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产业供应链优化探讨
茶园生态化建设模式,涵盖茶叶品种、栽培、土壤、植保、加工、营销、品牌等各个领域。秉承以人类为中心的理性生态伦理学思想,集成生物技术,为复兴国茶产业而努力。
摘要:目前茶产业供应链上各主体之间联系不强,协调性差,架构不合理,只有渠道商获利最多,茶叶加工厂紧随其后,而位于源头的茶农却获利微薄。本文从茶农收益视角出发,通过剖析我国茶产业供应链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茶产业供应链稳定性的提升及其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茶行业应当重视供应链管理,通过有效的组织模式和管理手段,实现供应链各个参与主体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实现整个供应链效益的最大化,忽视任何参与者的利益都有可能导致供应链管理效率低下,从而难以保证高品质的茶叶的供给,本文基于茶农收益视角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信息共享平台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的收集分析与传达是商业竞争的有力武器,信息产生着价值,依靠政府的专项基金和产业政策的推动,充分发挥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作用,不能再以传统的链式思维,孤立地看待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而密切关注端到端的数据采集、共享、分析和优化,构建基于互联网、物联网等的茶叶供应链信息平台,形成并利用茶叶生产和经营各环节的大数据,实现政策、市场、科技、金融、保险等信息透明化,并将平台及时推广至茶农,协助做好生产规划,提高茶农抗风险能力;学习最新茶叶生产技术,提高茶农综合素质,提高茶叶产品品质;把握消费者消费趋向,生产适时对销产品,创造茶叶销售新高峰。
2.完善合作社机制,发挥群体效应
茶农专业合作社应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管控合作社茶叶来源,杜绝成员私自将外来茶青混卖的行为;与专业茶叶协会、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技能培训,提高茶农综合素质;组织合作社资深技艺传承人开展制茶技术传、帮、带培训,培养新生力量;定期公开合作社资金状况、经营活动等,坚实信任基础;改善茶叶合作社的利益分配机制,创建所有成员的账户档案,不论是经营收益还是政策收益都应根据规定量化均分给各个成员,用利益紧密联结合作社每个成员,增强成员的主人翁意识,拒绝只想搭便车而不作为的行为,维持合作社的稳定,使茶农专业合作社可以为茶农提供最充分的服务。
3.订单式生产,强化契约合作
茶叶生产是一项受天气、灾害等外界因素影响较大的产业,不合时宜的天气变化和灾害都会对成茶的品质造成巨大的影响,再加上茶叶供应链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导致茶叶价格波动、茶叶销量不稳定,这对抗风险能力极弱的茶农会造成极大的损害,影响供应链的稳定。若茶企在茶叶种植生产前就与茶农签订协议,达成共识,一方面对于茶农来说,可避免过多的生产导致茶叶价格下降或者过少的生产导致错失盈利,也不必因不擅长制定生产计划而造成损失,只要认真管理好茶园即可;另一方面对于茶企而言,可以依靠其对市场的洞悉,提前定好货源,不必到繁忙的茶季时再费功夫找寻茶叶,还能根据销售需要,向茶农定制符合要求的茶叶,尤其是对于电商企业而言,这可避免“前院开花,后院着火”的被动局面,不让在线上快速获得的大量订单走空,保护品牌形象与口碑。戴尔采用先接收顾客订单,再进行生产安排的直销模式,以轻资产的模式发挥信息中枢的协同与管控作用,完成从一个电脑零配件组装店到世界500强企业的跳跃。这是一个双赢的生意,而且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让茶叶供应链各节点主体各司其职,深凿每一个环节,做精做强,走向专业化、规模化道路。
4.构建茶叶流通体系,提高茶农话语权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换做茶产业也是如此,若没有安全可靠、货源稳定的好茶叶,那么,再好的营销大师也不知如何下手。作为茶叶供应链的核心,茶叶企业应当重视茶叶供应链的管理,不仅要建立专业的茶叶供应链管理部门,还要领悟到供应链管理的精髓,充分发挥供应链管理的作用,与政府、茶叶行业协会、茶农合作社等通力合作,构建线上线下互动的茶叶流通体系,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做好茶叶溯源标签,助力解决茶叶假冒伪劣销售问题,提高茶叶流通现代化水平。茶叶流通体系的成功构建将巩固茶农的茶产品向下游流通的通路,同时避免过多的流通环节压缩茶农的利益空间。茶农一方也不应仅是作为供应链管理的被动存在,应主动与企业寻求合作,掌握一定的话语权,才能在新时期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5.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支持与监管同步
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政府适当干预有助于茶产业的良性发展。政府可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茶产业供应链各节点主体的正当利益,加大对劣质不安全产品的打击力度,杜绝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以免损害人民身心健康和茶叶行业的声誉;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效担保品范围,使合作社拥有或间接拥有可抵押资产,缓解合作社融资难的状况;采用鼓励手段,对于组建茶农合作社、茶叶专家下乡支农、茶企构建茶叶流通体系等行为给予支持,如政策倾斜、财政补贴、颁发奖章等,提高茶农竞争力,激发茶产业供应链的活性。同时,要加强对政策扶持的监管,收回“假、空、伪合作社”的优惠并加以惩处,避免善政出恶果,让投机者侵占国家资源,却使真正的茶农享受不到优惠。此外,还应加大对企业违约的惩处力度,嘉奖企业诚实守信的行为,营造良好的商业氛围,避免发生大企业以大欺小、压价茶农的事件。
6.跨界协同,搭建无界零售平台
当前茶产业产能过剩、走势低迷已成为常态,茶产业链各主体,尤其是茶农,纷纷投身电子商务,走上自产自销道路。但其参差不齐的茶叶质量和个人素质加剧了茶叶市场的混乱,加之消费者对茶叶的品质缺乏相应的了解,易被引导,但不甘心被牵着走,便去寻求替代品,从而错失了诸多客户。茶农下海的现状堵不如疏,因此在政府的支持下模仿“58同城”等人才中介平台管理模式建立无界零售电子平台(网上商城),茶农注册为会员即可进行销售,质检部门严格抽检提供安全保障,组建第三方专家茶叶审评团,为上架产品划分等级,茶农依据茶叶等级和文化创意等定价,让即使是外行的消费者也可轻松买到高品质的放心茶。同时,茶企在检验公司资质后也可注册会员,在平台上寻找货源,不同于消费者,茶企可凭借大进货量获取批发价。
全茶产业供应链各主体应通力合作,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和无界零售平台,完善合作社机制,强化契约合作,构建茶叶流通体系,同时政府也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监督,给予政策扶持,财政投入,为茶产业健康、高效和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