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 |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
“
尼采曾说:“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有些人死后方生。”
有些人,由于他们的思想或观念超越了时代,因而在他们生前籍籍无名,在死后才被世人发现,并且成为传奇。这样的故事在艺术家、作家中更为常见。
下面的十位作家在生前并未受到主流的重视,然而去世后却成为了经典,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是的,有些时候,时间确实是最好的评判者。
约翰·济慈
约翰·济慈,出生于18世纪末年的伦敦,杰出的英国诗人作家之一,浪漫派的主要成员。他去世时年仅25岁,可他遗下的诗篇誉满人间,他的诗被认为完美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特色,济慈被人们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
不过在当时,济慈的诗并不为众人接受,在那个名人辈出的时代,他就像背景板上一棵要死不活的树,观众永远看不到他,看到了也装作看不到,毕竟批评家没少作贱他的作品。在他生前,诗集一共卖了不到二百本。
然而,百年之后,济慈的名字却成为了文学史上最闪耀的名字之一。
艾米莉·狄金森
艾米莉·狄金森,美国传奇诗人。出生于律师家庭。青少年时代生活单调而平静受正规宗教教育。从二十五岁开始弃绝社交女尼似的闭门不出,在孤独中埋头写诗三十年,留下诗稿一千七百余首;生前只是发表过七首,其余的都是她死后才出版,并被世人所知名气极大。
狄金森在她有生之年,她的作品未能获得青睐,然而周遭众人对她的不解与误会,却丝毫无法低损她丰富的创作天分。狄金森的诗主要写生活情趣,自然、生命、信仰、友谊、爱情。诗风凝练婉约、意向清新,描绘真切、精微,思想深沉、凝聚力强,极富独创性。她被视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
弗兰兹·卡夫卡
弗兰兹·卡夫卡,生活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捷克小说家。出生犹太商人家庭,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4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为4部短篇小说集和3部长篇小说。可惜生前大多未发表,3部长篇也均未写完。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
卡夫卡生前默默无闻,孤独地奋斗,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价值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作品引起了世界的震动,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股“卡夫卡”热,经久不衰。
罗伯特·穆齐尔
穆齐尔生长在一个颇有名望的家庭。17岁进维也纳军事技术学院,1903年进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心理学、数学和物理。1930年出版潜心十年创作的巨著《没有个性的人》第一卷,1933年又出版了第二卷。希特勒上台后,他开始了流亡生活。1936年因中风险些丧命,由于疾病缠身,终未完成这部巨著。
他生当纳粹统治时期,生前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1945年以后才开始对他进行研究。五十年代后随着《没有个性的人》重新出版,他才引起西方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八十年代西方掀起穆齐尔热。
费尔南多·佩索阿
费尔南多·佩索阿,1888年6月13日生于里斯本。生前一直是一家小公司的小职员。却在72个“异名者”的掩护下,创造了大量风格各异的诗歌。
他的父亲在他不满六岁时病逝,母亲再嫁葡萄牙驻南非德班领事,佩索阿随母亲来到南非。1905年他回到里斯本后,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个城市。在担任公司职员的闲暇时间,完成了卷轶浩繁的诗歌和散文作品,但生前只出版过一本葡萄牙诗集《使命》。
佩索阿是位险些被埋没的文学天才。像不少天才人物一样,佩索阿生前一直默默无闻,鲜为人知,去世若干年后才为世人所“发现”,并显示出他对葡萄牙现代文学的巨大影响,确立了他在葡萄牙现代文学史上至高无上的地位,且渐渐在整个西方文学界受到推崇。
罗伯特·瓦尔泽
罗伯特·瓦尔泽生于瑞士比尔,家境贫寒。他当过职员,做过仆人,服过兵役,最后甚至进了精神病院。
他从19岁开始发表诗歌,可即使在比较顺遂的时期,瓦尔泽也没有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他的作品印数少、销量少,知音更是寥寥无几。在评论界,只有卡夫卡、穆泽尔和本雅明留下了赞美他的只言片语。对于绝大多数读者来说,瓦尔泽是对他们理解力和鉴赏力的挑衅。
20世纪末,瓦尔泽重新被发现,并震撼欧美文坛。如今,他已经成为德语文学中不可绕过的名字。
理查德·耶茨
理查德·耶茨出生于纽约扬克斯市,幼年时家庭生活并不安稳,三岁那年父母离异,在大萧条时代,母亲带着他和姐姐在曼哈顿艰难度日,母亲酗酒、容易歇斯底里。他一生处在困顿中,为了生活他不得不经常为他人代笔,或写剧本为生。
耶茨一生一共创作了7部长篇小说和两部短篇小说集,其代表作《革命之路》曾与《第二十二条军规》一起角逐1961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尽管他在生前已经得到许多好评,但去世后却迅速被遗忘。
直到后来他的长篇传记问世,《革命之路》被改编为电影,逐渐形成了“耶茨热”,并被视为一代美国人的代言人。
海子
海子,原名查海生,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当代青年诗人。海子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2年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年仅25岁。
海子生前名气不大,贫困潦倒,在诗歌圈里对他的诗也存在争议。直到他去世,仍有很多诗从未发表过。
如今,海子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坛的一个精神图腾。
王小波
王小波,1952年5月13日生于北京,祖籍四川省渠县。青年时代当过知青、民办教师、工人。1992年辞去教职,专事写作。1997年4月11日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顺义寓所逝世。
王小波曾获台湾第13届和16届《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不过,他的小说出版仍然很不顺利。《黄金时代》在北京转手了四五家出版社;直到王小波去世以后,他最重要的作品集《时代三部曲》才首次在中国大陆出版。
作家逝世后,“王小波热”经久不衰,持续至今,他的黑色幽默的文学风格和爱智恶愚的价值信念,对当代读者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影响还在继续。
木心
木心,本名孙璞。1927年生。浙江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毕业,曾任杭州绘画研究社社长,上海市工艺美术中心总设计师,上海市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美化生活》期刊主编,以及交通大学美学理论教授。自1982年起他便长居纽约,从事美术及文学创作。2011年12月21日去世。
虽然木心生前已经被一些旅居海外的华人读者所拥戴,但在十年前的中国内陆则默默无名。木心在中国内陆的知名度在他生命的最后五年,中国大陆首次出版他的文学著作时才开始有人关注。
随着木心系列作品的接连出版,这个文学的局外人逐渐成为了一种文学现象,成为一位文学活化石,一位众多青年读者的文学仰慕者。
来源:楚尘文化,排版:cy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