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树木 收获文明

  本报记者 赵坤

  一场春雨,染红了桃花,描青了山峦,绘绿了田野,到处弥漫着清新的空气。

  40年沧桑巨变。在齐鲁大地上,变化的不仅仅是山川颜值,更重要的是,生态文明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1978年,山东森林覆盖率仅有5.9%,缺林少绿。如今,山东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25%,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极大改善。

  这场伟大的变革源于全民义务植树运动。

  领导带头 大地植绿

  植树,是全民与春天的约定。

  每到植树节,山东省党政军各级领导纷纷走出办公室、奔向山岗,参加义务植树。目前,省、市、县、乡四级领导共兴办绿化点7000多处,造林300万亩。

  领导的带动极大地激发了公众的参与热情和奉献精神,大家纷纷行动,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家园。

  进入21世纪以来,山东不断创新以资代劳、认种认养、捐资捐物、志愿服务、网上植树等尽责形式。义务植树逐步成为工程造林的重要辅助手段,有力地推进了沂蒙山区防护林、沿海防护林、绿色通道、平原绿化、防沙治沙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

  近几年,在各级领导建立绿化点的基础上,山东建立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制体系,11万多名林长又承担起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责任。

  各地通过广泛开展义务植树运动,积极创建森林城市“四级联创行动”,推进乡村绿化和城市森林建设,不仅让森林上山,还让森林进城。

  40年来,山东累计11.6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74.21亿株,造林1.11亿亩,为消灭宜林荒山、绿化齐鲁大地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2018年底,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显示,山东森林面积由1357万亩增加到4323.47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90%提高到18.25%,森林蓄积量由483.74万立方米增加到9161.49万立方米。

  全民参与 心中播绿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广泛深入开展,有力传播了生态文明理念。人们改善生态的责任意识、关注生态的忧患意识、保护生态的法律意识日益增强,绿化环境、保护生态、绿色消费等生活理念渐成时尚。

  越来越多的人铭志于树、寄情于林,选择在生日、结婚、升学、参军等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种植纪念树,营造纪念林。越来越多的爱心企业积极参加“蓝天责任”植树大行动。

  曲阜市退休教师舒平,为兑现女儿生前建一片公益林的承诺,变卖家产,义无反顾地走进山野育苗、造林。在她的感召下,来自7个国家和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共同走进大山,合力打造中国的“挪威森林”。10年间,从1人到30万人,种下的树木从1棵到漫山遍野。今年,她又率领志愿者转战黄河岸边,共建黄河母亲林。

  自2009年以来,大众网每年举行山东省百万网友植树大行动,已在全省各地种植树木700余万棵。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海尔集团等连续10年冠名“蓝天责任”植树大行动。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还促进了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的树立,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

  在济南林场当了40年护林员的刘采法说,现在护林主要是防火,再也不用担心有人偷树了。

  山东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通道上,鸟类种类多、数量大,占全国鸟类种数的30%以上。多年来,山东持续开展爱鸟护鸟宣传活动,推动形成“人爱鸟、鸟护林,林涵水、水养人”的人与自然和谐氛围。莱芜退休老人万国明爱鸟护鸟事迹登上中央电视台《身边的感动》。

  绿色铺就幸福底色

  “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这是20世纪80年代农村的口号。山东坚持生态林建设经济化、经济林建设生态化的思路,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绿色的不断延伸增添了公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40年间,山东经济林面积增加1550万亩,20万亩以上的林果大县有50多个,涌现出一大批人均林果收入过万元的乡村、过10万元的农户。蒙阴县发展蒙阴蜜桃65万亩,果农年人均收入8900元,占农民总收入的70%以上。

  不断延伸的绿色彰显:植下的是树木,生长的是精神,积淀的是文化。从种树到“种”文明,滋养着齐鲁儿女的心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