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袁江《雪景册页》解析(中国古代绘画观后感系列21)

一、关于绘画的内容

这套册页绢本设色,共6幅,全部是以雪景为题的山水画,中国美术馆藏。

第一幅画《寒江泊舟》

作者在题款中写道:'到江还作水,着树不成花'。这句话就像是一句谜语,打一物,在这幅画中,肯定是指雪。画面中,天空阴暗,依然彤云密布,遮挡了阳光,造成江面上虽然没有结冰,但水色发暗,没有晴天那种波光嶙峋之感。巨大的山峰被白雪覆盖,山势经过重重山坡,逐渐低矮,直到与近景处的江边相接。在江边,一片落光了树叶的大树下,是一处简陋的院落,房屋后面还生长着一些小树。从院落到江边之间,大片的芦苇荡,被积雪压住,仅仅露出干枯的叶梢。一首客船正扬帆通过这里,船上有两个人,估计行船许久,路途荒凉,现在发现岸边有处房屋,引起了他们的注意。由于天气寒冷,山野之间更显荒凉,作者在远处山峰附近绘制了一群飞鸟,估计在寻觅食物,给画面增加了动感和生机。画面表现了冬季雪后寒冷、荒凉的感觉。

第一幅画《寒江泊舟》

第二幅画《峨嵋飞雪》

画面左上方题写'峨嵋飞雪'。画面中,高耸的山峰上积满了白雪,在山腰和山顶处,有宫殿式样的建筑,应该是寺庙。山谷间和山峰下面有大片树林,由于阴天和积雪,造成树林若隐若现。山峰的右面是水面,因为作者在那里绘制了船只,水面和天空相连,形成了水天一色的景色。这幅画显示了峨嵋山雪景的奇特撼人之感。

第二幅画《峨嵋飞雪》

第三幅画《雪霁行旅》

根据题款表明,这幅画描绘的是雪后景色。大雪覆盖了山野,虽然雪已经停止,然而天空依旧阴云密布,水色也暗淡无光。天寒地冻的天气里,一队行旅之人,正缓慢通过一座木桥,他们身后的雪地上留下了行路的踪迹;山川之间,虽然覆盖着白雪,但是树林依然挺拔多姿,山民的房屋连接成片,远处的一处拱桥附近,有一艘小船正在行驶,水边的渔网还布设在那里,这些表示,冬季里依然有生机。

第三幅画《雪霁行旅》

第四幅画《江雪楼台》

根据题款,这幅画应该是描绘了月夜下的雪景。一条江水横贯画面,对面的远山白茫茫一片,只有江边的地方,可以观察到有一大片被树木掩映的建筑群,这处建筑,远处房屋从树梢间露出了屋顶,显示房屋的高大,水边则以完整地描绘了一个精美的亭子和一艘客船。江河的这边,处于山崖边,紧靠着山崖的岸边,修建着精美的楼阁和观景长廊,其间分布着大树和竹丛,画面安排十分紧凑,与对岸的稀疏景象形成了强烈对比。画面传达了一种月夜下的安静和楼阁的秀美之感。

第四幅画《江雪楼台》

第五幅画《塞北彤云》

画面左上方题写'塞北彤云',描绘的是塞外风雪中赶路的场景。天空依然阴暗,按照题款,表明天空密布彤云,群山间积满了白雪,群山只显示了轮廓,没有使用皴法,显示积雪较厚,没有山石露出;由于表现的是塞外风光,没有画树木杂草,表示荒凉。人物刻画细致,女人骑马怀抱小孩,身材丰腴,脸面白嫩,表示她是一位少妇;男子虬髯赤面,扛枪挎刀,表现的他是一个中年壮汉,壮汉回首观望,与少妇正在前行的状态,形成了呼应。这幅画表现了荒野中的生活气息。

第五幅画《塞北彤云》

第六幅画《花落雨来》

作者题写:'万木尽如花落后,四檐鸣似雨来时',以比喻的手法,指代雪后景色。画面中间是一条斜向流来的大河,河对面是连绵的群山和繁复的山坡,那里是一片银装素裹,只有从阴暗的天空和群山的轮廓来分清它们。近景处,精美的亭台楼阁建筑于山坡之上,由于巨大的山石,和松林、竹丛、杂树的遮挡,无法看到全貌。在临水的楼阁上,一个人正凭栏远眺,长廊里还有人在走动,估计是忙碌的仆人。册页画面虽小,但是通过疏密、虚实的对比,表达了生动的雪后美景和花开、有雨的季节景象一样美好。

第六幅画《花落雨来》

二、关于绘画的技法

这六幅画的绘画风格统一,作为主体景物的山石、树木都是一样的技法。

1、建筑物画法:第四幅画《江雪楼台》和第六幅画《花落雨来》的建筑物是最为精细的部分,采用了界画技法,淡设色。在如此小的画面内,画出线条繁密、形象准确的建筑,显示了作者具有高超的界画技法。其它几幅画的房屋,采用写意技法,勾勒简单,点到为止。

2、人物画法:以第五幅画《塞外彤云》中的人物,勾勒刻画生动、设色细致,作者较好地刻画出了他们的年龄和身份特征。其它画作,则采用写意画法,简单勾勒。

3、松树和竹子的画法:勾勒枝叶繁密,再用花青加淡墨渲染。杂树则直接勾勒,弯曲的枝条,具有强烈的个人绘画特色。

4、用淡墨渲染水面和天空,烘托出积雪。

5、山石画法:勾勒出类似卷云的形状,给人以诡谲之感,用淡墨渲染山石暗部;部分山石轮廓,用浓墨复勾,以强化明暗和体积。

6、船只画法:第四幅画《江雪楼台》中的船只,形体虽小,却勾勒颇为工整;其它画作中,采用写意技法勾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