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建立分析思维,又学会分析方法,更均衡地进步
比如一个下属,让他做个报告,他快速写完了,发我看,同步还做了个视频,把报告中的亮点数据做成表格,又形成了小视频,像模像样的。
我:你还会做视频啊?他:不会,第一次做,我觉得这样可能会吸引人看吧!也方便大家转发。
视频都做出来了那肯定要用嘛!我们就在发报告的时候同步发出了,果然,反响比之前只发报告好了很多。
另一个下属也很用心。他承担的是偏文字的工作,要产出大量描述型文章,但我发现他在近几次报告中已经开始用数据做环比了。
我问他,这个报告是文字型的,怎么用数据了?他说,虽然不是定量分析,做了几期发现还是有趋势上的变化,对比分析一下,读者更好理解。
我按他的逻辑去对照,确实比纯看文字要清晰地多。这叫什么?后浪可畏。
这些94、95年的年轻人,在25、6岁就体现出很成熟的职场心态:我要多想一步、多做一步,也许领导没有这样要求,但如果有更好的方法、能让我的产品更清晰直观,就一定要试试看。
我在25、6岁的时候不会这样。当时我刚从银行离职,从封闭环境进入市场化的行业,习惯了领导说什么我就做什么,并没有想尽办法把工作做得更突出、更亮眼。
我是后来才明白,工作不要那么计较,满足岗位要求仅仅是及格线,应该更努力地尝试新的解题思路、学会用更有效的工具,比现在的位置多往前想一步、做一步,这样才有更大的机会。
职场新人在1-3年学艺期时,要把基础打好:建立良好的职业习惯、对作品用心,对事负责。我喜欢把这个过程叫做“人的社会化”:从一个学生变成职场人士,熟悉职场规则,建立职业心态和习惯。
在你工作两三年,不再是新人之后,有可能迎来一个晋升窗口期。我之前给大家分享过,Linkedin做了一个职场调查,发现90后的晋升速度比70、80后快得多。
调查显示:在一个公司做到中层管理者(即总监级),70后普遍需要10年,80后需要6-8年,而90后只需要4年左右。如果你本科毕业就工作,在26-28会获得突破机会。
机会更多,相应的挑战也更大:你在短短四五年的时间里要完成比前浪们多50%的能力增长,你不能慢悠悠地,按部就班,四平八稳。
想往上走一走,什么职场能力更重要呢?我建议大家着重去提升一下数据分析思维与能力。
我自己是很喜欢用数据的,本职工作中如此,业余写文章也有各种数据的引用、分析和解读。因为我觉得数据才能展现本质,它能帮助你看见事物深层次的逻辑和规律。
据我观察,很多人在工作汇报、总结的时候很吃亏,总是拿流水账汇报,让人觉得工作效果平平;但有的同学善用数据分析,就会显得思路清晰、逻辑完整,非常出挑。
也许有人要说:我的岗位和数据分析好像没关系呀!我们公司有数据分析部门和岗位,不用我们做什么呀!
这样想是不对的。万物皆可数据化,也许你的工作看起来与数据无关,但当你学会了数据分析,并把这个技能融入日常工作中,也能事半功倍,相当于抄近路进步。
举个例子,假设你是前台小妹。现在普遍复工复产了,领导问你“大家工作状态怎么样啊”?普通人可能回答“都挺好的啊,上班也挺准时的,看起来还不错”,这个答案有意义吗?其实没有。
但如果你学会了数据分析,根据大家考勤记录,你可以通过各时段的到岗率、各部门的工作时长、加班情况等,与此前做对比,可以得出现阶段大家是以积极饱满的热情迎接工作,还是并没有恢复到正常状态。
你拿着这样一份报告去做汇报,一是更能展示真实情况,让领导清楚大家的状态怎样;二也体现了你的工作价值,容易被另眼相看。
现在很多招聘岗位都需要数据分析能力,比如我从招聘网站上找到的这些JD描述:
你要说怎么学呢?是要买个数据分析教材,或者在网上找大学里的网课跟着读吗?其实不用,这样是很难学会的。
工作后的学习要注重效率:你不能只有知识,但不会运用,最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否则知识仅仅是存在于你大脑中的库存,它是没效果的。
你买教材、看视频,它能解决的就是学到了相关知识,如同老师讲例题,眼睛看明白了,上手不一定明白。
如果你没经历过数据分析学习,没有构建相应思维,即便是学了知识,也很难想起来套用,更不知道如何套用。
建立数据分析思维和学会分析数据是同等重要的,前者是软实力,后者是硬实力,你只有把二者结合,才能更如鱼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