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和夏普王者回归?倒不如说是富士康的野心渐显

近日,一度没落“卖身”的夏普,正全面回归中国市场。在上个月宣布手机重返中国市场以后,6月6日,夏普又发布了AQUOS液晶电视系列新品,这也是富士康联姻夏普之后首次推出新品电视。目前的国内手机市场早已是一片红海,前有苹果、华为、OPPO、vivo、三星和小米为首的第一阵营,后有中兴、锤子、金立、乐视等追赶者。消失多年的夏普将成为国内手机市场新的搅局者?
       早在2003年,“液晶之父”之称的夏普就进入了中国市场,但两年后,夏普与其他日系手机选择全面退出中国市场。随后,在2008年夏普再次进入中国,其推出的夏普9010C成为高端市场畅销机型,夏普也确立了中国高端市场的地位。但随着智能机时代的到来,夏普与其他日系手机品牌在2013年又一次黯然退出。

据媒体报道,夏普在2011年和2012年,总计出现9000亿日元的亏损,2014年到2015年亏损有所收窄,但亏损额也都在1000亿日元以上。但在过去几年里,其面板和整机业务却双双衰退。夏普已经撤出了在欧洲和北美的彩电业务,在中国市场地位也日益边缘化。在亏损面前,夏普的选择并不多。去年4月,富士康以3890亿日元的价格收购了夏普66%的股份,这也是国内企业首次大规模收购日本老牌家电品牌,在一年之内将其亏损数目缩减为其十分之一。
       在夏普手机回归中国市场的媒体见面会上,夏普手机全球CEO罗忠生介绍了夏普回归后的一些细节和规划。比如,夏普手机会抓住全面屏这个产品变革,将在年底推出全面屏可折叠手机。再比如,强调已经就位的销售渠道,与中国移动、京东、迪信通签署了战略合作。尤其京东,会为夏普提供线上销售资源支持。还比如,新的夏普手机团队,集中了多地的资源等等。
       夏普提及的都是属于战略防守策略,靠这一策略“守城”已属不易,“攻城”则更不现实。更何况夏普手机是一个离开中国市场多年,希望再次回归的“新人”,没几把刷子就想在大局已定的中国手机市场拼出一条血路,这多少有点缺乏诚意。

1

夏普或步诺基亚后尘?

既然说到回归手机市场,小编觉得很有必要拉上已经落魄的手机巨头诺基亚一起讨论。毕竟,这两位都曾是赫赫有名的手机届大鳄,如今也都希望在中国市场有所作为。更加“巧合”的是,在取得夏普的实际控制权之后,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又从微软手中,以3.5亿美元的价格买下了诺基亚入门级功能手机业务。也就是说,其实夏普和诺基亚现在的主人都是富士康。

小编犹记得,年初,拥有无数经典机型,承载无数中国人青春的手机品牌诺基亚宣布强势回归。1月19日,Nokia6在京东商城开启抢购,短短1分钟内就销售一空。然而,沉浸在往日诺基亚砸核桃记忆中的粉丝们,突然发现不仅系统卡顿、系统无力、配置一般,抗击打能力更是一般。不管是技术、配置、产品等硬实力,还是品牌溢价的软实力都难以跟苹果等巨头抗衡。

现在回归的诺基亚,其功能机已经卖给了富士康,而智能机授权给一家叫做HMD的初创公司,据说是诺基亚和富士康合资的,雇佣了一些诺基亚手机前雇员,主要进行诺基亚手机的品牌运营,而设计和制造外包给富士康。可以说,曾经的诺基亚已经被彻底肢解,在现在的手机市场难有竞争力可言。当年的诺基亚也悄然远去,即使如今强势回归,也面临渠道和终端、消费者的考验。甚至不少媒体断言:诺基亚回归,王者归来终究不过梦一场。

从IDC公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手机销售数据来看,华为以20%的份额领先,OPPO、vivo分别以18.2%和14.1%紧随其后,苹果以9.2%位列第四,小米9.0%位列第五。这五家厂商包揽了中国手机市场70.5%份额,它们的品牌号召力和产品力,正在逐步淡化消费者购买清单上其他品牌的选项。

诺基亚的回归之路并不顺畅,如今夏普手机谈回归,如果只是摆出一个防守型的阵势,恐怕难逃第三次离开中国市场的败局。

2

富士康才是背后推手

在夏普回归的背后,很多业内人士都关注到了富士康的身影,也正是由于后者,夏普在去年脱去了日系品牌的外衣,成为新的国产品牌。其实从诺基亚到夏普,两大巨头重返中国市场,幕后的真正推手就是富士康。

富士康早就表现出了比做代工厂更大的野心——希望构建属于自己的手机品牌。HMD和富士康一拍即合,启动了诺基亚回归手机市场的计划。去年,富士康以3890亿日元(约合35亿美元)收购夏普66%的股份。一年后,夏普手机主持、富士康坐镇,一场王者回归的大戏又将拉开大幕。

表面上,我们谈论的是诺基亚、夏普手机回归的问题,但实际上是在说富士康从手机产品开始由toB转向toC,正式实施自己的手机品牌计划,向手机市场谋求更多的利润。微观来看,毕竟国内手机行业经历几轮血战后大局已定,诺基亚和夏普手机的机会似乎很渺茫。但究竟诺基亚和夏普的回归能否成功,更多的问号需要从富士康身上找答案。

3

郭台铭的品牌计划

据悉,富士康在2010年时曾推出过一项“万马奔腾”计划,称要在五年内在内陆创办10000家面向三四线以下城市的自营渠道连锁店,销售3C电子消费产品,旨在拥有自主品牌。但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计划受挫,据媒体报道,万马奔腾计划最终不仅开店数量不及目标,而且有数十家已经关店,计划最终不了了之。

相比造就自有品牌,收购成熟的知名品牌显然更容易一些。这也意味着,在手机上游的供应链及制造领域,诺基亚和夏普拥有其他新兴手机品牌无法比拟的优势。

梳理富士康近两年部分投资和收购动作,我们应该能从中看出点线索:

2015年5月,鸿海投资ROM开发商Cyanogen(掌握开源Android系统);

2016年3月,日本夏普最终接受鸿海3888亿日元注资,成为其子公司(掌握上游液晶板资源)。

2016年10月,奥地利IT集团S&T宣布获得富士康旗下桦汉科技约1.53亿欧元投资占股29.4%,成其最大股东。S&T是欧洲领先的IT软件和硬件整合服务提供商。与此同时,S&T还宣布将利用这笔投资收购了德国高精尖IT厂商Kontron29.9%的股权(掌握嵌入式工业计算机专利技术);

2017年4月,富士康联合夏普发起对东芝半导体业务的收购请求。

从过去几年富士康(鸿海)在全球不断收购的布局中,都彰显出了一个主题:郭台铭不甘心只做未来科技产业的最底层服务(代工),他希望和三星、苹果一样,走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品牌和研发。

不仅是买买买,富士康也在研发上的投入也毫不吝啬。仅计算截止至2014年的数字,鸿海在全球申请专利数是128400项,获准专利数目超过64300项。如今,富士康在郭台铭的逐步打造下已经在向科技产业链的两端延伸,在上游产业链中扎下根基,向品牌运营不断发力。虽然目前富士康对东芝半导体业务的收购受到了一些阻挠,但是其希望将夏普面板技术和东芝半导体芯片完美结合的思路,却昭然若揭。

在竞购东芝芯片业务之前,富士康已经将诺基亚和夏普相继揽入怀中,如果此次能顺利拿下东芝闪存业务,无疑会加强其在产业链上游的布局,对旗下夏普手机、诺基亚手机的发展等都有较大的支撑。如果从市场布局来看,富士康如拿下东芝闪存业务,对苹果来说也是一大利好。此前iPhone所需的闪存,东芝是重要供应商之一。但从存储行业看,三星仍是第一大厂商。

坚持自己全球代工的本路,是郭台铭不会放弃的安家之本。但是从零部件到产品设计、品牌推广等全面发力,成为三星那样利润率更高的“垂直整合型”企业,是郭台铭野心所指的方向——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但却一直没能做成一个品牌,这一直以来是郭台铭的隐痛。因为尽管富士康毛利率一直在上升,不过仍然处于5%的低位。同时苹果和三星的毛利率分别高达40%和30%。

或许,手机就是一次试水,在夏普和诺基亚之后,还有液晶面板和半导体芯片,在更大范围的消费电子产品领域,郭台铭与三星帝国的抗衡,还会有更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