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论理:霹雳车扬威官渡(内有自制投石车两种)

整理、编写/张虎岗

正文共: 1539字 16图    预计阅读时间: 4分钟

故事概要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经过黄巾起义的冲击,东汉王朝已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天下群雄割据,在中国北方大致形成了袁绍与曹操两大军事集团。

公元200 年,袁、曹拥兵相持于官渡,展开决战,史称官渡之战。袁绍初战失利,锐气受挫,于是变分兵进击为结营紧逼,企图以优势兵力迫使曹军决战。袁军依托沙丘修筑工事,东西计有数十里之长,形成了与曹军对峙之势。为了削弱曹军的力量,袁军在其营中修筑土山,造高橹(古时军中用以侦察、防御或攻城的高台),以众多的弓奇手居高临下,在橹的防护下向曹营发射箭矢,使曹军在一段时间内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图片来源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三国演义之十八战官渡》

为了稳定防御态势,打破袁军的远战优势,曹操集中了一批能工巧匠,造出了装有轮子的抛石机——霹雳车(又称抛车、投石车、发石机等,是在一个木架上一轴,轴的中间穿有韧性的一根长木材作炮杆,杆的一端固定一个用绳索的皮窝,另一端结上几十条到上百条绳索。在使用时,将石块放在皮窝内,很多人一齐猛拉绳索,石块就被抛向敌方),并且利用夜色的掩护和有利的气象条件,突然在袁军营垒前展开。顿时,无数石弹飞人袁营,坚固的高橹被砸得粉碎,大量弓弩手中弹丧命,小土山顿时成了打击的大目标,袁军的坚固工事损失惨重。可以说,霹雳车为官渡之战中曹军的胜利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图片来源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三国演义之十八战官渡》

物理来了

如图所示是古代战争中的“大炮”——抛石机,用它把大石块抛出去,打击远处的敌人,它实际是一个 (  )

A.费力杠杆    B.等臂杠杆

C.省力杠杆    D.斜面

自制投石车

近日,小儿累日看《三国演义》连环画,各种问题层出不穷。看到《战官渡》一册,问投石车是什么;后又翻《实验趣味大百科》,看到阿基米德制作投石车,要求按图制作。制好后,效果又不好,弹力过小,难以回弹,又在中段加了一个橡皮筋,效果很好,是下面的第2种。第1种原来是靠人力下拉实现投石,后来加上橡皮筋,作为动力。但是装石时,还要手往下按,如果再改进,这里也可以像第2种一样加一个绞盘。

出处探源

1

八月,绍连营稍前,依沙□为屯,东西数十里。公亦分营与相当,合战不利。时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绍复进临官渡,起土山地道。公亦于内作之,以相应。绍射营中,矢如雨下,行者皆蒙楯,众大惧。

---《三国志·魏书·武帝本纪第一》(陈寿撰  裴松之注)

2

连营稍前,逼官渡,合战,太祖(曹操)军不利,复壁。绍为高橹,起土山,射营中,营中皆蒙楯,众大惧。太祖乃为发石车,击绍楼,皆破,绍众号曰霹雳车。

[注]《魏氏春秋》曰:以古有矢石,又《传》言““旝动而鼓”,《说[文]》曰“旝,发石也”,于是造发石车。

---《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第六》

说明:1、2文中,“公”、“太祖”指曹操;“绍”指袁绍。

3

袁绍驱兵掩杀,曹军大败,尽退至官渡。袁绍移军逼近官渡下寨。审配曰:“今可拨兵十万守官渡,就曹操寨前筑起土山,令军人下视寨中放箭。操若弃此而去,吾得此隘口,许昌可破矣。”绍从之,于各寨内选精壮军人,用铁锹土担,齐来曹操寨边,垒土成山。曹营内见袁军堆筑土山,欲待出去冲突,被审配弓弩手当住咽喉要路,不能前进。十日之内,筑成土山五十余座,上立高橹,分拨弓弩手于其上射箭。曹军大惧,皆顶着遮箭牌守御。土山上一声梆子响处,箭下如雨。曹军皆蒙楯伏地,袁军呐喊而笑。

曹操见军慌乱,集众谋士问计。刘晔进曰:“可作发石车以破之。”操令晔进车式,连夜造发石车数百乘,分布营墙内,正对着土山上云梯。候弓箭手射箭时,营内一齐拽动石车,炮石飞空,往上乱打。人无躲处,弓箭手死者无数。袁军皆号其车为“霹雳车”。由是袁军不敢登高射箭。

---《三国演义·第三十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罗贯中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