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宝贝,见证福州建城史!曾差点被砸碎

在市博琳琅满目的各类文物当中,

谁有资格成为福州2200多年建城史的见证者?

并不起眼的泥胎灰质,

为何在专家眼中却美丽且神秘?

它因何险些被毁,

又经历怎样的曲折最终得以保存?

发现之惊险

一箱啤酒救下珍贵文物

在20世纪的一个炎热夏天

福州金鸡山的一处施工工地上

工人们无意中从土里挖出了一个

球状长颈的陶壶

这个沾满泥巴灰不溜秋的东西

在工地上引发了一场争执

有人认为它八成是件随葬品,挖到这种东西不吉利,赶快砸掉。也有人觉得陶壶有些年头了,没准是啥文物,或许还有点价值。

争执不下,谁也不敢贸然处理,就暂时把它丢在了工地上。

金鸡山挖出陶壶的消息

传到了一位对闽都历史颇有研究

也酷爱收藏的中年人耳朵里

这人大中午顶着烈日

骑着自行车赶到了金鸡山

找工人问到了这个壶

一看,可不得了

这是个汉代的陶匏(读音páo)壶!

这位中年人如获至宝,兴奋地告诉工人们这可是件有价值的文物,还不忘科普了一番中国“事死如事生”的传统文化观念和文物保护的知识。最后,他自掏腰包买了一箱啤酒感谢那几位暑天里施工的工人,说服他们将满是泥巴的陶壶交给了他。

情怀之深切

平凡又不凡的捐赠者

这只险些被砸碎了的陶器

就是汉弦纹双系灰陶匏壶

它被带走后并未出现在文物交易黑市上

数年之后

它进入了新建成的福州市博物馆

当年从工人铁镐下抢救出陶匏壶的中年人叫林利本,毕业于北京大学政治经济系,是福州市委党校的一位副教授,也是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记者了解到,林利本曾著数百篇学术研究文章发表于各大报刊,还曾从修路石匠锤下救出宋代“河神呈祥”的画像石雕(后捐放在市委党校),牵头捐资重建福州“四大名亭”之一——五里亭。

朋友描述他

“做梦醒来都要摁亮电灯鉴赏一番”

但他并未将其据为己有

在福州建城2200年时

他主动提出将收藏多年的陶匏壶

无偿捐给福州市博物馆。

林利本对当时接收这件陶匏壶的专家说,做收藏至高的境界是将藏品捐给国家,让宝贝属于公众,这才是它们应有的归宿。

不仅如此,他还带头倡议市民向市博捐献自己的藏品。当年,在这个倡议下,市博收到了一百多件民间藏品。经专家鉴定,其中品相最好、文物等级最高的就是这件汉弦纹双系灰陶匏壶。

市博专家口中这位“有温度有情怀”的林利本副教授,已于2011年9月逝世。但他捐出的陶匏壶却将永远地保留在福州市博物馆,向公众讲述悠远的闽都文明。

历史之厚重

见证汉代冶城繁华

陶匏壶是汉代的储酒器。匏是中国古代对葫芦状球体的称呼。又称“匏形器”、“葫芦”形器或“蒜头壶”,是福建和两广地区秦汉墓中常见的随葬器物。

市博这件陶匏壶高21厘米,口径3.5厘米

腹围18厘米,底径12厘米

为泥质灰陶壶,微侈口

长颈,广弧肩

肩部有对称的桥形双耳

鼓腹,最大径近肩部

下腹斜收,平底微内凹

它造型简洁疏朗,美观实用

具有西汉中期闽江下游陶器的风格

而它非常明确的“出身”

也让它成为研究福州城的前身——

冶城文化的珍贵文物

让人不可思议的还有

作为易碎的陶器

这个陶匏壶存在了两三千年却非常完整

介绍这件陶匏壶的专家评价道,在他看过的一百多个陶匏壶中,这一个“颜值最高、工艺最精湛,陶质也最为纯净”。

与瓶的器形很不同

陶匏壶的弦纹装饰

缩腰的弧度、比例

对制作工艺要求非常高

但这一件达到了完美

足证在汉代

福州制陶技术、轮制技术发展

已经到达了相当高的水准

文明之灿烂

古代福州人的审美很高级

曾让林教授半夜灯下痴迷端详的

汉弦纹双系灰陶匏壶

究竟是种怎样的美?

陶匏壶蕴含了古代人的审美价值和精神寄托。酒在古代是神圣的,所以酒器也是祭天祀祖时最高等级的器具。青铜酒器因为制作工艺、成本等原因,在夏商周之后逐渐消失,为陶器所取代。古人对于上天与祖先的敬重和希冀同样传递到了陶质酒器身上

陶匏壶除了本身的灰色

没有任何附加的色彩

仅在肩与上腹部饰有四组弦纹

每组三道

这些弦纹极其流畅也极尽朴实

体现了古人非常纯净的审美观

看似简单的这一装饰,其实还蕴含了古人与天地沟通的“密码”。产生这种弦纹的灵感是江河中连绵不断的水波纹,它们喻示着生命的延绵不息。在与自然艰难抗争的古代,家族人丁的延续繁盛就是古人虔诚而朴实的愿望。

两千多年前的福州人

写在陶匏壶之上的祈祷

今天的我们读懂了吗?

□专家品宝

福州建城史的实物佐证

特邀专家:福州市博物馆馆长  张振玉

陶匏壶,盛酒器,是古代祭天地的器物之一。据《礼记·郊特性》载:“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品鉴该陶匏壶,器型端庄,比例匀称,是一件融严格的淘泥工艺、成熟的轮制技术、朴素的原始审美于一体的珍贵的文物精品,是福州建城2200多年历史的实物佐证,不愧为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品相颜值俱佳的镇馆之宝。
穿越时空,寻找记忆,似乎能从陶匏壶中闻到醇香的酒味,似乎能从陶匏壶中触摸到林利本副教授收藏保护并捐赠给市博物馆的情怀温度,让我们油然而生对“宝藏”守护者的敬畏之感。

福州晚报记者 翁宇民/文 陈暖/摄

新媒体编辑 蓝秀楠

监制 管慧  杨韬


福州晚报新媒体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