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永字八法”?什么是“提按”?什么是“临谋?
书法:什么是“永字八法”?什么是“提按”?什么是“临摹”?
前言
书法,在中国的艺术领域,是最具有民族形式的一种,可以说是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但是,由于钢笔及中性笔的便捷性及其普及,书法已经被我们现代人给束之高阁了,只有极少数爱好者还在坚持。随着书法纳入中考考试范畴,大家有必要去了解一些书法知识,并偶尔拿起笔比划比划。
永字八法
我们先不考虑汉字的起源,它是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就现在的汉字来讲,其实是由一些笔画通过不同排列组合形成的,而这些笔画,在书法上可以用一个“永”字来代表。从书法角度讲,“永”这个字可以分析出八个笔画,所以被称为“永字八法”。
有关“永字八法”的起源,有人说是后汉“草圣”张芝发明的,后又传给了“楷书鼻祖”钟繇,再往后就是“书圣”王羲之。据称,唐朝的篆书大家李阳冰曾说:王羲之曾用十五年的时间专门练习“永”字,因该字“备八法之势,能通一切字”。当然,这个也没办法考证了。
永字八法
虽然无法核实“永字八法”的起源,但是其确实简明扼要的包含了汉字的基本笔画,这八个笔画各有自己的名称。
1为“点画”,名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
2为“横画”,名为“勒”,如勒马之用缰;
3为“竖画”,名为“弩”,用力也;
4为“钩画”,名为“趯”,跳跃的样子,与跃同;
5为“提画”,名为“策”,如策马之用鞭;
6为“撇画”,名为“掠”,如用篦之掠发;
7为“短撇”,名为“啄”,如鸟之啄物;
8为“捺画”,名为“磔”,磔音哲,裂牲为磔,笔锋开张也。
细品“永字八法”,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对每个笔画的描述特别形象。以“撇画”为例,形容为“如用篦之掠发”("篦"是古代一种梳头发的工具),意思是写“撇画”要像用梳子梳头发一样,行笔渐渐加速,且出锋时力量要送到末端,否则会飘然无力。
“永字八法”的这八种笔画是最基本的笔画,其实还有一些笔画,比如“斜钩”、“平捺”等在“八法”中没有体现,但是基本都可由“永字八法”扩展出来。所以,如果能将“永”字练习熟练,那么再驾驭千变万化的汉字就相对容易得多。
“提”和“按”
在软笔书法中,有“提”和“按”这一说法,"提"就是指收笔,“按”就是下笔。但是,要注意,所谓“提”,并不仅指将笔锋提得离了纸才叫提。只要是在笔按下之后,在行笔过程中,稍微提上一点,即使不到离纸的程度也叫“提”。
练习书法的朋友应该有所体会,每一笔画的行笔过程中,并非简单到只有一按和一提,有时会有多个“按”和“提”。例如,“横折”这个笔画,在横画转下行时,就有“按”的动作,在形态上就表现出线条变粗。这种“按”又叫“顿笔”。这种地方多是笔锋转换的地方,所以又叫“换笔”,在草书中,又叫“使转”。唐代著名书法理论家孙过庭说:“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孙过庭这段话精彩地说明了“使转”对于草书形质的重要性,因为“草乖使转,不能成字”。当然,也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提”和“按”都会表现得特别明显,但确实是存在的。
孙过庭
临摹
“临摹”在学习书法的时候经常听到这个词语,那么“临摹”到底是指什么呢?
先从古人说起,古人学写字是分三步走的,分别是“钩”、“摹”、“临”。
什么叫“钩”呢?用一张油纸蒙在古碑帖或真迹上,用极细的笔画将油纸下面的字双钩下来(即把字的轮廓用细的墨线给画下来)。再用墨将双钩的字,笔画空处填上,这叫“双钩廓填”,这样“钩”出来的作品就是一种复制品。“钩”的方法很多,但是也需要技术的,宋姜夔《续书谱·临摹》:"双钩之法,须得墨晕不出字外,或廓填其内,或朱其背,正肥瘦之本体”。赵宋以后双钩的能手渐少,现代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省去“钩”这一步骤。
什么叫“摹”呢?就是将钩填本放在下面,再在其上蒙一张透明的纸。写的时候就照着纸下面钩填本的笔画依着写,现代字帖中,都带有这种临摹纸,非常方面。
什么叫“临”呢?临就是对面的意思。就是将真迹放在案头,另拿一张纸对着写,写的时候要细品真迹的行笔、结字、笔意,是现代书法中最常用的方法。
学习书法为什么要临摹古帖呢?道理也很简单,便是吸收古人累积下来的智慧和经验,可以快速的提高自己,在书法道路上能够少走些弯路。凡是不肯虚心学习古人已有的经验,硬说“创造”,那除了可以骗自己之外,是谁也骗不了的愚蠢行为(大家可以参考“丑书”)。
结束语
以上为与书法有关的部分小常识,有关于临摹,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细细观察所临古帖。我们要观察其形态,结字规律等。“结字”也是书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词语,有的叫“结体”,也有的叫“间架结构”(书法-何为“间架结构”,间架结构分类详解)。有关于“结字”的著作也非常多,但要记住一点,某些结字规律并不是完全需要遵从的,否则就扼杀了书法的发展。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