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谈跑步 | 梦幻24小时,芝加哥马拉松破三记
大胆跑步,小心求证
芝加哥马拉松已过去一周了,至今我仍觉得在芝加哥的24小时就像一场梦。
谈芝加哥马拉松,先得说到两周前的9月25日的柏林马拉松。虽然我在柏林也以3:01:07的成绩PB了,但很遗憾离破三只有一步之遥。当时就想,很多人在“破三”的这一步之遥中要迈很多次也跨不过去,我到底会在哪一场比赛中会最终突破呢?没想到两周后的芝加哥马拉松就实现了。
我手机软件记录的芝加哥马拉松路线与成绩
其实,原本我不想在9月25日的柏林马拉松和10月30日的上海马拉松之间再插上10月9日的芝加哥马拉松,因为照理说短短35天内跑三场马拉松肯定是不合理的。但芝加哥马拉松是六大满贯赛之一,早晚都得去,今年纽约马拉松又没抽中,那就选择了去芝加哥。
柏林跑出301后,我就有了很多想法和纠结——芝加哥到底该怎么跑?就连我的两位教练意见都截然相反。曾朝恭教练建议放松跑,当成一场训练,因为按照常规,人很难在两周内出现两次跑步的高潮,不如全力以赴备战月底的上海马拉松,争取上海破三。而我的理疗师杨杰的意见却是,如果按照305去跑意义并不大,前30公里可以依然按照柏林的配速去跑,之后看状态,如果状态好就按破三去拼。易居跑团的“小教练”郭晨光认为我肯定能跑进305。身边的跑友们则“起哄”者居多,叫我继续PB。至于我自己,内心深处有破三的想法,但理智上觉得之前在柏林已用尽洪荒之力,可能没法连续爆发两次,就这样在摇摆不定中度过了这两周。经过了漫长的纠结,直到出发前一天我才拿定主意:前30公里用整体比柏林慢1分钟,也就是每公里比柏林慢2秒的配速去跑,到30公里时再根据实际状态决定最后12公里如何跑。
◆ ◆ ◆
24小时的停留,回忆满满
北京时间10月8日上午11:40的航班出发,由于出发航班延误,下飞机时已是当地时间10月8日下午2点(北京时间10月9日凌晨3点),回来是当地时间10月9日下午2:50(北京时间10月10日凌晨3:50)的航班,我在芝加哥满打满算也就停留了24小时,也许我是国内最晚出发、最早回来的参赛选手了。出关时,老美检察官问我在芝加哥呆多久,我说一天,他奇怪地看了我一眼,问来干吗?我说跑马拉松,他就低下头盖章了——在他看来这也许是唯一合理的解释了。
到达当天下午领了参赛包,晚上和跑友小聚后,我20:30(北京时间9:30)就休息了。由于我不倒时差,很难入眠,基本都是每小时就醒几分钟,直到早上4:30(北京时间17:30)正式起床,吃早饭,排空,做各项准备,看时间还早又躺下休息一会儿,磨磨蹭蹭后6:00(北京时间19:00)出了酒店,慢跑2英里,顺路与跑友汇合。路上,我遇到了百马大叔田同生老师以及他带领的中国跑团。与我合影后,田老师指着我跟朋友随口一说:“这是今天要冲258的选手”。没想到田老师真成了预言帝。
7:00(北京时间20:00)进入赛道。就在起跑前约10分钟,一位网上认识的芝加哥华人跑友“风云再起”找到了我,他有248的水平,但这次他把芝马当成训练课来备战一个月后的纽约马拉松,决定前32公里以我的410-415配速来跑,于是他就成为了我在芝加哥马拉松的“兔子”。
7:30(北京时间20:30)发枪,我们B组用了一分钟多过了起点线。像所有六大满贯赛一样,A组B组选手的水平都很高,一瞬间都撒开腿狂奔,芝加哥的城市道路上很快布满了大长腿。前半程,我以计划中比柏林略慢的配速完成,感觉还不错(前半程柏林马用时1:28,芝马用时1:29)。
芝加哥马拉松的一大特点,就是义工特别到位,1万名义工服务不到4万名的跑友,达到1:4。补给站安排尤其专业,分别为前半程10个(每2公里设一个)、后半程13个(每英里设一个),且在赛道左右两边都有分别设立,这非常少见。而且单个水站绵延长达200米,前一半是能量饮料,后一半是清水,确保每位选手都能喝到。20公里后,我几乎每个水站都进(除了最后41公里处),先喝能量饮料再喝水,到终点称重发现只轻了一公斤,说明全程补给都很到位。
芝加哥马拉松的强大补给站,前一夜就完全准备到位。
27-28公里处我感觉到了一些压力,咬牙坚持。32公里时,陪跑的跑友加速前行了,离开前告诉我:继续紧跟300的兔子(美国的官兔特别稳定,每公里误差都控制在1-2秒内),我努力一跟竟然也就跟上了,并未出现柏林马35公里后明显掉速的情况,一路紧跟到了39公里。最后3公里兔子似乎略有加速,我被拉开三四十米,但依然眼看前方紧跟着,没有再被拉开。当时看了眼时间,这最后几公里即便按照我的最差水平,破三也是板上钉钉了,此时整个人就完全放松了。
我冲线时,格兰特公园内的终点线计时钟正好显示2:59:58,减去我出发前的一分钟多,我的净成绩是2:58:37,当时都不相信自己真的破三了。冲线的那一瞬间的愉悦、兴奋之情是很难用语言来描述的,回来看到芝马官方更新的冲线照片,我面带笑容,看上去整个人都很轻松。赛后一查,我全程平均心率是156,远低于柏林的170,只有7-8公里、27-28公里这两段心率超过了160,这两段应该是碰到了一点小极限,但很快调整过来了。
由于还要赶回国,我没有在终点多加逗留,花了半小时走回酒店,12:00(北京时间1:00)就出发奔向机场。这时马拉松还未结束,还有很多路段依然封着,直到飞机起飞时,比赛才刚到官方关门时间。
我在芝加哥的24小时
美国中西部主要日报之一的《芝加哥论坛报》对本次马拉松做了大篇幅报道,并刊登了选手成绩。
◆ ◆ ◆
破三的关键,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之所以一周后才写比赛心得,是因为我觉得这场比赛带给自己太多有效的经验,用了一周时间慢慢总结,在此与大家一起分享。首先就是前面提到的前半程控制配速,我吸取了柏林马刚开始跑就过快的教训,在芝马前半程略微控制了速度,保存了体力,从而避免了柏林马后半程明显掉速的情况,保证了平均4’14’’的配速,才能跑出258的成绩。但有一点要提醒一下,一场比赛实际跑下来不可能正好42.195公里,总要多跑约400-500米,所以实际配速在4’10’’-4’11’’左右,打算破三的跑友得按这个配速来训练。
我的柏林马、芝马两赛各阶段配速对比
此外,这次破三还有几点经验要和大家分享:
1.充分的信心
赛前的信心
之前柏林马拉松离破三一步之遥的成绩,给了我巨大的信心,知道自己的能力已经达到了。
赛中的信心
在芝加哥,由于前30公里总体慢了1分钟,保存了体力,体感更轻松,整个比赛的信心也很足。
信仰的信心
我是虔诚的基督教徒,跑步过程中始终不忘祷告,尤其是后半段遇到压力时祷告的频率更高。通过不断祷告,我有了更多的信心。
朋友们给予的信心
我是带着跑友们满满的祝福和鼓励跑完了全程,比如田同生老师的神预言,跑友“风云再起”的叮嘱,带伤比赛的小卡在被我超过后说“PB!”,易居跑团的张兆娟也给我鼓劲祝福我“PB”。
有个小插曲,芝马路线经过了唐人街,恰好是最容易疲惫的22-23英里处(即35-36公里处),有很多华人在赛道两边给选手加油,前外交部发言人,现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洪磊先生也在其中。看到了熟悉的舞狮,母语“加油”声响彻耳边,人就一下子鼓起了力量。
在此,我要感谢跑友们,和所有为我加油的陌生人。你们带来的正能量,给了我极大的信心。
在唐人街遇到熟悉的明星脸,原来他就是曾创造了一系列外交部神语录的洪磊先生。
2.彻底的放松
精神放松
赛前我对自己说,就算这次不破三也没关系,很快就是上海马拉松了,在自己的主场,还有私兔,破三可能性更大。另外,柏林刚跑完,大家对我的要求和我对自己的要求也都不那么高,这让心态轻松不少。
身体放松
不倒时差是身体得以放松的最主要原因,这让我的休息时间更充沛。去时飞机上睡了约7小时,到了芝加哥又休息了7小时左右,实际赛前共休息了约14小时,比以往任何一次赛前睡眠都要充足。比赛完回到上海是北京时间晚上六点,休息充分的我直接回了公司,一点工作也没有耽误。
3.不能忽视后勤保障
科学的补给
和以往一样,我在赛前一天、比赛当天都喝了自配的运动饮料,吃了清酸丸来协助身体尽快分解乳酸。赛中20公里、30公里处各服了一颗盐丸。更重要的是,我吸取了柏林的教训,这次多准备了一只能量胶,也调整了能量胶的服用时间。就是这多出来的一只,让我最后的12公里跑得特别轻松(也许是心理作用,但我的身体确实感受到了)。
我两次比赛服用能量胶的时间点
柏 林:赛前15分钟 / 14K处 / 24K处 / 34K处
芝加哥:赛前15分钟 / 12K处 / 21K处 / 30K处 / 35K处
我自备的运动固体饮料和能量胶
另外,上文提到的芝加哥补给站,即科学又到位,可以说是补给站中的战斗机,相信也对包括我在内的选手起到了一定帮助。
熟悉的装备
在之前的柏林马,我带了平时健身房穿的训练鞋,避免了足底筋膜炎的困扰。这次我依然完全照搬了柏林马拉松的装备,衣服、鞋子都是最熟悉的。
调整与恢复
从柏林马到芝马的短短两周里,我第一周主要在做自我调整,缓解疲劳,第二周的第一天完成半马强度训练,芝马前三天的周四训练课上仍按往常完成了1组6K的马拉松配速跑和2组1K的间歇跑,从训练到调整都比较充分。其间理疗师杨教练也起到很大帮助,柏林一回来他就帮我做了理疗,去芝加哥出发前一小时又做了一次理疗。
◆ ◆ ◆
不拼跑量,科学训练,事半功倍
马拉松跑进330就就可以被称之为“高手”,破三后就可被称作“大神”,于是我也成为“马拉松大神”了。
但和其他大神相比,我的跑量、强度都要少一些。因为工作繁忙,我一般每周跑65公里左右,每月也就260-280公里,即便是跑得最多的9月也没超过300公里,一般配速也就在4’30’’左右,比我的马拉松比赛速度还慢些。跑量上我不能和那些动辄就每月跑四五百公里的大神相比,训练强度也和经常赛出3字头配速的大神有很大距离,那我又是用什么方式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呢?
我用的是另一种更水到渠成的方式来训练。每周不管是配速跑还是周末的LSD,最后几公里我都会按照马拉松比赛的要求去跑,这样无论时间长短都能基本确保训练强度。另外,我确保每周两次练深蹲、练核心力量。我实际就是用一种更为科学、高效的方式破三,同样也可事半功倍。
另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是,我几乎所有的训练都按计划完成,不给自己任何不训练的理由。每周没有缺席任何过一堂训练课,周一至周五早晨七点半都会出现在健身房,风雨无阻;这个夏天的周末每天早晨5点出头我就在马路上奔跑。即使出差我也尽量选择晚上出发,这样能保证第二天早晨的训练;如果是早上出发,也会在下午、傍晚或会议、应酬的间隙抽空完成当天的训练。也许我的不断坚持,是今天破三的另一个关键。
就这样,在自己的9次马拉松,我完成了跑马人的破三梦想。今天,我仍然觉得,从高手蜕变为大神的这24小时,仍然像一场梦一样。
我的总共9次全程马拉松成绩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