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人物】茅盾: 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
百年征途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2021年,奋进的中国迈上新的征程,奋斗的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在乌镇,有许多的革命烈士为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激励乌镇人民凝聚强大合力、推动跨越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汇聚磅礴力量。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茅盾……
“唐代银杏宛在,昭明书室依稀。”茅盾笔下的乌镇,是一个日久岁深、诗意淡雅的江南小镇。茅盾故居坐落在乌镇镇观前街17号,这栋古朴的民居,是茅盾进步思想和文学经验的萌生地。而今,茅盾故居成了乌镇东栅景区游客们的热门打卡地,吸引人们前来的不只是水乡风貌,更是那段激情澎湃的革命岁月。
▲茅盾故居(资料图)
1896年7月4日,一个男孩在这里呱呱坠地。曾祖父沈焕为孩子取名德鸿,字雁冰,寄语他像鸿鹄一样高飞。这便是茅盾。在乌镇,茅盾度过了13个春夏。触摸馆中的一砖一瓦,细细品读那一字一句,静默无言,但穿越百年的历史却熠熠生辉。
“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 这是茅盾12岁时写下的一生的追求和信仰。此后的人生里,茅盾始终牢记这句话,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追求奋斗了一生。
▲茅盾
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青年时代的茅盾饱受煎熬并渴望斗争,他认为这是时代造就青年,担负历史使命的两件法宝。从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20岁的茅盾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结交了一批进步青年。
1920年10月,茅盾经李达、李汉俊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上海早期党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底,茅盾被任命为《小说月报》的主编。受《新青年》影响,茅盾对《小说月报》内容作了全面革新,成为我国新文学运动的一个重要阵地、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面旗帜。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茅盾成为我党最早的58名党员之一。同年下半年,商务印书馆常常收到一些“神秘”的信件。信封上写着“沈雁冰先生转鐘英小姐玉展”的字样,一时间引起了同事们的议论。沈雁冰就是茅盾,他已经结婚了,那这位“鐘英小姐”又是谁呢?茅盾内侄女孔海珠回忆,面对同事的询问,茅盾总是支支吾吾、避而不答,“其实,'鐘英’用上海话讲与'中央’十分接近。”
▲1921年3月在上海半淞园聚会。左起:沈泽民、郑振铎、茅盾、叶圣陶(站立者)。
原来,中共“一大”召开后,各省党组织相继建立。党中央和各地党组织之间的信件、人员往来日渐频繁,需要建立一个既隐蔽又可靠的联络点。因为茅盾编辑的身份是很好的掩护,党中央决定让他担任直属中央的秘密联络员。只要外地的共产党员来到上海,一般会先来茅盾这里接头,然后再由他介绍到中央机关。孔海珠说,尽管这个工作十分危险,但是一种对改变国家命运的热切希望之火在他心中燃烧。
茅盾与党的领袖毛泽东渊源很深远。1923年茅盾在上海就和毛泽东一起参加秘密会议,1926年毛泽东在广州任国民党宣传部代理部长时,任命茅盾为秘书,毛泽东对茅盾深厚的文学素养颇为赏识。在毛泽东前往湖南考察农民运动时,茅盾代理部务。茅盾接编机关刊物《政治周报》,在“反攻”栏目上,写了3篇富有战斗色彩的评论文章,与当时毛泽东的革命立场思路步调一致。大革命前广州的形势日益复杂,毛泽东和茅盾常常深谈到后半夜,分析时局,为革命形势担忧。茅盾在晚年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里写道,青年毛泽东指点江山的气势,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茅盾辗转于全国各地,积极投身革命宣传工作。第二年,茅盾受邀请前往新疆开拓文化事业。能在少数民族地区开辟民主阵线,唤起民众一致抗日的意识,茅盾认为这是极富意义的壮举,犹豫再三,决计前往。后来,茅盾一家又辗转来到延安,与阔别13年之久的毛泽东再次相见,45岁的茅盾兴奋不已。在革命圣地,毛泽东与茅盾几次促膝长谈,畅谈古典文学,还建议他到鲁艺去,“鲁艺需要一面旗帜,你去当这面旗帜吧。”在延安的日子是茅盾最舒心、最充满阳光的一段时光,他在鲁艺讲课、写文章,参加各类活动,忙得不亦乐乎。
在延安住了近4个月光景,茅盾又奉命告别延安,留下一双儿女,同妻子奔赴重庆开始新的文化宣传工作。
铭记历史 勿忘国耻
1927年,不断发展壮大的共产党事业遭遇了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无数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遭到残酷的杀害,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共产党的命运陷入了黑暗时刻。在国民党的通缉名单中,茅盾的大名——沈雁冰,名列第58名。茅盾在位于上海家中的阁楼待了10个月,足不出户。
在上海闸北区,茅盾居住过的景云里寓所就位于此处。隔壁是叶圣陶和鲁迅的三弟周建人。后来,鲁迅也从广州迁居于此。茅盾在这里度过了人生中最苦闷的10个月。后来他说,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使我痛心,也使我悲观。它迫使我停下来思索,革命究竟往何处去?
此时,潜藏在茅盾内心的文学梦想被点燃。执笔亦从戎。茅盾蛰伏在上海创作了以大革命失败为背景的小说《幻灭》《动摇》《追求》,即《蚀》三部曲,暗喻青年在革命壮潮中所经过的三个时期,尽管革命事业遇到挫折,但仍然要坚持追求,革命事业终将冲破黑暗。这三部作品初步显现了茅盾独特的创作风格,用作品反映时代和那个时代许多人的精神,映射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强烈的创作冲动撞击着茅盾,只用4个星期就写完了《幻灭》。此时,叶圣陶正在主编《小说月报》。在他的建议下,小说发表时,使用了后来一直沿用的笔名——茅盾。
▲茅盾文学作品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前往井冈山开启一条新的符合中国革命特点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茅盾和鲁迅一起领导左翼文化事业,走上了用文学创作助力革命事业的道路。
从桐乡市区驱车前往乌镇景区,有一条必经之路名为子夜路。所有乌镇人都知道,路名来源于茅盾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子夜》。但很多人不清楚,这部小说的创作,来源于当时思想界的一场关于中国社会方向问题的大讨论——中国究竟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社会主义道路?创作该书初期,茅盾曾与瞿秋白有过一次讨论,他说:“中国并没有走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是更加殖民化了。”鲁迅得知后也十分支持,“现在左翼文艺光靠发宣言是压不倒敌人的,要靠我们作家写出点儿实实在在的东西。”
茅盾从1931年10月开始创作这部小说。最初取名《夕阳》,暗喻旧社会的日薄西山,后来,他再三斟酌,决定改为《子夜》。子夜是最黑暗的时刻,也是黎明到来的先兆。从书名的更易中,可以看出茅盾的思想在创作中的深化。《子夜》一经问世便轰动整个文坛。
▲桐乡市茅盾纪念馆馆长王飞鹏谈茅盾文学作品
在中国共产党事业的文化阵地上,茅盾一直英勇战斗,自觉用文艺为时代服务。在写于1932年的散文《我们这文坛》中,茅盾呼唤当时的作家投身到反映、促进时代发展的文学创作中去。“将来的真正壮健美丽的文艺将是'批判’的:在唯物辩证法的显微镜下,敌人,友军,乃至'革命自身’,都要受到严密的分析、严格的批判。”在茅盾看来,这是在为自己、为社会、为人类创造一个全新的未来的宏伟事业。
三封信
因时局动荡,茅盾一度与党失去了联系。茅盾从日本回来,就向瞿秋白提出回到党内的要求,当时瞿秋白爱莫能助,没有回复。1940年,茅盾离开延安去重庆时,曾向中共中央提出恢复党员身份的请求。桐乡市文联原副主席叶瑜荪回忆,“可中央认为,茅盾去重庆工作,以茅盾的身份,留在党外对革命事业更有帮助。”于是茅盾一直以非共产党员的身份,继续活跃在文坛上。
新中国成立后,茅盾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部长一职。
1980年9月,茅盾病重住进了医院。躺在病床上的他,口述“写”了两封信。一封是写给党中央的——
“亲爱的同志们,我自知病将不起,在这最后的时刻,我的心向着你们,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我追求和奋斗了一生,我请求中央在我死后,以党员的标准严格审查我一生的所作所为,功过是非。如蒙追认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这将是我一生的最大荣耀。”
1981年3月27日,一代文学巨匠与世长辞。
3月31日,中共中央根据他的请求和他一生的表现,决定恢复他的中国共产党党籍,党龄从1921年算起。
而当时,另一封信写给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
“亲爱的同志们,为了繁荣长篇小说的创作,我将我的稿费25万元捐献给作协,作为设立一个长篇小说文艺奖金的基金,以奖励每年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我自知病将不起,我衷心地祝愿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繁荣昌盛。致最崇高的敬礼!”
如今,茅盾文学奖已经举办了10届,成为中国奖金最高的文学奖项,是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奖项之一。
叶瑜荪至今也保存着一封信。那是2000年12月,茅盾之子韦韬寄来的亲笔手书,表达了将父亲的骨灰移出八宝山革命公墓,部分安葬至桐乡的意愿。信中说,骨灰放在八宝山“实际上与广大群众隔离了”,这不是父亲愿意的。
▲桐乡市文联原副主席叶瑜荪谈如何学习茅盾精神
2006年7月4日,茅盾诞辰110周年,走过西栅景区茅盾纪念馆,韦韬将茅盾与其夫人孔德沚的骨灰放进了新修建的茅盾陵园的墓穴内。人们想起知命之年的茅盾曾说过的话:回头看自己走过的路,懊悔而惭愧的乃是不曾写出中国的最平淡,而其实是最伟大的老百姓。
来源:爱桐乡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