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那亚社群四人谈 | 如何构建我们的精神家园

2016年中,《ARANYA》刊物邀请阿那亚品牌创始人马寅先生,和智璞文华品牌顾问机构合伙人孙展先生,就阿那亚社群话题进行系列对谈。

2017年6月,《ARANYA》刊物又邀请阿那亚孤独诗社社长凌建,以及阿那亚家史计划指导老师李远江,共同参与对社群精神话题的探讨。

本文全文刊登在《ARANYA》第十二期刊物中,该刊现已入市,阿那亚社区内各公共场所均可免费取阅。

孙展:咱们约好对社群的话题进行三次对谈,原来设想三四个月左右就结束,没想到竟然断断续续持续了近一年。不过,这也恰好有了更充足的观察时间,可以对一个社群成长过程进行更全面的记录。

马寅:社群确实像一个人一样。有幼年期,少年期,阿那亚社群经过了近三年发展,可以说,现在进入了青春期。每个阶段都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拉长时段,其中的变化更加耐人寻味。

孙展:这次对谈,我们又请来了两位阿那亚的邻居,他们也是阿那亚社群的积极参与者,我想可能以四人谈的方式,角度会更多元一些。一位是阿那亚孤独诗社的社长凌建,一位是阿那亚家史计划指导老师李远江。

马寅:社群是一个公共参与的事,每个人在其中的感受都是独特的,用四人谈的方式,会谈到更多咱们两人之前没有探讨过的问题。

凌建:我从2016年8月加入社群,到如今整整一年。

就我自己而言,其实一直是用两种心态去看待社群这件事,一个是作为业主直接去参与,另一个是把它都当做自己的田野调查,作为一名观察者。

参与者要求的是全情的投入,而观察者则是要理性的分析,其实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种心态也在模糊,因为最后你会发现,社群不是简单在外围就能看懂的事,只有全情去投入,去参与,才会发现社群的真谛,这样的观察才会更细致深入。

李远江:从我介入阿那亚家史计划之后,更多的是在家史群中与大家互动,从线上到线下,就我自己的体会而言,社群其实是重建熟人社会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说,通过社群参与,我们传统的邻里关系正在一点点恢复。

孙展:社群的话题其实已经集中聊过两次,一次是围绕着情感层面,一次是道德层面。

我们说,阿那亚社群是一个海边的情感共同体,大家因为相互交往,形成了情感联系,又因为这种情感联系,大家在公共生活中达成了更多的默契和共识,从而演化出新的道德规范,我们的《业主公约》,《养犬公约》、《访客守则》等等,都是在这种背景下共同讨论出来的。

这一次,我们会更多的去围绕社群的精神层面去探讨,什么是真正的社群精神,如何构建,又如何维系?

凌建:其实我理解,所谓的精神层面,就是指价值观。一个社群的精神内涵,就是大家对共同的价值观的认同。

曾经有一次,在社群里发生了一些争论,有的人就提出我们要讲法律规定。我自己是学法律出身的,对这些词汇比较敏感。我当时就提到,社群要想发展好,一定不是靠法律规定,因为法律是底线,我们的社群一定是高于法律标准的。

这种高标准是要经过更多人在相近的价值标准下形成共识、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也就是说,需要形成一种内在的约束机制,而不是简单的外部强制规定。

马寅:阿那亚社群发展到今天,其实我也一直在反思。究竟什么是阿那亚社群真正的价值。过去,只要社群里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我就想立刻在第一时间进行调节解决。

但社群发展到现在,我反而会想明白一件事,社群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其实就是容纳不同的声音,包容不同的想法。如果说全都强求一致,反而会失去它的本意。在包容不同的基础上,我们把想要倡导的提出来,以达成一种共识,这种共识可以称得上社群精神。

过去几年,我们通过一次次的讨论,一次次碰撞,对这样的共识越来越清晰,那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平等、参与、包容、分享”的精神。这种精神经过提炼,再经过实践,最终形成了阿那亚社群独特的传统。

对于我个人在社群中的定位来说,更多的是承担着一个社群氛围的维护者。就是说,大家可以在社群中畅所欲言,但一旦争论超出了正常的边界,会对社群的整体氛围产生损害时,我会站出来和大家一起维护社群的良好氛围,让社群始终保持和谐,友善的氛围。

凌建:其实说到社群精神,还会引发另外一个相关话题,那就是我们到底看重阿那亚什么价值?

大家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样,有的人喜欢风景,有的人喜欢建筑,有的人喜欢服务,但有一个共性可能是大家都认可的,那就是阿那亚的氛围和环境。

也就是一种人心向善的环境,一种亲密关系的氛围,这可以说是一条主线。这两点看似都很虚无缥缈,看不见摸不到,但和每个人息息相关,因为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这种氛围和环境的组成部分。

正是因为每个人都对自己有所约束,都对外界释放出善意,才让我们的社区氛围越来越好,使得我们从中获得的回报也越来越多,当然,这些回报主要是指享受邻里之间的和谐美好,享受社群成员之间的精神交流。

这种精神获得一定是大于单纯的物质获得的。所以,每个人都好了,大环境才会更好,阿那亚的价值也会更高。 我认为无论如何发展,这条主线是不能偏离的。

李远江:这种现象,其实我在做家史的过程中也感受的比较明显。家史群从无到有,从平静到活跃,其实就是因为每个人积极参与的结果。

通过一次次参与,大家学习和写作家史,和邻居们一起出游,那些参与程度越深的邻居,就会感受到收获越大。在写作家史的过程中,每个人都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先祖和亲人,改变了对家庭的认识,在此过程中,也和邻里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这些精神收获也是提升人们幸福感受的来源。

马寅:阿那亚社群发展了三年,还是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

我个人的一个心得体会就是,价值观和社群精神不能光靠讲,还是需要落实在行动中,别人看到你遵守了,你是按照自己说的在做,才会真正的一起共同去参与。

我还是以之前举办的演唱会为例,本意是提倡邻里相聚,分享美好。但在引导时没有做到位,慈善捐款购票变成了接龙抢票。民宿中心给出的指导价也远高于平日价格,其实越是这种邻里欢聚的时刻,越应该鼓励大家以平价乃至低价的方式分享给那些还没有收房的邻居,这样共同欢聚的目的才能够达到。

这些问题出现就说明,价值观的落实不是靠说说就明白的,需要不断地在各种事情中去强化,内化为一个组织的潜意识。

凌建:其实出现问题也很容易理解。目前的服务团队大多是八零后,乃至九零后。年轻人在做服务的时候,可能更多着眼于眼前,比如接龙买票的形式,是过去举办活动的习惯,但这次顺其自然做了可能就不合适。民宿中心主要服务的是有房要出租的业主,考虑问题时自然会从这些业主的利益角度出发。

但无论如何,提倡人心向善,提倡亲密关系这条主线不能丢。有了这条主线,服务工作才会有的放矢,有所遵循。我们所倡导的社群精神才能真正让大家感受到。

李远江:阿那亚社群做了很多创新的事情,很多情况员工没有遇到过,业主也没有遇到。

在这里,员工和业主的关系,并不是单纯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大家其实还是一种共建的关系。阿那亚要建设成一个共同体,仅从员工这个方面去改善是不够的,业主们也需要学会如何去参与公共生活。

以社群中经常举办的各种活动为例,大家在接龙报名时都踊跃,但等到参加活动时,又经常出现放弃名额的现象。其实每次活动的组织,都耗费了工作人员的大量心血,这样做不但是对社群资源的一种浪费,也让很多想参与的邻居失去了机会。

这种现象并不是说大家故意如此,而是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各种公共资源是稀缺的,大家习惯性的先想到去占有,因为你不这样做,很可能就没有你的份额。但在阿那亚,我觉得大家可以更多的去尝试如何用分享的精神,而非占有的想法去参与公共生活。

孙展:在公共事务中,有两种现象很难避免,一种是寻租,一种是搭便车。

寻租是说将公共资源化为己用,搭便车是说,不付成本坐享他人之利。这两种现象都会消减大家参与公共生活的积极性,激发大家的私利之心。

而要减少或者避免这两种现象,一种方式是设定更加合理的机制,另一种方式就需要加强引导和规范。就我自己参与阿那亚社群生活经验来说,总体水准已经比外界高出许多。

无论是社区活动,还是公共议事,大家都有很高的素养。但公共生活的确是个学习过程,不经碰撞,不经讨论,也很难达到成熟阶段,所以这个过程注定是需要时间慢慢培育的。

凌建:其实,大家之所以容易出现寻租和搭便车,还是因为缺乏约束。而在一个熟人社会,这种情况就会减少很多。

有一次,一位关系很好的邻居让我帮着报名多要一个名额参加活动,要是在别处,可能我顺手就做了。但是在阿那亚,我犹豫再三,就没好意思这么干。

为什么?就是因为大家都混了脸熟,报了名自己不去,别的邻居一看,名单上有你的名字,现场人不来,就明白你是在占资源。其实这种公共道德的压力还是有很大约束力的。我是在谈自己的一次亲身体会,相信和我有共同感受的邻居一定不在少数。

越是熟人社会,各种违约的成本就会越高。因为你的社会关系、邻里关系也是你重要的人生资源,无论是寻租还是搭便车,其实都是对这些资源的耗费。如果在陌生人的环境中,这种成本是非常低的,但在阿那亚,这种机会成本就会很高。所以重建熟人社会,让更多的邻里加强交往,对于防止这样的现象有重要意义。

李远江:其实各种兴趣社群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兴趣群是将不同的人群区分开,这样就缩小了总人数,降低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难度。而共同的爱好和兴趣,又是最容易拉近人们彼此关系的纽带。

公共的大群好比社区的议事厅,大家有涉及到社区的公共议题可以共同参与和讨论,而更多的交往其实是在各个兴趣社群中。

此外,讲述和记录每个人的故事,也是非常有效的彼此熟悉的办法。过去我们在家史群中做过“一句话乡音”的活动,虽然只有短短一句,但通过你的声音,通过你讲述自己的家乡,大家就很快能够对每个人有了亲近感和熟悉感。

今年,家史活动还将推出“邻里互访”的计划,也就是让邻里之间,彼此邀请大家去自己的家乡做客,作为东道主的邻居不仅会介绍当地的美食美景,更会分享自己的家族故事。我想通过这样的活动,只要参与的邻居彼此之间都会建立更深一层的情感联系。

凌建:远江老师的这个想法非常的好。去年的家史活动虽然我没有动笔去写,但各种活动一直在积极参与,也是通过这些活动,和家史群的很多邻里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诗社的活动也如此,过去一年,可能是我人生近十年来交往新朋友最多的一年,这种交往还并不是简单的泛泛之交,而是都达到了很深的层次。

另外,不同的兴趣群其实也是可以串联,比如诗社的成员为阿那亚的孩子们读绘本,这就和精灵群的成员连接在了一起。不少诗社的成员还商量着一起去跑大阪马拉松,这个活动要是最后成行,肯定也会和跑步群的成员发生联系。这样,人与人之间,社群与社群之间频繁互动,就会建立更紧密的关系。

李远江:其实参与和分享不仅仅是对大人很重要,对孩子也一样。我的女儿参加了阿那亚的儿童合唱团,也因此结识了很多新的小伙伴,这些孩子从小在一种合作、分享的环境中成长,我相信这对她的人生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凌建:从几次演唱会下来,就可以看出环境对人的改变。

每次演唱会后,沙滩、草地上干干净净,几乎没有遗留下什么废弃物,这和一般社会中的演唱会后垃圾遍地的状态形成鲜明对比。我相信这些都对孩子们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除此之外,我认为这种分享不应该仅仅是邻里之间,还应该让所有来到阿那亚的客人们都可以感受到。

我们常说阿那亚是海边的桃花源,那么大门口就是那个通向桃花源的洞口,任何人进入这个洞口,就会发现这里的不一样,就会在这个环境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这种小环境一个个多起来,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也会得到改善。

马寅:最近我就在思考,能不能把阿那亚提倡的一些精神推而广之,不仅是社区的居民们都了解,包括所有来阿那亚的客人都能感受到。

前不久,我在北京的一个商场看到了公共卫生间装上了电热马桶盖,很吃惊,在我的印象中,这种电热马桶盖只有在日本等国家的公共场所才比较普及,现在中国也出现了,说明社会在进步,生活品质在提升。

我当时就想,能不能在阿那亚的公共卫生间里也普遍安装上这种设施。我试着在一个业主群中发了一个征询意见,没想到大家的观点很不一致,有的人认为这是件好事,可以提升生活品质。还有的人则说,还是别装了,过不了几天就会面目全非。

阿那亚虽然是一个素质普遍较高的社区,但也并非真空状态,不能保证所有来这里的人,都可以像自家的设备一样爱惜,而且后期管理的难度也会比较大。

听完这些讨论,我当时也比较犹豫,但最后决定还是要找机会试一试。马桶盖只是一个小事例,它反映的是我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中国已经开始进入一个生活方式的时代,大家对生活品质的需求会越来越高。

我前不久看到一句话感到非常贴切,生活品质的提升一方面是需要挑剔的消费者,另一方面也需要敬业的生产者。从生产者角度来说,我先把自己这方面做好,努力营造出好的环境,而从消费者角度来说,一定能够感受到,大家相互促进,最终就会带来整个品质的提升。

孙展:我看到过一个案例,曾经纽约的犯罪率居高不下,连续几任警察局长想尽各种办法都素手无策。

1994年,新局长布拉顿到任,出人意料的是,他并没有用加强巡逻,增派人手这样的常规手段。而是从治理地铁车厢中的涂鸦开始。车厢干净后,然后是站台,站台之后是街道,街道之后是社区。

一个警察局长看似在做一件美化环境的事,和自己的本业并没有太大关系,但神奇的是,自此之后,纽约的犯罪率居然奇迹般的下降了,并逐步成为美国治理最为出色的都市之一。

这其实是反向运用“破窗理论”的案例。破窗理论本意是说一扇窗户被打破,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修理,那么其它窗户也会增加被打破的风险,进而引发整栋楼的危机。一些政治学家因此引申为环境对人行为的诱导,脏乱的环境就会增加人们负面行为的几率。

我觉得阿那亚这些年做的事情其实也和上述案例有相似之处。要改变原来大都市中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冷漠,也许直接的倡导并未必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反而是从改善一个个微环境开始,小到一个垃圾箱,大到一栋建筑,再到每一个社群内部的氛围,这些都是在影响和塑造着整体的环境。而这些环境的治理,其实也是在促发人们行为的改变,最终形成了目前这样邻里和谐的氛围。

李远江:除了环境的塑造,我认为还有一点比较重要是文化的一致性。我们已经慢慢形成了阿那亚自己共同的文化。这种文化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会把相似价值观和精神内涵的人吸引过来,从而形成更大的势能。

无论是社区内的业主,还是外来的访客,一旦认同了这里的文化,就会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规范,从而降低后期管理的难度。

所以,在社区内,要加强对社区文化的引导,不仅仅是业主达成共识,同时也让更多访客卷入其中,这样才能有真正将整个社区的氛围保持下去。

马寅:对,文化宣导也是社区整体环境营造的一部分。

我们之前把《业主公约》和其它一些社区规范放置在社区最显眼的位置。下一步还要印成册子,放在酒店的每一个房间中,让所有来到这里的人,都能第一时间接触到,从而主动遵守阿那亚的社区文化。

不仅仅如此,我们还准备拍摄《业主公约》的海报和视频,在园区合适的位置进行传播。社区文化的形成虽然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仍然需要持续去推动。我相信坚持做,坚持表达总会产生效果。

凌建:我对这一点感受比较深。前不久,我和一个邻居相约一起吃饭,饭店的老板和这位邻居也是朋友,大家一起聊起阿那亚的文化,结果非常投缘。没过多久,这位老板也成为了新邻居。

身边的这种事例还有很多,阿那亚的文化总能吸引相似兴趣和精神属性的人,成为大家的黏合剂。

我相信一个好的社区,建筑和配套只是最基础的,未来一定要靠自己独特的社区文化来保持活力和创造力,所以最终考察阿那亚成功与否的标准可能就是看,到底有多少人卷入到社群生活和文化生活中。

马寅:没错,我一直强调社区是个共建的事业。从基础设施和配套来说,当然是开发者会做主要的工作。但就社区文化来说,一定是大家共同参与完成的事情。

过去几年里,无论我们的话剧公演,红酒马拉松、小镇生活节、以及各种丰富多彩的社区生活,都离不开业主们的参与,我相信通过参与这些文化生活,最终会积淀出阿那亚自己的一种传统,最终形成为我们独特的一种生活方式。

当然,这种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并非是要“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说,在这样的大的环境中,大家都参与建设,都释放善意,从而形成一个氛围和谐,居民友善的小区域,进而能让更多来到阿那亚的人都能感受到,体验到,从而也带动社会大环境的改变。

不少来过阿那亚的访客,都曾通过各种渠道向我表达过对阿那亚这种独特文化氛围的喜爱,这也从侧面反映这样的文化气氛的确太稀缺了。阿那亚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在社区文化的发展中,已经积累的不少的经验,相信这些经验也是宝贵的社会财富,能够为其它社区文化发展起到推动和启示作用。

孙展:限于时间关系,今天我们就讨论到这里,非常感谢大家的参与,有机会我们再做进一步的探讨。

(0)

相关推荐

  • 文旅漫谈:为什么阿那亚能让生活更美

    文/马朔 博志成管理咨询中心 咨询师   从传统的旅游地产,到未来社区:从卖房子,到做内容:从古板的物业服务,到活灵活现的线下社群-- 所有的转型话题,都能指向同一个地方--阿那亚.   2015年, ...

  • 昨日记||划片招生四人谈

    笔记时间:2021年8月12日 笔记地点:白沙小区 全文4节,约1800字,有删节 花径.摄于云溪洞囤谷园 01 小说<平凡的世界>说,"生活啊,生活!你有多少苦难,又有多少甘甜 ...

  • 专栏文章 | 《中国集邮报》 四人谈 ——西安国展 集邮盛宴

    西安号称"秦中自古帝王州",拥有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西安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起点,同时,西安还是 ...

  • 刘洪彪谈“狂草四人展”的得失

    主持人:"狂草四人展"一路走来,以率真而理性.特行而务实的创作和展览风格,受到书法界的赞誉和肯定,在书法艺术界掀起了"狂草的飓风".值得注意的是,展览在取得影响 ...

  • 京剧流派十人谈(四)流派的学习和继承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编者按:南开大学京剧沙龙成立于1999 年末. 除了南开大学教师外,沙龙成员还包括天津市戏迷票友协会负责人,天津市专业演员,天津大学和其他单位的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天津艺术研究所 ...

  • 从“方~病~人”谈桂枝生脉汤的临床验治

    小编按:自从学习经方后,一直困扰我的问题有几个,比如如何让经方更好的与时方联合使用?针对时方,能否应用黄煌老师研究经方的思路来解构?如何解构?我想阅读海南省中医院王晓云主任文章后,我的几个问题能够得到 ...

  • 蒂亚瓦纳科人与蒂亚瓦纳科文明1

    蒂亚瓦纳科古印第安文明遗址,位于玻利维亚境内的的喀喀湖南岸20千米处,建于公元5世纪到9世纪蒂亚瓦纳科文明的鼎盛时期,遗址由重达几十吨甚至数百吨的巨石砌成. 古城原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前古代印第安人 ...

  • 蒂亚瓦纳科人与蒂亚瓦纳科文明2

    (3)人形石柱 院内的另一著名建筑是人形石柱.人形石柱呈方形,人呈立姿,面部表情威严,蓄有胡须,双手置于腹部.这种雕刻风格也见陶器和纺织物上. (4)广场 太阳门所在的广场宽200米,长300米,设置 ...

  • 多人谈 | 彭剑娥:高校双语教学政策与实践思考

    2021年第2期 高校语言政策 多人谈 文秋芳,陈坚林,柯安竹 赵蓉晖,高雪松,彭剑娥 彭剑娥 汕头大学文学院 高校双语教学政策与实践思考 200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提 ...

  • 多人谈 | 赵蓉晖:发挥高校语言政策在高级人才培养和社会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2021年第2期 高校语言政策 多人谈 文秋芳,陈坚林,柯安竹 赵蓉晖,高雪松,彭剑娥 赵蓉晖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发挥高校语言政策在高级人才培养和社会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高等教育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