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字正解
闻,《说文解字》说是:“知声也。从耳门声”,是个典型的形声字,门表示这个字的读音。意思就是耳朵感知到了声音,才叫闻。这个字,甲骨文的表达更加质朴可爱,甚至憨态可掬,字形如下:
对于这个字,于省吾和李孝定先生都有非常好的解释,可以互为补充,实录如下:本象人跪坐,以手掩面,倾耳以听外警(于省吾);契文象人跽而以手附耳谛听之形,而特着其耳(李孝定)。一个大大的耳朵,倾耳认真听的状态。因为认真听用心听,所以才能听到声音。闻表示听到了,《大学》里面有: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这里的闻,也是知道了。听了不一定听到了,看了不一定看见了。闻,一定是过心过脑动了天君的那种听。
可见听和闻的区别:听,是去听了,有主观动机。闻,是听到了,说的是听的结果。就是listen和hear的区别。闻,一方面表示听到,一方面也表示被听到。听到的是别人的见闻,有知识的意思,博闻强记就是这个意思;被别人听到,好名声就是令闻,香艳的名声就是绯闻,不好的名声就是丑闻,新的消息就是新闻,听后震惊的是耸人听闻,正史之外的是逸闻。不愿意听可以充耳不闻,置若罔闻;出名的是遐迩闻名,名不见经传的是默默无闻。用闻构成的词语还是比较丰富,比较常用的。
其中,闻鸡起舞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励志故事。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说范阳有位叫祖逖的人,也是少时有大志,古人少时有大志的怎么那么多啊!这位祖逖与刘琨一起担任主簿,刘琨是西晋的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和军事家,可惜,看人不准,最后是被自己投奔的人给杀了。两人住在一个宿舍,半夜听到鸡叫,本来半夜鸡叫,老百姓认为是恶声,但是祖逖不这样认为,他踹醒刘琨说,这不是不祥的声音!于是两个人起床舞剑。估计坚持的不错,要不然也不会留下这名字。跟什么人混,很重要,刘琨跟着祖逖混,这个朋友圈算是不错,要不然大家只知道文学家是苏轼,政治家是曹操,军事家是孙子,哪里知道这刘琨,还不是因为闻鸡起舞吗?
西晋由于永嘉之乱,渡江之后,左丞相司马睿让祖逖担任军咨祭酒。这位司马睿就是后来东晋的开国皇帝。祖逖召集了很多骁勇强健的战士,向司马睿进言说:“晋室之乱,并非上无道导致的下怨叛,而是由于宗室内部争权夺势,自相残杀,使得外族乘机进犯,其流毒遍及中土。如今,沦陷区的百姓遭到残害,人人都奋发自励,您如果能任命将领带兵出征,让像我这样的人统帅军队收复中原,全国各地的豪杰一定会应者云集!”
这司马睿是个废柴,根本就没有北伐的志向,就虚与委蛇,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和豫州刺史,只给了一个人的军饷,布三千匹,不给铠甲和兵器,让他自己去招募士兵。
祖逖就率领自己的部下渡江去了,行到江心时,拍着船桨慨然起誓,我祖逖要是不能赶走中原的夷狄,再渡江回来,我就如这滔滔江水,一去不回!就驻扎在淮阴,修筑冶炼兵器的铁炉,招募到二千多军士,开始北伐。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南宋也有个一个不想收复失地的皇上,一群想收复失地的臣子,唉,到底是谁家的天下啊!做臣子的,瞎着急什么啊!
中国字涵养中国人
传递语言文字知识
传递读书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