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 | 家长搞不定的语文学习,老师用1张奖状轻松解决,好经验需要分享

我们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常听到有家长抱怨:学习这么差,家长根本不知道怎么辅导,老师也不说。每天写作业都拖拖拉拉的,方法都用遍了,就是没有效果。老师强调写字,我们书法班年年去,字帖也写了不少,但是这个作业,还是经常被老师说,自己也都很惭愧。没有时间管孩子的家长,任由学习问题不断积累。有时间管孩子的家长,教育方法又不对。家长都搞不定语文学习,自然也就希望老师能多管管,帮助家长把孩子教好。

但是老师也会抱怨:家长都不配合的,老师也很难教。语文家校双方一开始推卸教育责任,那么受到伤害的只有孩子了,语文成绩提不上去,学生自己也会着急、自卑。家长会更焦虑,自己辅导经验也积累,更去和教育专家一起学习,可是面对自己孩子的问题,还是忍不住发火,耐心全无。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在我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就遇到过这么一位学生,三年级了,写作业磨磨蹭蹭,家长确实从一年级开始纠正孩子的这一问题,但是一直到三年级都没有成功。家长也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方法,还是太温柔。总以奖励学习为目标,孩子到最后全变成讨价还价的学习。来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也许对你会有些启发。

1、不写作业,还可以奖励吗

家长最搞不定的学习行为就是写作业,碰上不写作业的孩子,家长除了气得不行,也没有什么好办法。那么老师是怎么解决的呢?首先,课堂里的学习氛围是非常好的,你不写作业,别的同学在写作业,环境促使你写作业。其次,老师盯着,毕竟有老师的威严,不写作业,也不会影响课堂纪律,而且老师不会让不写作业的同学得逞。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靠强迫,而是引导。老师通过表扬和鼓励,一样可以做到奖励学习。

我的一位三年级学生,语文成绩还不错,但是“脖子挺硬”,别的同学都能完成课堂作业就他不写,但是他也有优点,字写得非常工整,从小练习了硬笔书法,所以我会把他的作业拿出来单独讲评,还会拍了照片放大,贴在黑板上,让同学们都来说说为什么这样的作业就是写得好。在一片表扬声中,这位三年级的同学还是比较叛逆,认为有了特权,那就更不想写了。

所以下课了,我会找他单独谈话,通过了解我知道,孩子不想写课堂作业的原因,就是家长的承诺没有兑现,于是就和学生约法三章:是做老师的优秀学生,写字课代表,我甚至还用奖状写了一份聘书,聘请学生当班上的写字指导。学生高高兴兴拿着奖状回家,从此不光是课堂作业,就连家庭作业,该生都能认真主动去完成。不想写作业的问题,是孩子很怕不被认可,老师和家长的适当鼓励和奖励,就能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

2、认可孩子的学习过程,用1张奖状就可以

认可孩子的学习过程,用1张奖状就可以,但是不少家长也担心,我也给孩子奖励,为什么我的奖励就被当成了谈条件?这是因为家长的奖励是出于任务完成的目的,而不是一种荣耀。而且物质条件的兑换,奖励得多了,孩子就不会珍惜他的得奖。家长的承诺兑现也总会没有诚信。孩子觉得奖励就那回事,自己没有物质需求,就根本没有动力去学习了。那么如何利用好这1张奖状呢?

我们的奖励一定是要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的,你的奖状如果不到最后一刻展开,孩子是看不到奖状里的字,把奖状多样化,给学生一些惊喜,是这1张奖状呈现的最有效的作用。老师的用心,对教育的沉淀,是帮助我们孩子学习兴趣的原动力。越是学习成绩平平的学生,越应该用奖状来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认可这一类具体的学习行为和过程,那么这1张奖状上写什么呢?肯定孩子的学习过程,把这个过程具体化,比如:上课举手了,写作业很认真,主动写作业等等。

3、奖励的作用是更好地激励学生学习

搞不定学习的时候,家长一般都会发火,训斥,其实我们尝试一下奖励,就能收获更好的结果。奖励的作用是激励学生学习,当我们的学生,专注自己感兴趣的事,其实需要的是认可,不是奖励。只有学生专注的动力不足时,我们老师和家长,不光要认可,还需要去奖励,以激励学生去主动探索和学习。在激励的过程中,家长是需要有耐心的,同时坚定一个信念:孩子不可能在一次奖励中就变好。

用1张奖状,改变的是整个学习的自信,但是想要一直保持好好学习的良好习惯,还需要家长和孩子不懈努力和坚持。家长搞不定的语文学习,除了写作业的问题,老师用1张奖状能做到的,家长也可以。在辅导过程中,使用奖励的经验,其实还要靠家长自己来优化和积累。大家有什么问题,都可以给我留言或评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