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成长之路(41)
四十一、痛定思痛
有必要认真反思一下这支队伍两年多来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教练员方面,李耀先的问题主要是:没有统盘的计划,没有坚强的信心,没有独立的管理,没有以身的作则。不公平,没威信。
李耀先竞选主教练时主要强调的是技术层面,比如中国女排发球不好,一传水平下降等多方面。但是,上任两年多这两个方面不但没有改观,反而更加不如从前了,可见训练水平确实不高。后来他又提出口号:我们要追求高度。但是舍去1米89的主攻姚红,而重点培养1米88的副攻李月明;不去培养1米84的周红而是顺水推舟的使用1米77的巫丹;不去让弹跳优秀的新人李国君,赵红在大赛上出场,而是继续使用弹跳已经下降的候玉珠、杨晓君。不是说要新队员全面替换老队员,至少你这两年要有个清楚的计划,不能是打那算那,对付着往前走吧。
两年多来,一遇到古巴就是恶梦,打的自己信心全无。古巴队此时确实强大,但是也没有强到无懈可击的地步,中国队的防守和快攻打出来,发球威力起到作用,拦网时静下心来对上节奏,还是完全可以与其周旋一番的,胜负绝非一边倒的地步。但是,教练自己都没有了自信,结果带来的恶果是,全队没有了那种独步天下的霸气,关键时刻顶不住了。
对其他各队也没有准确的判断,奥运会之前的苏联之行,中国队的成绩不错,又听到古巴队退出奥运,立马就沾沾自喜起来,可是却没有敏锐的捕捉到苏联、秘鲁包括日本诸队对大赛的精心准备。中国女排不能说没有大赛经验了,不能说不清楚世界大赛与国际一般性比赛的巨大区别了。但是,事实证明李导就是在赛前忽视了这些必要的判断和应对措施,这些应该做的工作没有做或者说是没有做到位!所以,才会在奥运会上一而再,再而三的把队伍带崩溃。
早在1986年,时任国家体委副主任的荣高堂就清醒的提出过要“摆脱袁伟民”这个观点。从之前大量的资料显示,从1976年组建新一届中国女排开始,从中国女排的崛起,到夺冠,直至五连冠,都明着暗着离不开袁伟民的作用。1986年初邓若曾突然辞职,无人敢接手这个摊子,不能不说是具体体现出袁伟民创造的辉煌让其他人却步的真实写照。最后只能由袁的亲传弟子张蓉芳和郎平匆忙顶上,而实际上幕后的指挥权依然是在袁伟民手中。甚至有传闻,当年拍板决定李耀先帅位的,也正是袁伟民本人,理由就在于:李很听话。不管这个传闻是不是真的,至少李如果坚持自己的想法就算当不上中国女排的主教练,也不会造成后来他虽然当了主教练却控制不了球队的局面。
说袁伟民是影子教练的说法并不公正,虽然,有很多资料显示袁很关心这支球队,但是,身为主教练的李耀先如果自己做事坚定一点,依赖思想少一点,或者主动和袁伟民多沟通,敢于向袁伟民说真话,讲实情,以袁伟民如此成功的教练经历,以其贵为国家体委副主任的身份,以其仕途上正在蒸蒸日上的势头,他也未必愿意事事都插手,也未必会事事插的进手。
对于队员的使用方面,有说法是李想用苏惠娟打主二传,但是袁坚持要用杨锡兰,所以,李动不了袁的核心,还得罪了杨,使得场上场下形不成共鸣。这事真怨不得旁人,杨有严重的膝伤是事实,杨全方位的能力高于苏也是事实。但是如果杨和苏争首发,就不会有杨主动要求退役的情况。袁器重杨是事实,因为杨确实大局观强,场上核心明显,说袁不允许李让苏打首发却没有道理。袁清楚杨的身体情况,留下杨的目的是让她带带队伍,稳定军心,并非不能让杨打替补。但是,李自己没有处理好这些关系,他服从袁伟民,以至于首发队员都不敢调整,以至于全队的战术套路都不敢有创新,这和袁的影响力有关吗?他和老队员之间有不一致的地方,他自己不主动尝试做深入而艰难的沟通,反而依赖袁出面来协调,这不是亲自交出了队伍的主动指挥权了嘛。
袁伟民自己也明确说过,候玉珠状态不好,可以退回省队嘛。这时,李耀先反而不敢这么做,别说退回省队了,大赛时,连首发都不敢给实力已经明显领先,年纪更小的李国君,甚至不敢给他重新选回来的袁时期的老队员汪亚君,这还能怨谁呢。
奥运会前的准备会,袁伟民是参加了,但是是袁不请自来,还是李自己没有底气而非请他而来呢?李说袁在准备会上说的很细、很全,为什么到了比赛中出现了准备会上出现的困难,主教练就不按照准备会上很细、很全的要求来布置呢?这又能怨到哪个呢?
李耀先处理事情不够公平,突出表现在练的不打,打的不练,伤害的是全队的积极性;包括之前提到的生活小节不注意,的确难于在一批声名显赫的老队员面前有威信,因此在临场指挥与调度方面更加无所适从,这只能说自己不能严以律已,当然也就难以做到严格管理队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