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经典 | 《除欲究本》卷五 · (一)镇台性暴好兵胜,士卒通情劝上钦

镇台性暴好兵胜
士卒通情劝上钦

《除欲究本》卷五

诗曰:

主尚英雄兵好强,让人一着有何妨
借伤与上说情理,名重镇标四哨扬

昔有一镇台,暗存虚心,数十余年,未遇明公。此人有一偏病,自不知觉,好护己短。且好勇人,他标下诸兵,但与人争斗,打胜了他欢喜,外加升赏,打败了他还要责罚。纵横兵丁,常合商庶打架,欺压民人。

内有一小兵,看出大人行事不公,不知他的秉性,又不敢谏劝。一日早晨上衙,跌了一跤。此兵非常,他父有贤士之学,平日教训子弟最有法则。所以其人异俗,非礼不为。

这兵心生一计,借我脸上有伤,去劝大人。这兵来在营房,众人见他面带青伤。就问:“你和谁打架来?”他说:“今日打败了。”众兵说:“我们替你告病假,等你伤好了,再来跟班。”再三劝他,他不肯听。

此日,就该他见大人的时候,走上堂去一跪。大人看见他面带青伤,大怒。大人问:“你那脸上怎么样了?”兵说:“叫旁人打的来。”

这大人也不推情度理,亦不细问原由。说:“你是个兵,吃皇上的钱粮,与主出力报效,冲锋打仗。你这样无能之辈,连个草芥人也打他不过,叫人家打的满脸青伤,人来拉下去打。”

这兵口称:“大人,小人还有下情回禀,待小的把话回完,大人把小的打死,小的瞑目甘心。”这兵说:“小的吃皇上的钱粮,数年有余,寸功未立。小的父母都七十余岁,因此小的不敢和人争气,事小必要开粮,打杀人定要抵偿。我的父母无人侍奉,吃皇上的钱粮,皇恩未报。这又不是冲锋打仗,胜了把小的加赏升官,阵亡了答报皇恩。”

“小的想到这里,轻易不敢和人争气,但和人争斗,让他打我,我不动手,他再也不肯打了。”这兵说到这里,那大人满面含羞,大愧无言,定省一了会。

又问:“你讲过书没有?”兵说:“小的家贫,攻书不起。”大人说:“你虽未读书,讲话甚通情理。”兵说:“小的严父,平日教法最慎,非礼之言,不许谈。未曾做事,必先穷理,于理不宜,不许做。”

小兵这一宗话,大人记在心上。从此,常把此兵请进后堂聆教。

歌曰:

本镇今春七十五,而今知我是痴迷
平日作事随欲转,从来未曾合乎理
无心之中遇小卒,他从梦里把我提
拨开云雾见青天,以后做事先穷理

关于作者

董清奇,清代河南邓州人,生卒年不详。他曾到处云游参访,且惯于赤足,乞食为生,颇有全真祖师苦志清修之风,故号“乞化道人”、“赤脚道人”,时人亦称“赤足董仙人”。

他的足迹遍布陕西、湖北、湖南、甘肃、河南、河北、天津、北京等地,因而见多识广、德高望重。清代嘉庆丙寅年间,在八仙庵内有识之士的努力下,董清奇被聘为住持。

他勇于担当,雷厉风行,一方面致力恢复十方丛林制度,重新开坛演戒;一方面竭诚募化集资,对八仙庵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葺,据说西跨院即此时扩建而成,并增建邱祖殿。

董清奇还善于言辞,他把云游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汇编成一部《除欲究本》,以浅俗轻快的口吻和笔调宣扬三教合一的心性修养思想。嘉庆十八年,地方官绅商庶为他捐资出版了此书,为八仙宫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一位修持高洁、见多识广的住持,感召力、凝聚力自然是巨大的,所以可以想象当时八仙宫香火鼎盛的情形,否则怎么能配得上“大振仙宫”这样的评价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