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棵向上的树
《吉米,来吧!》---
30岁之前她是乒乓球奥运冠军,30岁之后她是“国球舍”的创始人。不承想,而立之年会成为王楠人生的分水岭。离开赛场并不意味着人生落幕,王楠走上了创业之路,职业变了,场地变了,但不变的是,多年体育竞技所留在她骨子里的拼搏和坚韧。
从7岁打球开始的王楠,一直生活在运动队里,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训练、比赛,她的世界里只有乒乓球。王楠在运动生涯中拿了24个世界冠军,退役之前,她无数次想过退役之后自己做什么的问题。虽然对乒乓球有诸多的不舍,但随着年龄的增加,离开赛场是必然的,于是无奈、焦虑萦绕在她心头,甚至感到“害怕”。由于在自己的运动生涯中成绩好,不管走到哪儿,都会有很多人为她呐喊,习惯了鲜花掌声,因此害怕不被关注的日子,自己会非常失落。
然而,无论自己有多害怕,终究还是要退役。退役后,王楠拒绝了所有媒体的采访,拒绝了各类活动的邀请,淡出了公众的视线,回到家乡威海结婚生子。刚开始,王楠适应不了普通人的生活,她脱离社会实践太久了,由于常年的封闭式训练和相对单一的生活方式,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甚至不会去菜市场买菜问价钱,她感到非常无助和迷茫。
一天,王楠的老教练发现她状态不好,严肃地说:“运动员在真正面临退役的时候,首先不要怀疑自己。只要敢于面对现实,敢于抛掉过去,以非常积极的态度面对你的后半生,那么调整期都是短暂的。”一语惊醒梦中人,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后,她在团中央开始了第一份工作。一个窄小房间里面挤了4个办公桌,她的办公桌是其中之一。举办活动时,她也从“有座签”的嘉宾,变成了从头忙到尾的工作人员。她逐渐适应了退役后的生活,运动员生涯带给她的荣誉是次要的,最大的财富是给我一颗强大的内心,让她在很短时间之内调整到很好的心态。
近年来,有一些退役运动员转型创业,他们把退役的优秀运动员整合到服务平台,为普通百姓开展体育运动服务。王楠也想用自己的技能转型创业,她以一个妈妈的角度,思考运动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她希望孩子有个健康强壮的身体,更希望他能有一颗善良有爱的柔软内心。她想能否以乒乓球为纽带,让家人朋友们可以聚在一起,体验运动的快乐,做些温暖的事情。然而,冠军拿到手软不意味着创业一帆风顺,她的想法引来许多人的不解,有人说:“退役了,能一份固定的工作已经不错了,瞎折腾什么呀!”也有人说:“是不是还想再出名?”面对别人的冷嘲热讽,王楠不做任何解释。只要认定了的事,她就会义无反顾。
王楠如期创办了“国球舍”,这个项目通过捐助运动器材、助力乡村体育教育、组织城乡体育互动,探索参与式公益的创新模式,建立志愿者教练员系统,持续为乡村地区少年儿童强健体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国球舍”还发起了小球大爱公益项目,通过向乡村小学捐赠体育器材,派送志愿者教练,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体育的乐趣。几次活动累计有80名以退役运动员为主的志愿者教练,定时定点为20所乡村小学,开展乒乓球的训练课程。
和一般创业者不同的是,退役运动员对国家有着极强的责任感。王楠曾经披上战袍,为个人的辉煌和国家荣誉而战,今后她将尽自己所能,为青少年强健为健康中国继续努力。最近,她“国球舍”受到裕元创新创业公益基金的资助,如虎添翼。当有人问她,团中央的工作看起来挺不错的,为什么会想到要转型创业呢?王楠的回答出乎人们的意料,她说:“人生是一棵向上的树,尽管树可能被会风吹斜,甚至会面对狂风暴雨的摧残,但它始终是努力向上的。”一个曾经辉煌又失落的人,不颓废,不抱怨,心中充满了正能量,始终努力向上,令人钦佩。
作者简介:梁水源,笔名:引水思源、原水、水刃木、随源等。曾经:当过农民种过地,摆过地摊受过气;上过大山养过鸡,下过大海捕过鱼;上过战场杀过敌,解甲归田靠教育。文字散见于《演讲与口才》《做人与处世》《知识窗》《意林》《格言》《辽宁青年》《高考季》《花开不败》》《思维与智慧》《特别关注》《环球人物》《求学》《当代青年》《智富时代》《青州文学》《厦门工人》《职业》《至爱》《少年月刊》《博爱》《启迪与智慧》《文苑春秋》《善者》《阅读》《农民日报》《中国审计报》《中国石油报》《厦门日报》《东南早报》《中国老年报》《老年康乐报》《家庭百科报》……公开发表数1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