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岳读书 | 知死,更知生

 连岳按:
杰出的科普书,可遇而不可求,它要求作者兼具几个身份,一是专家,二是文学家,三是哲学家,最好还是诗人。在高度分工的现在,这太难了。不少科普书的作者四种身份一个都不沾边,成功地让不幸的读者丧失对科学的兴趣。
马特·摩根显然在四个领域都领先,所以他的《重症监护室的故事》极有野心,不满足于只是介绍有关人体与疾病的一些科学知识,它还像小说一样设置情节,像诗歌一样打磨语言,像哲学一样思考本质,像老友重逢一样温暖,又像老友永别一样伤感。它丰富而又单纯,理性而又感性,就像美丽的身体一样,精密、神奇、令人着迷。
哥本哈根,8月一个晴朗美丽的夜晚,12岁女孩薇薇放学回家后,在花园跳舞。
她没有留意到一滴水正好落在她的手上,更不知道这颗水滴里包含了百万拷贝数的致命脊髓灰质炎病毒。
48小时后,薇薇处于生死边缘,她遇到了一位拯救她的,也是世界上第一位重症监护室医生——比约恩·易卜生。
比约恩·易卜生
虽然救治困难重重,但薇薇依然活了下来,成为了重症监护室的首位病人。
从此,《重症监护室的故事》也拉开了序幕。
在一次医学研讨会后,作为重症监护室主任医师的马特·摩根意外发现:
自己撰写科研论文,走遍世界在医学会议上夸夸其谈,但对于最重要的人——“你”来说“ICU”依旧十分陌生。
于是他写下这本书,借助职业生涯中遇到的15个真实病例,帮助我们逐步了解重症监护室的日常运作。
__
一本惊险刺激的“小说”
紧张、惊险、扣人心弦,看似编剧手下充满戏剧性的创作,却是一个个真实发生的故事:
18岁少年在异国被感染后患上严重败血症,他能存活下来吗?一名法官在庭审期间突然倒地不起,心跳与呼吸全无,他真的“死”了吗?
怀孕母亲遭遇严重心脏衰竭,她和宝宝能平安迈过这道坎吗?手术后,患者原本5米长的肠道仅剩20厘米,她今后还能正常进食吗?
使用便携式呼吸机的薇薇
突如其来的意外,险象环生的救治过程,无法预测的结果和未来,病人、家属和医护人员与病毒相搏斗过程中的高光与低潮……
我们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也见证了生命的坚韧与强大。
__
一份简单易懂的科普读物
作者以病例为核心,详细解释了病毒入侵的过程、重症产生的原因、治疗手段的选择,揭开关于皮肤、心脏、肺、脑、消化道等人体器官的奥秘。
书中没有晦涩复杂的长篇大论,语言通俗易懂、简单明晰,尽可能贴近日常生活,极大降低了阅读难度。
为了让读者理解易卜生医生对薇薇采取的救治方法,他先让读者感受一下自己深呼吸时腹部肌肉和骨骼的变化。
而此时肌无力的薇薇是无法完成这个过程的,因此,只能“靠挤压一个袋子来把空气挤到肺里,这就像是在高速行驶的汽车里,你把头探出窗外,张大嘴巴,让空气进去。”
医生通过充气袋将氧气挤压到小女孩气管中
除此之外,马特·摩根也为我们传授了危急关头急救和自救的有效方法和健康常识。
家人遭遇心脏停搏时,我们应该马上做什么?为什么失眠会严重影响健康?
剖腹手术容易影响病人病危的原因?为什么人类的免疫系统会自我攻击?
这些建议可以让你对生活中存在的危险和伤害提高警觉,或许在某个时刻还能帮助你拯救一个人的性命。
当然,我希望你永远也用不上。
__
一部重症医学的发展史
对于重症监护室而言,每天都面临着新的挑战。每一次跨越都会迎来突破,也会留下缺憾和不足。
作者从医学角度阐述了对每个病例的理解和深刻思考,为新的突破而欢喜,也虚心总结了不足和缺陷,提出了未来发展与进步的方向。
从头读至尾,就像一览了重症医学的历史和发展进程,以更生动、更鲜活的方式,了解这门与“人”紧密相关的科学。
在马特·摩根的文字中,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医生职业的特殊性,他们不仅是问题的解决者,团队的协同合作者,更是与病人、亲属以及自我的沟通者。
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治疗技术不能用来回答重症监护室那些恳切的询问:“我该怎么和孩子说?”“他能活下来吗?”“她还能和以前一样健康吗?”
而面对这些难题,常让人觉得敷衍的“我不知道”,却是在医生心中是拥有强大力量的要诀:“让你怀抱希望,同时也做好悲戚的准备,这是我能给的最真诚,也是悖论般明智的回答。”
医生被称为“白衣天使”,但他们终究也是一个普通的人,工作带来的巨大压力,面对死亡的痛楚和无奈,都像一颗一颗的小石头慢慢堆积在他们的内心。
凝视生命边缘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有些医生甚至跟随死去的病人而去,如何与自我疏解,这个难题或许只能用爱与时间来治愈。
《重症监护室的故事》由重症监护室资深医生马特·摩根所作,并特邀上海健康医学院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健康管理教研室主任、副教授赵芳审校。
图书为硬壳精装,32开本,内页采用纯质纸,色彩柔和,不易造成眼睛疲劳。
这不是一本欢声笑语的书,多是悲伤,但也总有希望。
我们跟着文字走过那些命悬一线的病人去过的明暗之所,看到黑暗中闪耀的微光。
便会更明白生命的珍贵,更珍视与所爱之人相伴的,哪怕只是片刻的时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