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赣专栏 | 静看斜阳:小山村的客家年味
【赣鄱专栏】
主编:胡柏涛
执行主编:徐和生/宁宏翎/王智林/朱爱华/胡迎春/柳依依
特约摄影:汪填金
文:静看斜阳 / 图:堆糖
💙
老家,居于江西的最南边,是正宗的客家小山村,与广东省和平县隔山隔河相望。四周竹密林茂,山清水秀,依山傍水,有平坦的稻田,也有清澈的小河,同样也有小时候认为很高的青山。物产虽然说不上太丰富,但也可以让小时候的年,一样丰富多采,也一样让人觉得温馨。父辈们照样把清淡的日子放在风雨中浣洗,浣洗出特有的滋味,在岁月的轮回中一样感受到对生活的渴望与执着。
春节就在孩子们的期盼中,在大人们的忙碌中,终于来到了人间。除夕这天上午,家家杀鸡宰鸭。杀鸡鸭的时候,会用草纸(我这里叫阳明纸)沾上一点鸡鸭的血,叫打花纸。再端上杀好的鸡鸭、鱼、肉、豆腐、米酒等。再用红纸在这些祭品上染上一点红色,整齐摆放在厅堂的供桌上,拜祭祖先,并祈祷先人保佑后人平安健康。父辈们虔诚地做着这一切,放鞭炮、烧纸、喃喃祈祷,礼成。
贴春联,也是年味之一。可以自己先拟好,叫村里的某位先生书写,当然也可以直接到集市上买。大红的春联一贴,喜庆色彩立即显现出来,预示着来年火红的日子,火红的生活。
吃过年夜饭,一家老少聚在一起,按客家人的习俗,叫守夜,把所有房子的灯光打开,或点上灯,叫“照年光”。照例是要给孩子穿上新衣服,穿上家里女人们做的布鞋,当然还要给孩子发一点压岁钱。那时候,钱不好挣,如果家里孩子多,可能一人只能给个一毛二毛了,甚至于可能只有几分钱。能有个五角或一元,那在孩子们中就相当于大富翁了。
这时候,妈妈会到楼上,小心翼翼地取出珍藏的铃帽(客家绣花帽子,装饰有银子打制的铃铛之类的饰品,戴在头上走动时会“铃铃”作响),当然也是前几天就洗干净了,但也要再掸拭一下,小心地给孩子们戴上;再取出子孙袋(我老家叫肚兜,一种绣花的布袋子)给孩子挂上,里面装有汤皮、花生一类的小吃。做完这些,再用慈祥的目光凝视着孩子们一会,仿佛眼前的都是艺术珍品。在孩子们欢笑声中,伴随着银饰“铃铃”的响声,斜挂着子孙袋来回跑动,这也成为小山村的一景。许多年后,我依然还记忆犹新,一直到远离故土,外出求学,我才明白,这铃帽和子孙袋,是母亲对我们寄予的期望,同样也是对生活寄予的期盼。
过完了除夕,一直到元宵之间,这段时间最吸引人的是舞龙狮表演了。这既是拜年,其实也体现了客家的尚武精神。舞龙狮是需要力气和技巧,如同武术一样。以前客家人都是因为躲避战乱,从北方迁徙而来,因为是后来者,只能居住在山区,自然也少不了会与原著居民发生冲突,更可能遇上土匪盗贼的劫掠,因此当地不少地方时兴练武,以作防身之用。定南的舞狮子和其他地方的有所不同,叫瑞狮。每年春节后,龙狮队的锣鼓声响起,就说明要到每家每户去拜年了。主人不需要红包,只需要准备鞭炮,还有准备一点茶水点心,供龙狮队的人员饮用。
“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锣鼓声响起,夹杂着 “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还有硝烟的味道,人们“哗”地跑过去,远远围成一圈,孩子们更是赶紧冲上去,等着捡那些没有炸响的炮竹,以满足自己过年时还没玩够的爆竹瘾。
只见本地的瑞狮闪转腾挪,由头戴大头佛面具的“沙和尚”逗引着,做出各种动作。“沙和尚”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持葵扇而逗引狮子,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狮子时而跳跃、时而翻滚、时而打闹,引起了观众的阵阵喝彩;定南的黄龙,在鞭炮和鼓乐声中按预定的路线穿行腾挪、为人纳福,在行进间龙头要不停地小幅摆动,到了大门前,几条龙便如波涛般上下翻飞滚动,呈现飞龙上天或潜龙出海等姿态。舞龙的队伍在门前有滚龙、团龙、带龙等,步法主要有跑、跳、拜、摇等,龙头带头发力,模仿龙的各种动作,舞龙身者要及时顺应和配合龙头,或倒放或上扬形成首尾相应。鲤鱼龙(鲤妈龙)、采莲船、虾船、蚌壳船等等,在锣鼓、乐器的配合下,作碎步交换位置,尽情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渴望与向往。带头的老先生还会叫唱着颂词:“锣鼓一打响叮当,龙狮前来拜四方。祝愿你家都幸福,人人平安又健康!”这样的词句一唱好几段,虽然会有所变化,但内容基本差不多,自然都是祝愿吉祥的话语。就这样,一家接一家,连着好几天,家家都要拜到,不能有遗漏。这时候,再穷的人家家里也要买上几挂鞭炮,用心准备好茶点,不说和谁比,但也要求得个心安。
元宵节的晚上,那是一年春节的结束,更是年味的高潮。吃过晚饭,或有月光,或是阴雨天,但不管什么天气,人们的热情依然不变。天刚黑下来,先是烟花、焰火洒满天空,五颜六色,变幻莫测,或旋转、或喷火、或升空炸响,不一而足,让人眼花缭乱。后来响声中传来了阵阵欢呼声,空气中弥漫中硝烟的气味。老辈人说,那是想通过烟花、焰火,除去秽气,迎来新气象。南宋史书也有记载放烟花的风俗,南宋代词人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这首词中,也描写了元宵的风俗,有“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之句: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想来作者生活在八百多年前的宋代就有这样的习俗,一直沿袭到现在。
在烟花、焰火的争相绽放中,春天即将降临人间,不久春雨将滋润大地,万物复苏。观看的人们,露出了笑容,大人孩子都在欢笑着,感受着这浓浓的年味,迎接着春天的到来。在如花的星雨中,依稀看到了春天争艳的百花;在人们欣喜的笑容中,仿佛看到了丰收后的喜悦。
古人说“节莫如大过年”,在春节这段时间里,大人们最是放松,孩子们最为开心。但最重要的是在春节里,家庭的亲情最浓,邻居关系也最好,亲戚朋友走动也最勤。因此,这种浓浓的人情味,才是最浓最重的年味,而这也是最让人念念不忘的且始终萦绕在梦里的那种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