外星人使用“二向箔”将太阳系由三维空间降至二维空间的一种攻击方式。现指改变对方所处环境,使其无法适应,从而凸显出己方的优越性,属于一种战略手段。这使得该词最初在商业领域得到快速传播,用于形容一种商业思维,并由字面“望文生义”,生出其他含义,即用于形容拥有高端技术的群体直接进入低端技术群体的领域,对后者形成碾压式的打击,类似于恃强凌弱、以大欺小和技术碾压,其天然带有压倒性的比较优势属性。
从处于同一平面的“碾压”到多维度的“降维打击”再到简化的“降维”,三者比较级的优势呈现出由弱到强又由尖锐到钝化的趋势,并从科技用语逐渐泛化到生活各个领域,越来越彰显出科技渗透、影响生活的力量,彰显出语言强大的适应能力与生命力。
越来越多的媒体将“降维打击”简化为“降维”,弱化了其攻击性强的一面。随之而来的是“降维”适用范围的逐渐泛化,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
在回答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的邮件里,刘慈欣这样写到:
“在遥远的未来,如果人类文明要想幸存,并散布到宇宙中去,人类就必须创建超大尺度的技术奇迹。”
他对人类文明在宇宙中的存在,有着悲天悯人的冷酷的冷静和悲观,就如当年徐志摩在考察了苏联后所作出的判断:
“ 他们相信天堂是有的,可以实现的,但在现世界与那天堂的中间隔着一座海,一座血污海。人类泅得过这血海,才能登彼岸,他们决定先实现那血海。”
本来,科幻文学在文学创作里是属于小众群体的,但偏偏是这个小众作家,而且是偏安生活于山西阳泉一个发电厂的不知名的工程师,表现了一个中国人对世界、宇宙、文明的认知,并且俘虏了世界上很多人的心灵。
同时又偏偏是这个人,成为中国人表达世界存在的一种思考。
为什么?
我们要思考的不仅仅是刘慈欣,还应该通过他,来思考中国人,特别是读他的书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群体,在读他的书,在追捧他书里说传递的价值观?这个群体有多大?
这才是刘慈欣和他的三体宇宙存在的价值。
在《新周刊》的采访中,刘慈欣引用了王尔德的一句话:
“ 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总得有人仰望天空。”
不过,刘慈欣的小说,被很多人诟病的一点是他的文字功底,太粗糙,这是很多人读不下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形成这个原因的原因,应该是很有趣的话题,大家可以在阅读的时候思考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