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印式,全了!

汉官印

汉代是印章艺术发展成熟的鼎盛时期。其影响深远,经久不衰,至今依然是篆刻家们所追摹的典范。汉官印分铸印、凿印两种,一般文官多用铸印,军中在急需时的“急就章”颁发给兄弟民族的官印,则采用凿制,印文以白文居多,书体是由小篆演变而来的“缪篆”,这是一种从篆书向隶书过渡的文字,结体方中寓圆,按六书稍作增减,改小篆之形式,不改小篆之笔法,近隶书体势,而不用隶书之磔法。一变秦印之柔媚为苍劲有力。汉官印总体艺术风格浑厚古朴,外拙内巧,端庄凝重,平正自然,落落大方。但亦不乏粗放雄伟,瘦劲峻峭和奇崛苍茂一路风格的,正是它的多姿多彩,使印章艺术进入了空前繁荣的阶段。

汉印对篆刻艺术的影响是巨大的,清陈鸿寿曾说:“初学治印,以汉人为宗,心摹手追,必求神似,才能使印章成为上品。”汉官印中匀整朴茂一路的白文印最具代表性。其中满白文印,如“东郡守丞”、“巧工司马”等,苍劲浑朴,笔画自然得天趣,紧处密不透风,疏处宽可走马,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给后世篆刻家很大启发。

安平侯印章

东郡守丞

巧工司马

汉匈奴破虏长

殿中都尉

常乐苍龙曲侯

军曲侯印

琅邪相印章

渭成令印

宜春丞禁

庆泠长印

北乡

汉私印

汉私印,数量极多,形式丰富。在文字、材料和制作方法上与汉官印基本一样,只是尺寸略小,其用途、形制更加广泛,艺术特色更加突出。在小小的方寸之间融进了万千气象,印工们精湛的技艺,杰出的构思,创造牲地发展了印章的艺术形式。如朱白相间印,利用感观错觉,造成比重均衡,轻重得当,浑然一体的视觉效累;回文印的独特章法,四灵印文字的瑞庄与吉祥物的生动活泼对映成趣;肖形印的古朴醇厚,栩栩如生的人与动物形态;缪印和鸟虫篆的盘曲自如,奇丽多姿等。总之,汉私印以它洋洋大观的形式,构成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令人在高古新奇、生动沉稳、浑穆玲珑中,产生印章艺术美的享受。这里只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文字印。而肖形印、鸟虫篆印则另篇单独欣赏。

徐骏之印

高霸之印

王凤私印

杨武私印 杨子方印

张君宪印

闵喜

朱聚 朱长孺[两面印]

张毋巳[两面印]

徐成舒徐仁[四灵印]

汉将军印

将军章,是汉印中一种风格独特的印章,它是汉官印中武将们的专利品,故称“将军章”。将军章的制作方法是凿制,也就是在预制的金属印坯上击凿印文,这是由于军事活动频繁,武将调遣大多因军情紧急而必须立即拜封,印章便只能仓促凿成。甘旸在《印章集说》中言:“凿印以锤凿成文,亦曰镌,成之甚速……名曰'急就章'军中急于拜封,故多凿之,以利于便”。将军用“急就章”,官职高的两凿成文,印章比较规整,官职低的一凿成文,则简单随意。

将军章较铸印显得无拘无束,自然天趣,锋芒毕显,荒率挺拨。印文凿刻刀痕明显,线条生动,简炼有神,笔尽而意无穷。有时歪歪斜斜,信手拈来,即兴而作。然其稚拙中寓精巧,真率而绝去雕饰的意趣,给后世的篆刻家以极大的启发。

巧工中郎将印

新邢军护军章

广汉大将军章

赤城将军章

虎奋将军印

虎奋将军印

汉玉印

战国古玺无论官玺、私玺,质地大都是铜质,间有银和玉,印材选用并无定制。而到了秦代就有了严格规定,只有帝王用自称“玺”,以玉作印材。臣民用印称“印”,不能用玉。汉代偶有用玉的,如“皇后之窒”,和“淮阳王玺”。私印中用玉的则屡见不鲜。

拥有或佩带玉器,在古代是王公贵族的一种高雅风尚,因此对玉质的选择,文字章法及制作的工艺要求都很高。根据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玉印来分析,它的制作水平相当高,印面文字精致,章法严谨,笔势圆转润泽。由于玉质的耐腐性,它能经过漫长的岁月而较好地保留本来面目。玉质坚硬,难以受刀,白文印不可能刻得非常粗壮。因而产生了特殊的篆刻技法,即人们通常所谓的“平刀直下”的“切玉法”。粗看笔画平直规整,然全无板滞之感。这种庄重典雅,凝炼稳妥,高古秀丽的汉代玉印,给人以雍荣华贵,气息纯正的审美情趣。

魏霸

任强

陈平

刘说

石贺

谢李

周诱

成升

桓启

燕清

淮阳王玺

皇后之玺

汉石印

印章自战国时代盛行一直到宋元明,历代玺印的材制均以铜为主,或者浇铸、或者凿制。除了铜印以外,还有金印、银印、铁印、玉印、琥珀印、玛瑙印、象牙印、骨角印、瓦印、水晶印、磁印、紫砂印、黄杨木四、竹根印、瓜蒂果核印等。品种繁多、丰富多采。至于石印,往往归为元末王冕所创。但倘若笼统地讲石印是王冕首创,则不免让人误解,真实汉以前就已出现石印,因为“石”的范围很广。自明清直至今曰广为流厅的实际是“花乳石”古称“花药石”。汉代则多为滑石。

汉代石印多用于殉葬。这种习俗一直沿用到明代。汉时有职官迁,死必解印绥的规定;唐代更由于有一律上缴废印的制度,因此,随葬的官印常以滑石摹刻代之。私印亦有用石刻者。由于这种滑石柔嫩受刀,化学成分和硬度及色泽方面与王冕首创的花乳石相近,其镌刻较之玉印、铅印等更能运作自如,得心应手。

茶陵

故陆令印

攸丞

门浅

临湘令印

长沙顷庙

汉鸟虫书印

在传统的汉私印中,可以看到一种富于装饰性的文字,其书体屈由盘绕,笔画多变化为鸟头或虫鱼龙等形态,这就是古代所谓鸟虫书在玺印中的运用。鸟虫篆文字大约产生和流行于春秋、战国及秦汉两朝。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序中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徐铉注:“虫节即鸟书,以书幅语,首象鸟形”。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王子匜、越王勾践剑、越王矛等青铜器铭文,书体笔画皆作鸟虫形,这应是鸟虫书的最早形态。鸟虫书文字是一种经过美化和艺术化了的文字,可以说是文字的美的创意,它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鸟翔夔翱、繁复奇妙、生动华美的情调,将人们求美爱美的心态,发挥得淋漓尽致。

汉代玺印是留存鸟虫文字的最大媒体,在方寸之间不仅蓄储了较多鸟虫篆字体,而且让我们领略到古代工匠们的精湛技艺。这些印中的文字线条极尽盘曲婉转错落之能事。那种富丽俏美、千姿百态的外形和极具腕畅、飞舞、流动之美,扑面而来,令入赏心悦目。

鸟虫篆印在构图上能利用简繁的处理,体现出主次感和虚实感,这种不平均的笔画安排,使印面疏密对比,变化多端,顿生情趣。如“扬玉”“天胜”二印。但更多的是一种庄重稳定中寓动势构图,如“薄戎奴”、“夷吾”、“新成甲”、“日利”等印。鸟虫篆印,通过夸张的手法和鸟、虫、鱼、龙等形态,在方寸间表现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奇趣盎然,美不胜收。

夷吾

董猛

日利

婕妤妾赵

王武

薄戎奴

武意

武意

新成甲

苏意

栾年

潘刚私印

汉吉语印

吉语印就是把吉利语刻成印章。这类印起于战国而汉代最盛。因为古人拜天信神,做事多尚吉祥,故专门将-些带有吉祥意义的词语刻入印章,以图吉利。吉语印的王要内容各朝代也有其特色,战国时多在三个字以内,如“昌”、“正行”、“得志”、“行吉”、“有千金”等;秦代常见“和众”、“敬事”、“相思得志”、“思言敬事”、“宜民和众”等。汉代一般为“日利”、“今日利行”、“日入千万”、“长富贵、乐毋事”、“永寿康宁”、“利行”、“日利长年”等。其中有一枚“绥统承祖,子孙慈仁,永葆二亲,福禄未央,万岁无疆”二十个字的朱文圆形吉语印,可谓词藻华美、吉祥无比了。在有的吉语印中,还饰有龙、虎、双鲤等吉祥图案,印面活泼多姿。宋、元之际盛行的成语印,实际上是吉语印的翻版。内容常是一些文雅的词句,后世篆刻家将其发扬光大,形成篆刻艺术主流——一种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造型艺术。

还有一种刻有“黄神越章”、“天帝神师”、“黄神之印”等道教用词语的印章,一些道家和信教者将其随身携带,作为辟邪降魔、消除灾难之用,有称之为厌胜印。晋代葛洪所著《抱朴子.登涉篇》中载:“古之人入山者,皆佩黄伸越章之印,......以封泥着所住之四方各百步,则虎狼不敢近其内也。”厌胜印起源于东汉,传世不多,较为珍贵。

利行

黄神越章天帝神之印

万年

日入千金

宜子孙

日利十千万

宜子孙

日利

长幸

绥统承祖,

子孙慈仁,

永葆二亲,

福禄未央,

万岁无疆。

长吉

古肖形印

搏斗 汉 14*14mm

坐骑 汉 15*13mm

双兽 汉 32*25mm

人 汉 14.5*14.5mm

驯兽 汉15*15mm

坐骑 汉 12*12mm

门阙 汉 17*17mm

虎 汉

斗舞 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