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走入“双心门诊”谈积极心理学对我的作用
很悲催,知道“双心门诊”是2018年,家人因为心脏病做过介入治疗之后,因为过于担心病情加重导致情绪焦虑恐惧,从而引发心脏病再次复发的时候。
所谓“双心门诊”,就是心脏和心理门诊“二合一”,同时解决两方面问题。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专家发现,很多疾病的发生与精神和心理因素密不可分。心内科医生发现,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病的关系尤为密切。
“双心”门诊是由一位心血管病医生和一位临床心理医生共同为心血管病患者提供医疗咨询服务。在咨询过程中,两位医生强强联手,既重视解决患者的身体问题,又关心患者的心理健康,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在“双心门诊”,心内科医生解释了家人关注的用药量与用药时间及术后定期检查的问题后,心理咨询师就家人的焦虑恐惧情绪给予了解释,并详细询问了家人的日常思维,对家人给予了理解和共情,最重要的是,给出了非常正向的引导和鼓励。那时,我第一次听到了积极心理学的说法。
从“双心门诊”出来,家人明显的松了一口气,脚步轻快了起来,说话间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01
积极心理学认为
对待疾病的两种方式
真正接触到积极心理学,是从泰勒·本-沙哈尔博士的《哈佛幸福课》开始的。
他明确地讲解了对待疾病的两种不同的方式:
一是【疾病模式】:我们感到不适是因为生病了,把病治好,我们就会变得健康。所以,我们的关注点在病,提倡直接处理疾病。
二是【积极心理学方式】:认为人生病是生活中健康的因素不足,因为你没有追求那些健康的因素。所以,关注点在追求健康。就是培养能力。培养能力,是为了在必要时候对抗消极面;培养能力,是创造强大的心理免疫系统。
不是说排除疾病模式,而是说也可以用积极心理学方式。
而反观我们身边,绝大多数人都是在用“疾病模式”生活着。
家人在确诊心脏病后,焦虑和恐惧就成了标配。因为焦虑和恐惧疾病,导致社会功能受损,个人情绪极度低落,所有的专注点和重心都交给了疾病。
在第一次“双心门诊”后,我们觉察到了另一种方式。医生和心理治疗师的双重鼓励,肯定,正向的引导,并约定待好转时,可以相约一起打乒乓球,这些都将我们的视线引向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人际关系,豁达的人生格局。
1999年,新当选的美国心理学协会主席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教授在就职演讲中提出,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心理疾病和负面人性,也同样要关注心理健康、最佳状态、品格优势与美德等正面的人生品质。
塞利格曼说,根据疾病模型,我们需要帮助他们直接处理抑郁症,还有他们的焦虑和忧愁,但是50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疾病模型不能让我们更有力的预防这些严重问题。
事实上在预防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基本上来自一个观点,也就是注重培养能力而非改正错误,换句话说,健康模型,倡导培养能力,增强自身长处,改善人际关系,帮助人们找到对自己人生有意义的事和他们的热情所在,那就是我们将要致力做到的同样对克服消极因素有所帮助。
心理治疗不仅是要纠正错误认知,更重要的是建立积极的价值观。
积极心理学提醒我们:心理学,不仅是对疾病弱点和伤害进行研究,它也研究优点和美德。
治疗不只是修复错误同时也要塑造正确的东西。
心理学关注的不仅仅是疾病或健康状况,还包括工作、教育、洞察力,爱、成长和玩乐。
02
幸福起源于接纳缺点,
挖掘潜力,培养优势
积极心理学认为:
如果我们不去经营生活,幸福它不会自己找过来;
幸福也不会因为摆脱忧郁、减轻压力而提升,虽然他们有关联;
幸福不喜欢呆在无律的舒适区自我麻木;
幸福也不属于外表沉静且内心压抑的矛盾个体;
幸福排斥粗暴的指责,无休止的抱怨。
“双心门诊”的患者,都是因为本身疾病导致的生死困扰,加之心理问题,药物或许伴随终生。
一个人若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并不断被强化,最后形成无法反击的习惯,便进入【习得性无助】,彻底失去冲破的激情和信念。或许这些患者就是这样!
生活中,他们总是想尽办法避开一些事物,这些事物对他们而言充满了恐惧和不确定性,是无法克服的阴暗地带,哪怕这样做会牺牲掉他们的幸福。
很多人都忘记了幸福到底是什么。
当我从积极心理学中学会了:
1、接纳。接纳疾病,接纳自己就是一个这样的患者。
2、同时,将心思从疾病转移到挖掘自身潜力,重新寻找可以让自己感到幸福的事情上去。
3、然后,培养自己的优势,获得认可和成就感。
我感受到心理问题就会减轻,疾病问题也会有所好转,会更多地实现【习得性乐观】,人生幸福的时间就会延长。
塞利格曼说:预防抑郁焦虑,还要培养自身优势,帮助他们发现生活中有意义的事物,找到自己的激情所在,假以时日就能改变消极面。
勇气、面对未来、乐观、人际技巧,信仰、职业道德,希望、诚实、毅力,心胸,洞察力……都有助于培养乐观精神,改变抑郁焦虑。
03
世界的主观看法:
境由心生
康普顿在其著作《积极心理学入门》中这样说道:“积极心理学家要去发现和培育天赋和才华,让日常生活更令人满意,而不仅仅是治疗心理疾病”。
积极心理学重视对心理疾患的预防,并认为它们在预防工作中所取得的巨大进步,主要来自于个体内部系统的塑造能力,而不是修正其缺陷。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类自身存在着抵御精神疾患的力量,预防的大部分任务将是建造有关人类自身力量的一门科学,其使命是探究如何在个体身上培养出这些品质。
积极心理学认为,通过挖掘困境中的个体的自身力量,就可以作到有效地预防。若仅关注个体身上的缺点或弱点,其实并不能达到有效地预防的效果。心理学的任务在于能够有效测量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弄清它们的形成途径,并通过恰当干预来塑造这些心理品质。
沙哈尔博士说:心态的影响力是指数级的,无论是选择积极还是不积极,你都能改变你身边的世界。
让它变得更糟,或是更美好,取决于你的态度!
因为学习了积极心理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积极正向地看待疾病,看待人生遇到的种种坎坷!
面对疾病,面对情绪,面对打击,是长时间陷在焦虑恐惧中,还是抛开焦虑恐惧,然后在情绪上开出积极的幸福之花呢?
在又一次“双心门诊”复诊时,前面一位患者是位十几岁的少年。陪伴他的是他的父母还有爷爷奶奶。
遗传性心肌病的折磨让这个少年面色冷沉,紧张无语。
在接受完诊疗出诊室时,我看到少年竟然笑着跳了几下,他的爷爷奶奶紧张的都要喊出来了,他的母亲则满眼泪水,说,孩子已经整整一年都不敢这样蹦跳了。因为恐惧和心理的压力。
我并不知道是什么改变了他,但我感受到了整个家庭的信心重建和一个想重新积极生活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