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选粹】陈科丨时光里的年味
作者简介
陈科,山西长治人。始终觉得文字才是人与人最好的沟通方式。
时光里的年味
小时候,我是在农村度过的。
那时,村子里物资十分匮乏,人们没有无穷的欲望,无论大人小孩,心中的所盼只有一个,就是过年。
说到过年,首先要说下村子里最热闹的事,——杀年猪。
汉子们把庞大的大黑猪清洗一遍,便悬挂起来。在一旁看热闹的人越聚越多。男女老少争长论短:回去让俺媳妇先弄两碗猪肉拉面吃;拉面不好吃,还是炒几个菜下酒才好......
接下来,大队院里,大喇叭开始广播:“卖猪肉了!卖猪肉了!新鲜的猪肉,要的赶快拿盆子、筛子过来,逾期不候啊!”
有些人从石板上跳起来,有些人扔掉旱烟袋跑起来……整个人群就像是被谁下了一道制令,一时向同一个方向跑去。大伙儿喊着:“刚杀的猪,新鲜着呢!快买去喽!”全村热闹起来了,大家自觉排着长队,张家一斤,李家两斤,一会儿功夫猪肉卖光了。家家户户开始忙碌起来了,剁馅儿声,砍柴声,叮叮哐哐,噼噼啪啪,响彻整个村庄。
大年三十那天,父亲总要拿出一盏红灯笼,挂在院子里那棵最高的槐树上,父亲让我帮忙,我总有些烦意。因为我最钟情的事是看父亲写春联。当父亲悬起羊毫大笔,一横一竖滴墨成行,我总觉得,眼前的父亲就是那几千年以来第一个写字的人。
大年初一,天还未亮,父母亲就起床了。父亲忙着劈柴烧火,母亲忙着给我们准备新衣,她把全家人的衣服从陈旧的柜子里拿出来,熨平整、挂在自制的铁条架子上,等待我们起床。
早晨,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谁的新衣服最合身、最帅气,可无论怎样比,最后都很难分出上下,因为这些衣服都出自母亲的那一双巧手,怎么能比出高下呢?
在母亲忙着包饺子的时候,我们和父亲围在院子中央的年火旁,把拾来的柴火依次点燃,那红色的火焰倏地燃烧起来。顿时,整个小院火光烛天。虽然初春很冷,但那些时光,仿若是整个生命当中最温暖的春天。
年火烧得最旺的时候,父亲把鞭炮拿来了,我和弟弟拿着小竹杆,把长长的鞭炮挂在竹杆端头小心点燃。“噼里啪啦″,清脆的鞭炮声把沉睡中的小伙伴们扰醒了。我们几个发小东院跑跑,西院串串,抢拾着未响的冷炮儿,我们把它们装进新衣服的口袋里,等待另一个时间,再次燃放。
太阳还在沉睡的时候,整个村庄已被我们这些调皮的孩童带进了一年之中最热闹的时光里。
与此同时,母亲喊我们吃饺子了。我和弟弟再也不敢多玩一会儿,生怕吃不到香喷喷的饺子,于是,立刻往家的方向跑去。
那时候,母亲总是在饺子里包一枚硬币,谁若吃到了,就预示着这一年就会交上“华盖运”。当时调皮的我,总是一碗饺子还没吃完就又换另一碗,母亲看到之后,总是假装吓唬我:“每个人都有,就你馋嘴,吃了这碗可没你的了!”而我也是很识趣马上跑离。
大年初二,我们开始走亲戚。由于当时交通不便,我们家总是先要走偏远的亲戚。鉴于路程遥远,我和父亲很早就起床准备。那时我们仅凭单车和双腿,不知翻过了多少次山头,穿了多少次雪地。遇上崎岖不平的小山路,父亲总是把单车掮在肩头,我跟随在父亲的身后,一路看着父亲的背影,看着父亲两鬓间慢慢渗出的汗珠,顺着他的脸颊慢慢地滑落下来。生怕掉队的我,咬着嘴唇,紧紧地拽着父亲的衣角,一步一步踩着父亲的脚印,向着家的方向慢慢而行。
元宵节临近了,张灯结彩,整个村子顿时在五光十色的灯光下变得熠熠生辉。虽然村头至村尾不足五百米的距离,然而却让不太富足的山村人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气氛与团圆味道。
齐得隆咚呛咚呛......齐得隆咚呛咚呛......耍故事的人扭起来。敲锣打鼓,踩高跷,舞雄狮,还有一群调皮捣蛋的小孩子跟后边,他们唱着儿歌:“元宵到,放鞭炮,噼噼啪啪真热闹。耍龙灯,踩高跷,包饺子,蒸年糕,奶奶笑得直揉眼,爷爷乐得胡子翘……”
那些时光里的年味,原来都是满满的幸福感受,都是父母所寄予我们的一种殷切的期盼和深深的关怀啊!
当每一个新年如清水沸腾又平静,我不由得又会想起那些过年的时光,那棵苍老的大槐树上,那盏耀眼的天灯,它本分诚实地挂在高高的树端,在远去的岁月里为我们全家人带来美好的祝愿。
(责任编辑:杨志强)
推
广
团
队
本刊主编:谭文峰
小说编审:张辉
微信号:zhanghui750525
诗歌编审:姚哲
微信号:8913480
散文编审:杨志强
微信号:yzq13734283479
图文顾问:姚普俊
微信号: yqwyzfq
图文编辑:师郑娟
微信号:szj872668752
发刊制作:田园
微信号:wxid_l25np2ncz58o22
小说投稿:3295584939@qq.com
散文投稿:3118633192@qq.com
诗歌投稿:34746829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