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不羡浅碧深红 ——郑州市2018年三测“摩拜成功/我看阅读”作文解析
真正的平静,不是远离车马喧器,而是在心内修篱种菊。 ——白落梅
此心安处,不羡浅碧深红
——郑州市2018届三测“摩拜成功/我看阅读”作文解析
(本期作文由仵可晓老师审题、选文、点评)
作文原题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按要求作答。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前段时间,一篇题为《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背后,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的朋友圈热文横空出世。整篇文章中,作者一直用同龄人的“成功”与普通人的平凡进行对比,借此告诫人们:“不会再有匀速前进的同龄人,你要么一骑绝尘,要么被远远抛下。”在文章火爆的同时,舆论场上也是议论纷纷。
读了上面这段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联系现实和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这个众生喧嚣的时代里,信息更迭风驰云卷,消息传播也不过指尖一触。无论在大街小巷,还是地铁公交,那些曾经翻阅报纸杂志的人群,开始拿起手机,低着头,沉浸在“拇指阅读”的快捷与便利之中。与此同时,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8%,较2015年的58.4%上升了0.4个百分点。学者将之定义为“纸质书阅读的回暖”。
读了上面这段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我看阅读”或“我的阅读”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年郑州三检的作文采用了二选一的模式,第一则材料与所谓“成功”有关,第二则材料与所谓“阅读”有关。两则作文材料下都有明确的驱动任务,特别是第二则材料下规定了副标题,这些都是需要考生关注的细节。第一则材料中的“成功”、“15亿”、“同龄人”、“平凡”等关键词让人思考所谓成功的早晚与内涵;第二则材料的“拇指阅读”、“纸质阅读”等关键词指向更加明确。
综合材料,两则材料可以有以下几方面立意:
(1)参考立意:
赞同的观点:
①社会上一些人事业上的成功可以刺激另一些慵懒、懈怠的同龄人,让他们看清差距、脱离安逸,激励他们奋发图强;
②社会总会有优胜劣汰,社会竞争仍很激烈,唯有不断奋斗、追逐成功,才可能不被同龄人远远抛下。
反对的观点:
③每个人的成功标准不同,成功的定义也绝不仅仅是套现十几亿,不应将同龄人的“成功”与普通人的平凡进行对比,普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也有属于自己的成功;
④每个人的生活观不同,金钱不是衡量幸福感的唯一标准,金钱也不一定能带来幸福,普通人也有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综合的观点:
⑤每个人的成功都需要具备各种因素,而且成功的早晚也不同,不应以此制造焦虑和恐慌;
⑥成功无法复制,时代需要创造,只有保持自己的人生航向并不断努力,才能不被时代抛弃。
(2)参考立意:
“我看阅读”或“我的阅读”:
①纸质阅读有其自身的优势,因为纸质书籍更具质感和体验感,更能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享受到阅读的愉悦;
②拇指阅读因其快捷与便利而广为盛行,正是因为此种阅读方式契合当今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给人们的阅读带来诸多便利;
③纸质阅读和拇指阅读两种阅读方式各有千秋,二者在营造书香社会的过程中相得益彰,不应偏废。
对比两则材料,不管是“成功”还是“阅读”都是学生经常接触的,相关类似的高考题和检测题还历历在目,所以相信不管选择哪一方都不会一筹莫展。而想要写得深刻切实,私以为第一则材料更好发挥;想要写得优美隽永,第二则材料更好点缀。
清源护心,烈火燃志
郑州七中2018届高三20班 赵新立
当我们环顾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同龄人的惊艳成就总是令我们难以自视。最近《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后,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一文令无数人对自己汗颜,而身为青年的我们,是否也应叹息自己不如扎克伯格,哀声于自己不敌武亦姝?答案是坚决的,不能!
于这繁杂的世界,有的人运气极佳,因此年少有为,一骑绝尘,而更多人是出身平凡。作为众多平凡青年的一员,我认为我们应用一股清源护住浮躁的内心,用一团烈火,燃起奋斗的意志。
(本篇文章采用两段式开头。第一段快速进入材料,并联系自身,鲜明自己态度;第二段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照应题目,并引出下文的“奋斗”,既观点鲜明,又有过渡作用。)
苔花如米小,从不艳羡他人妖娆。
我们在众多的同龄人之中,确如一朵小小的苔花,没有酷炫的才艺,没有天降的好运,没有超人的天赋,有的只是一颗平凡而又不甘于平凡的内心。我们在自己的道路,不必羡慕身为同龄人的骆宾王已才负盛名,不必惊艳身为同龄人的苏轼已精通诗词书画,更不必盛情称赞身为同龄人的王勃已序八州同列,邀四海之宾。我们所能做的,只是用一汪清水护住自己的初心,不忘我们的人生理想。
青春恰自来,永远关注自己奋斗。
我们不能沉溺于羡慕同龄人的一骑绝尘,青春尚在,我们仍需前进。茅盾曾言:“青年啊,你们肩上的担子一天重似一天,你们的生命之火应燃到那不懈奋斗的道路上去。”我们虽不能像摩拜创始人那样套现十五亿,但我们可燃生命之火去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倘若青年们将自己的生命之火燃到虚幻的享乐道上,那么祖国的复兴大业由谁来接班?社会的繁荣发展由谁去创造呢?我们所能做的,是用一团烈火燃烧志气,为人生理想不懈奋斗。
(中间四段为论述的第一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并化用袁枚《苔花》诗作为分论点段,“苔花”段论述个人即使平凡但不必羡慕,“青春”段论述处于青春的少年也有自己的奋斗。这一部分以平凡人的奋斗反击了所谓15亿成功人生的浅薄。)
同龄人的成就将你远远地抛在了赛道的后面,但你的初心、你的斗志可以将更多的同龄人抛弃在后面。一朵如米粒般大小的苔花尚且相信自己能如牡丹般盛开,难道青年们应当仅仅甘愿当一个被同龄人超越的落后者吗?
我们虽平凡,但仍要用清水护住内心,不骄不躁,不气不馁,以平和的心态迎接生活;仍要扬青春之帆,与经验奋斗,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因为青年是人生之春,青年是人生之王。
(这两段作为论述的第二部分,采用问答形式,照应标题和论点,阐述平凡的奋斗人生需要初心和斗志,需要平和和进取。)
霍金曾言:“即使我身处果壳之中,我仍以为自己是宇宙之王。”而我却要说,即使众多青年同龄人一骑绝尘,我仍以为自己是人生之王。
(结尾段引用霍金名言,又用材料中的“一骑绝尘”,既照应前文,又回归材料;最后以“人生之王”升华主旨。)
仵可晓老师点评:
整体而言,本文立足材料,观点明确,论述充分,结构完整而紧凑,语言平实而不乏好句,加之考场作文书写整洁美观,是一篇符合要求的优秀作文。
此心安处,不羡浅碧深红 ——给自己的简札
郑州七中2018届高三15班 李佳雪
亲爱的长亭君:
展信佳。
前几日朋友圈有篇热文,讲起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同龄人的“成功”,普通人的平凡,诸如此类。我明白你的不解与失落,对那些热衷功成名就的“拼博”的人的不解与不能苟同而致的孤独失落。无妨,正如你所说,人生之淋漓,当在于探求自我价值的逆风展翅,与独守自我价值的从容不迫。
何谓成功?退却浮华,探求内心的真实自我是成功。
白落梅曾言:“真正的平静,不是远离车马喧器,而是在心内修篱种菊。”你看到身边的人衣着明艳,功成名就,在万众瞩目的境地向世界宣告自己的成功。你该艳羡,但也不该。羡慕是别人通过努力达到自己的目标,你却还没;不该,是因为每个人的成功各不相同,何苦强加别人的意愿于己身,徒增烦恼呢?须知,不论是马云、任正非,或是莫言、村上春树,他们皆是在自己热爱的领域执着探求,才换来领域中的清名。倘若只关注浮世盛名,盲目追逐,失本心、缺理想的追求不会成功。
故培根有言:“探窥自己的内心,然后发现一切的力量在你自己。”也只有不断探求内心的你,才能平静面对车马喧嚣 ,正如叶嘉莹对诗歌追求内心的清修,宋濂敝衣来去,从容自如。明内心所思所想的奋斗才不会误入名利场,竹杖芒鞋,余心所善,又何尝不是成功?
何谓不凡?努力守望自我价值,亦是不凡。
“你需寻得你所爱,并为之守望。”留芳名百世难求,或许有些人注定名不见经传,便真的毫无价值吗?面对官场名利,陶渊明采菊东篱,高唱“曷不委心任去留”,不羡浮荣;李白畅饮山水间,吟着“安能催眉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意气风发!有人汲汲营营为富贾一方,为权势滔天,与渊明、李白相比,到底是平凡,还是不凡?
世上“平凡”之人千万,每个敢于追求梦想、敢于认清自我的平凡人,都在世界的不同角落各自努力着。或许没有举世瞩目的耀眼光芒,但从容地守护自我价值的你,足以为自己的不凡热泪盈眶。
苏轼说“此心安处是故乡。”历尽千帆,感谢探求价值与独守信仰的自我,在乱花眯眼的纷呈世界里,此心安处,从不羡澄碧深红。 长亭君 2018年5月
仵可晓老师点评:
本文的角度比较新奇,采用信札的格式,且是写给自己,以一个局内人的身份阐述对材料中事件的看法,易于剖白内心,抒发感情。文章立足材料,立意明确,开门见山引述材料,亮明观点。结构明晰,采用对照结构从两个方面阐述自己对“成功”和“不凡”的看法,分论点自问自答,照应开头的总论点,完整而紧凑。结尾照应标题和开头。语言方面,既有多处的名言和诗句的引用,又有对词句的锤炼。一些词语,如“浅碧深红”、“逆风展翅”、“竹杖芒鞋”、“余心所善”等,使文章带有一种诗意的从容,提升了文章的格调。
考场文赏析(二)
轻翻纸上岁月 慢淌青春流年
——我的阅读
郑州七中2018届高三11班 董耀智子
当轻薄的机器取代了那份厚重,当发光的屏幕带走了那丝墨香,我仍沉浸于纸质阅读,爱那柔和的触觉,微甜的嗅觉与厚重的感觉。
我的阅读,是泛黄书页的片片柔和。
卡夫卡曾言,“书必须是用来凿碎人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我想,相较于电子阅读器的轻薄冰冷,厚重的纸质书,才更有温度,更能融化我心中的冰洋。当我翻动书页,纸张的声响带领我穿过滚滚红尘,走向仓央加措的白鹿踏雪、走向梭罗的瓦尔登湖、走向戴望舒寂寥的雨巷;当我目于泛黄的书页,纸张的颜色引我与庄周的蝶翅共飞舞、与苏轼的海棠共无眠、与柳永的杨柳共依依。
张张泛黄书页,是我十数载阅读最柔和的陪伴,也终成我心中最割舍不掉的温软深情之处。我的阅读,永远与书页相伴。
我的阅读,是淡淡墨香的丝丝浸润。
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当拥有诗意的世界。”我想,相较于发光的屏幕,纸质阅读的淡淡墨香,更能为我造就诗意的世界。在这墨香浸润中,我更领略汉隶的飘逸,更理解宋词的优美,也更能在明末小品式的文字中,嗅得一丝江南的荷香。墨香令我远离当世芜杂,静下心来品味“春日迟迟,采蘩祁祁”的明媚,听取“七月在宇,八月在野,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的自然之声。
丝丝悠久墨香,携千载清丽,氤氲于一方书桌,是我阅读中最诗意的向导。我的阅读,永远与墨香为伴。
我的阅读,是字字珠玑中的点点成长。
毕淑敏曾说,“与书隔绝的日子,心无家园。”诚如斯言,纸质书籍,为我搭建了最坚固的精神家园。《礼记》告诫我“君子之交淡如水”;《邶风》高吟的“谑浪笑敖,中心是悼”震我耳目,给我“泰山崩于前我自岿然不动”的沉稳;张岱临终一叹“劳碌半生,皆成梦幻”使我立于光怪陆离之世而永存光风霁月之心;史铁生一言“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引我扶轮问路,寻自己心灵之安适所在。
字字珠玑耀目,搭建了我永恒的精神家园,也成了我成长中最击心灵的警言。我的阅读,永远与白纸黑字为伴。
我的阅读,让我做自己的盘古,用阅读的巨斧开辟鸿蒙,用一生经营一方天地,永远与纸张墨香为伴,永远与纸质阅读为伴。
匆匆足履向远方,
青书矢志伴我侧。
轻翻纸上一片柔,
慢淌流年朝未来!
仵可晓老师点评:
这是一篇很有诗意的文章,从题目开始,整篇文章不断传达给我们的就是纸质阅读是一种诗意的精神阅读。本文开头部分用“轻薄的机器”、“发光的屏幕”代指拇指阅读,用“三觉”来形容纸质阅读,从而亮明自己的观点。接着从“三觉”的角度分别铺陈开来,阐述“我的”纸质阅读带来的感官与精神的审美享受,佳词、名句以及整句的使用让文章语言精炼而不累赘、诗意而不繁复,从中可以看出学生良好的阅读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且在论述中提到与拇指阅读的比较,从而照应材料,没有跑偏。结尾部分采用盘古开天地的比喻,让文章进一步升华,最后的小诗更是给人一种诗意隽永的感觉,又巧妙点题,完美地结束整篇文章。
墨香书卷诵情怀 ——我看阅读
郑州七中2018届高三20班 赵居甲
在数码与科技勾勒的现代生活中,电子屏幕中的文字好似成为了时代的宠儿,而那传承了千载的书卷在时代的冲刷下,只氤氲淡淡的墨香……
是的,在当今众声喧哗、风驰云卷的时代中,电子阅读无疑是大势所趋,但文字的情怀被湮没在冰冷的屏幕后,思想的火花被阻隔在虚拟的天堑中。深窥电子屏幕,闪烁的文字是否还会引起情感的共鸣?逝去的墨香是否还会点亮血脉的传承?在日渐浮躁的生活下,我更愿撷一缕墨香,诵书卷情怀。
一、血脉的吟唱
墨香书卷,中华血脉深处的吟唱。
万古更迭,历史的轨迹谱写于书卷中,这是《春秋》、《史记》、的墨香;百家争鸣,思想的火花闪耀于书卷中,这是《论语》、《战国策》的墨香;春花秋月,诗人的情感交融于书卷中,这是《诗经》、《楚辞》的墨香。这些千秋著作,无不是先人们呕心沥血、一笔一画刻在竹简上,进而活字印在蔡伦纸上才得以流传。其中蕴含着华夏五千年的传承与结晶,而这些典籍只有通过纸质阅读,才能够细细品味其中的精髓。
作为当代青年,身处科技腾飞、车水马龙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更需要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沉静下来,吃透纸背、深入思考,去聆听中华血脉深处的最强音——书卷的吟唱,并和先人对话,以寻根求本、回到原点。
二、情怀的共鸣
墨香书卷,中华青年情怀的共鸣。
走进书卷,我们欣赏陆游“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的激昂情怀;细嗅墨香,我们汲取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修身情怀;圈点丹铅,我们恭学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责任情怀。白岩松曾言:“书中的情怀,蕴含着国家与民族的灵魂。”我想是的,纸质阅读引领我们走进书中的世界,去深入思索其所蕴含的世间沧桑;而电子阅读只停在刺眼的荧屏上,难以穿过时间的隧道。因此,我们应遵从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有所选择,有所改变,让书卷之美萦绕在我们的心间,引起情怀的共鸣。
“纸质书阅读的回暖”无疑是令人欣慰的,但我也相信“回暖”的不仅是纸质书,也是中华青年的情怀与精神。在回到原点之后,我们将携情怀踏上新的征程,放飞梦想!
墨香的汇聚令人升起暖意。我坚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墨香会逐渐积聚,进而郁郁蓬勃,迸发出中华民族的不朽情怀!
仵可晓老师点评:
本文观点明确,倾向于纸质阅读,采用小标题建构文章结构,条理清晰,语言优美。开头部分佳词好句的运用已可窥见学生不俗的文采,采用问答式直接亮明观点。中间两个小标题分别从“血脉”和“情怀”两个方面讲述纸质阅读在现今社会的意义,有对中国文学历程的阐述,也有对古今人物情怀的概述,更有对当今纸质阅读回归的倡导。脉络清晰,论说充分,洋溢着少年学生对阅读的喜爱。
仵可晓,优秀青年教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执教于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热爱语文课堂,教法新颖灵活,深受学生喜爱。读书造就真实的人,写作出乎真实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