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在微信群里有人问有没有经典且冷门的小说介绍,我说可以读一读《肖申克的救赎》。马上有几个人质疑:「开玩笑的吧,《肖申克的救赎》还有小说吗?」我说有的,它跟电影一样经典,像我这样看电影不多的人,往往看了经典电影之后就逮着原著不放,顺便刷阅读量,结果发现不少原著比电影精彩多了。除了《肖申克的救赎》,还有像《阿甘正传》、《洛丽塔》、《英国病人》和《教父》等,书和电影相比毫不逊色,皆为经典,我就简单介绍前三部。
在QQ空间里,我看到一位网友发了一条说说:「今天看了两遍《肖申克的救赎》,太震撼了,这部电影必将成为经典!!!」下面有人回复说它在二十几年前已经是经典了。
虽然隔着屏幕我都感觉到他的尴尬,但是好电影什么时候开始看都不晚,我也是从今年开始每周六晚上看一部电影的,当补课一样从豆瓣的Top250看起。《肖申克的救赎》二刷了,就不再看,同名的书我也读过了,发现它和电影一样都是经典。读书和看电影是不一样的,即使编剧再出色,电影画面的跳跃和人物的表情动作也没有原著描述的生动、活灵活现,这本《肖申克的救赎》也是如此。比如书中「我」与安迪的对话,在说到海报时,安迪说:「你曾经对一张照片产生过那样的感觉吗?觉得你几乎可以一脚踩进去的感觉?」就是给越狱埋下的一个伏笔。还有安迪个子的描写,书里说他是小个子,给越狱增加了可能性,书里提到的其他细节电影里也没有提到。不过这部电影改编得相当成功,如果你看过电影,也想读原著的话,就去读这本《肖申克的救赎》吧。十几年前我第一次看《阿甘正传》电影时,只是一笑而过,后来再看时一直安静地看完,没有觉得好笑,反而有一种感动。这种感动不是因为阿甘这个人有多励志,也不是电影给我指明了一条成功之路,而是一个人是可以做成一点事情的,只要愿意去做。当你认为自己能做好一件事,就去做,不断地深挖下来就成为人上人,至少可以拍着胸脯说:「我做到了!」可是能说出这句话的人寥寥无几。说到小说《阿甘正传》,我还是建议你看了电影之后再看,因为它更像一部流水账,也更荒诞,可能降低了你对它的期待。不过读完之后你就发现它比电影有趣得多,也能找到你在电影中表现不出来的励志情节,当然还有剧本删除的部分。比如阿甘第一次跟安妮上床,安妮没有死等。读原著小说,给我一个最大的感受是:看电影就像在被动地围观一个傻瓜的生活,而读小说,却能以一个白痴和傻瓜的视角,看到了真实的世界。
一提到洛丽塔,许多人的第一反应便是那个趴在草坪上看书的女孩,其次才想到是纳博科夫的小说。实际上电影库布里克版的《洛丽塔》不算惊艳,看不下去之后我才看了97版的《一树梨花压海棠》。
这部电影本身虽然略带争议,有人指责不伦,有人说它是色情片,但是一部电影只剩这么一点谈资,那么不是观众的审美有问题,就是电影和导演的悲哀,也是纳博科夫的悲哀。不管哪一种争议,都否认不了《洛丽塔》的价值,就如《外国文艺》里有篇文章说的三种不朽的东西:「一种靠情绪推动情节的后现代派文体;一种对女孩性审美的范型;一个男人最疯狂无望的爱恋。」这些东西在小说里表现更深入一些,可能是文学大师善于用文字修饰所谓的丑陋,巧言令色。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个世界上的罪恶、丑恶还算少吗?如果我们不能活在真空里,就尝试以另一种眼光去看一看这部电影,读一读这本书。这三部小说改编的电影都为世人所熟悉,可是很少有人去读原著。毕竟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耐心地看完一部电影,不管是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还是当作消磨时间的娱乐,都足够了,没有必要花时间读原著小说。不过读书和观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验,有时间的话你不妨读几本小说,它给你的阅读感受是看电影所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