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之后,才知道这个道理是骗人的
当贩卖焦虑已经成为了一种炙手可热的观念商品时,
舒适区这三个字,就成了这个商品的核心竞争力。
很多文章在鼓吹人们从舒适区走出来,这些文章给人们传播着一个非常且明确的思维诱导:
“你的舒适区,正在慢慢毁掉你。”
这样的文章会暗示人们,如果长期在舒适区生存,会失去斗志,会被社会淘汰。
这个观点听起来破有道理,但事实上其实漏洞百出,
但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可以引起人们焦虑的观点,
有可能已经让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
深受其害!
人活着,最重要的就是认清自己,
这不仅仅要认清自己的理想,更要认清自己的现状。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路,路要想走下去,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能力和机遇的支持。
比如我之前看过一个帖子,说有人害怕自己被淘汰,
他本身是应届毕业生,去了一个不错的企业工作,
这个人自评能力尚可,他一直觉得自己是凭运气才进的这家公司,
“我害怕自己会被淘汰,身边的人比我优秀太多了,”
“我想离开,我不想混日子,因为这样我会失去斗志,”
自卑情绪的蔓延导致他的恐慌感日益严重,他害怕自己像那些文章中的主角,
一事无成,还沾沾自喜,最终自己毁了自己。
于是,他选择了辞职。
但是辞职之后他发现,任何一家公司都没有辞职前的那家公司好,
起初他觉得,这才是符合他能力的地方,所以他开始很认真很勤奋的工作,
他期待跳槽,他期待用自己的实力,赢得真正符合自己能力身份的职位,
但是久而久之,他又发现,换了工作,并没有让他的心灵得到真正的慰藉,
虽然他在新公司的业务水平已经属于公司里数一数二的存在,但是这并没有让他感到开心,
因为,钱给的不如以前多,工作量却比以前多了不少。
之前的公司,收入高,工作相对轻松,而现在的工作,收入低,工作量反而越来越大。
以前他害怕舒适区会毁了自己,
现在的他,真的很想回到那个所谓的,曾经最“害怕”的舒适区!
直到后来他才发现,原来他所追求的,就是在舒适区生活,
是啊,普通人穷极一生的努力,不就是想让自己活得舒服点吗?
真正毁掉一个人的,不是舒适区,而是失去斗志,
而奋斗的意义,就是让自己的生活活得舒服一点,
难道,这也有错吗?
一个人想要奋斗,想要改变自己,想要让自己时刻有危机感,这本没错,
但是,有些人在这方面犯的错,跟奋斗无关,
而是跟自己情况的错误判断有关。
比如有的人离开舒适区努力,这个离开是有前提的,
首先,这个舒适区只是暂时的,或者说之所以感到舒适,是因为这个人对生活的要求不高,
比如一份工作,月薪五千,虽然工作量不高,但是收入偏低,且没有前途,
有些人愿意接受这样的工作,享受属于自己的咸鱼时光,但也有些人不甘心如此,
他们对收入有着更高的追求,与此同时,他们的生活压力也迫使他们不得不改变。
所以,不同的人,对舒适圈的理解也是不尽相同。
其次,离开舒适圈之前,应该做好明确的准备,
聪明人离开舒适圈之前,会利用舒适圈的舒适感,让自己有更多的精力去提升学历,或是强化能力,
那些因为看了某个鸡血文案就愤然裸辞的人,既没有资格(能力学历这些硬实力)去更适合自己的地方奋斗,也没有认清自己的现状,
因为恐慌就盲目逃离的人,才是最可悲的人。
其实从现实的角度来说,舒适圈并不是一个明确的概念,
如同上文所说,真正的舒适圈,是人们奋斗之后的成果所在,
而那些暂时“还算可以”的地方,则是用来积累自己实力,以便机会到来之时,
有厚积薄发,奋起一搏的资格。
这就好比诸葛亮在南阳“躬耕陇亩”,他也可能有怀才不遇的焦虑,但前提是,他确确实实是有大才,有实力,
在没有合适的机会的情况下,他一直躬耕南阳,怡然自乐,这也是一种选择,但只要更好的机遇到来时,他也有一把抓住这个机遇的资本:
在商业化言论的今天,一句空泛的概念就给人们论述出一个悲惨世界,
其根本目的,就是引得一群阅历尚浅的人看到了,吓傻了,然后逼得他们痛哭流涕,
而真实的世界,虽然残酷,但也有发展的规律可循,
舒适圈的意义,并不是和我们人生对立的存在,
反而,舒适圈应该是我们所追求的人生彼岸,
另外,我心中的实话,不吐不快,
有些人忽悠别人离开舒适圈的目的,并不是真的为了你好,
而是他们嫉妒你的好,你离开舒适圈,
他们就舒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