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安享晚年,还须加紧修炼

自己就要进入老年状态,于是认真观察了许多身边的老人和网络报道中的老人如何老去的过程。突然发现,老年生活,其实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容易过,没有一个人不会遇到问题,困惑,甚至痛苦折磨。只是问题大小和程度深浅。

我们曾经以为的只要熬过年轻时的各种磨难,就会迎来一个甜蜜幸福的晚年,不过是一种理想中的梦幻。真实的情况是,人的老年,是一生中最难熬的。幼年、少年,遇到困难还可以向父母哭述和伸手求援;青年壮年遇到困难,毕竟还有志气和体力去拼搏去奋斗去和命运叫板,自己去创造一个圆满。唯有到了老年,只剩下病弱的身体,退却的记忆,无奈无力和无眠。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虽然老不中用,却还是有一份祖宗传下来的老屋和土地,交给期待中的儿孙,然后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他们的尊重和照顾。村里哪个老人受到委屈了,家族或者宗族的势力都会出面维持基本的孝道观念。算是一个最后的支点。

现代社会,我们从农村到城市,从工业到商业,从计划到市场,让我们面对了太多的时空理念的变迁。特别是到了我们这一代,孩子都只准生一个了,而我们三五个老人还都赖着想活得更长……孩子无奈,我们自己悲哀。再加上忠孝的观念百年来几次被当作封建余孽踩进烂泥里,许多人的老年就变得凄凉甚至凄惨。

网络上刚刚报道过一个八旬的老人,被锁在祖屋里无米无菜,欲哭无泪。原因是两个儿子都想把老人手里打工攒下来的二万元钱据为已有,并以此为借口拒绝赡养。

人毕竟不是动物,不能靠着本能自然而然地去度过晚年。人是社会的动物,一定要在社会人群的组织和环境中,才能活得下来,特别是在失去劳动、活动能力,甚至部分丧失智力的老年时光,更是要提前做许多准备工作,才能把人生最后阶段过得舒适、幸福,至少不艰难或者少一些痛苦。这就需要修炼。

所说的修炼,其实也没那么难,简单地说就是做点准备和改变。

第一个准备就是要明白,死亡是什么,意味着什么,自己要如何面对?有的人可能奇怪,死亡也要学习吗?当然要。古代的祭祀那么隆重,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对活人的教育。让人懂得,死亡是怎么一回事。无论人们信基督,信佛,还是信鬼神,都是一种敬畏,也是一种安慰,更是给精神与灵魂一个出路。最可怕的就是什么都不信,又特别怕死。我见过一个老人,不信宗教,不信鬼神,又不是真正的唯物主义者,所以到老的时候特别纠结,特别恐慌,总以为别人要害她,最后精神容易出现问题,自己不幸福,也给家人增加压力。而我认识的另外一个老人虽然也没有宗教信仰,但是她信祖先,信亲人。所以她经常笑着说,我都八十多了,不怕想活那么久给儿女添麻烦,我就想早点走去和老伴在一起!所以她自己面对死亡也坦然豁达开朗,当成是与亲人团聚的机会,孩子也好好伺候她,让她走之前带着温馨,见到老爸夸自己孝顺。

我们这一代人,更可以通过大量读书,来看透生与死的问题。当我们知道自己要向哪里去的时候,才能以轻松的漫步,一路欣赏着的心态,心情舒畅地完成这最后一段旅程。

第二个就是要学会断舍离。轰轰烈烈的年龄过去之后,我们要学会恬淡和平静。

纷纷扰扰的物质世界与感情纠葛,让我们很难静下心来享受悠闲的生活,所以,我们经历了,尝试了丰满就要回归简单。人只有在简单中才能找到生命的质感。就像有人总想着路上捡一些砖头石块背在背上,准备趟过河回家盖房子。却经常因为这些烂石块的重量,被拖到河底过不去。倒不如扔掉背上的烂砖碎石,轻松地游过河去,森林里到处都是建房的木料。

网上有一篇文章说的挺好,断舍离是对过往的一种告别,也是当下的一次新的开始。断舍离不是单纯地扔,不是生活的克制,而是奢侈地爱自己,是生命的自律。断舍离真正的快感是让我们超越世相繁杂,进入精神世界里的宁静和愉悦。

第三个是要完善人格,保持尊严,愉悦心情。

人到老了并不一定都成熟。好多人活到老了还是性格偏执,甚至自我自私,不仅和儿女生气,甚至和自己较劲。这是许多老人最后走向痛苦不幸福的主要原因。这一部分靠自己是不行的,越老越难改变。所以一定要在还特别清醒的时候调整。或者听别人讲,或者看书体会,或者参禅问道,甚至找心理医生辅导。总之是要打开心结,完善人格,才能走出困境。

另外一个就是要保持老人家应有的尊严。毕竟年纪大了,要开朗,但是也不能太过开放。社会基本的规矩与习俗,首先要做得到。而且说话要尽量得体,有的人在儿孙面前说话也不讲究,什么黄话脏话一大堆;有的老人和自己的儿媳或者女婿说话也是胡搅蛮缠,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还有的老人在公共场合倚老卖老……最后被投射回来的都是不耻和不敬。所以要做一个慈祥善良而且又雅致尊严的老人,才能得到最友善尊敬的目光。

第四就是做点事慢点老晚点病。

我们说安心养老,并不是一定要待在家里什么都不做,只是吃喝睡觉等死。这样的日子会让人很是烦闷甚至焦虑。其实,人老了,并不是什么都不行了不能了。许多事情甚至会做得更好。就好像钟南山教授对于抗疫就更加老道,因为他经验多了。所以八十几岁的人了还奔波在抗疫的第一线。

但不管做什么,都是要自己喜欢,自己做了开心,又不会力不从心伤害身体和心情。

所以,力所能及,是一个根本的标准,快乐是根本的原则。

我认识一个美国老人,今年应该快八十了。仍然在北卡罗莱纳大学做教授。虽然他的膝盖手术了,行动有一点不方便,但是他疫情之前还是经常来中国讲学。我也请他给单位的同事上课,还请他给我的一本书写序。老人很愿意和年轻人在一起,觉得开心。这样反而延缓衰老。

我自己身边就有两个老人。一个会读书,会玩扑克下棋打麻将,她知道的事情就多,她的老人朋友就多,就每天乐呵呵。另外一个老人不识字,不会任何娱乐,每天除了看看电视剧就是坐在那里发呆,回忆过去经常会想到吃苦受累不开心,许多抱怨痛苦就出来了。家人也怕听她唠叨和重复的报怨。

其实,有点事情做,既可以在愉悦中打发时间,也可以训练脑筋,抵抗退化。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心情就好多了。

还有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养生。有时间了,要研究琢磨自己的身体。工作许多年,哪里积累了病痛,这下有时间了,就好好调理恢复。研究吃什么最健康,喝什么最有害,慢慢把身体调整得棒一点就在未来的岁月中,多坚强一些年。

在愉悦的心境中,让我们保持健康,慢点变老,晚点得大病,得了不治的大病就尽快结束。既保持了尊严,又减少了痛苦。

格林童话里有一则关于寿命的故事挺好玩的。上帝本来给大家三十年的寿命。驴子觉得干活太累了,就求神把寿命缩短了十八年。狗与猴子也觉得活三十年太辛苦了,也求神分别缩短了十年和二十年。只有人表达遗憾三十年太短了,神就把驴、狗和猴子寿命里缩短了的十八年,十年,十二年全部加起来给了人。于是人得到了七十年寿命。结果就是,人开开心心地度过属于自己的三十年,以后的十八年则是忍辱负重驴子的人生,之后十年里则是掉了牙什么也嚼不动的老狗的生活,最后十二年则是孩子般的猴子的人生。

我们要做好准备,去修身养性,去完善人格,让我们的意识更多时间控制我们的身体与性情,避免在无意识中,去经历驴,狗,猴子的性格与表现。

所以,人在世上无论活多久,有尊严,多快乐,少痛苦,才是最好的老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