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中十句经典禅语,句句都是人生真谛
《六祖坛经》原典凡两万余字,以禅宗六祖惠能的生平活动为序,述其形迹、说法及与弟子的机锋对答,共分十品。
一、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
清净的真心原来就是佛,没有悟性自己就不能明白佛性。我知道定与慧的道理,修行定与慧这两种法门,离开外界一切诸相。
二、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
性:自性、佛性。坏:腐坏。迷:迷失、迷惑。觉:觉悟、觉醒。如果自性在,那么身心也就一定在,如果失去自性,那么身心就会腐坏。想要成佛就要在自性中领悟,不可向身外去寻求。自性如果迷失就是众生,自性觉悟才能称作佛。
三、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
念念:指内心的想法、念头,佛教有前念、今念、后念之说。无间:没有空隙、隔阂阻碍。心行平直:指持心平等、无差别。性:自我的本性。
众同道,内心能够念念通达无所阻碍即是功,持心平等、无差别的相即是德,自修的本性即是功,自修的本身即是德。众同道,功德须要在自修中体现出来,不是假借外在的布施、供养的行为来积累的,这就是福德与功德的差别。
四、师言:善知识,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
六祖大师说:众位道友,如果想要真正地修行佛法,在家也可以,不一定要去寺院。在家中修行,就像是东方娑婆世界的人心中存有善念;在寺院中的出家人若不修行,就好像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心中存有恶念。只要自性清净,就是佛性中的西方净土。
五、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
不见一法,心中如果存有无见,就好像浮云遮住太阳一样;不知一法就是执守“空知”,这种“空知”,就像虚空中的闪电虽然耀眼,却无实体。这样的知见瞬时而起而短暂显现,错执守这样的真知、正见,怎么能理解这只是方便说法的要旨?
六、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
妄:虚妄。三障:指烦恼障、业障、报障。无上智慧本来是由自性产生的,如果离开自性而向外求,起心即是虚妄。然而在妄心中具足自性清净的佛种,一心向佛,就能扫除三障滞碍。世人若能一心修道,出世或入世修行都可以。在修行中能经常反省自己的过错,就能接近佛的境界了。
七、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
色类:指各类有情众生。觅:寻觅。波波:辛勤奔波。世间众生都有自性,各自修行而不互相妨碍。脱离修行之道而寻觅其他的得道的方法,这样的话,终其一生都无法证得佛法。辛勤奔波一生而一无所得,只会让自己后悔不已。如要证得佛法,行为端正就是修行之道。
八、汝之本性,犹如虚空。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无一物可知。是名真知。无有青黄长短。但见本源清净,觉体圆明,即名见性成佛,亦名如来知见。
虚空:虚与空都是无的别名,虚无形质,空无障碍。知见:知识与见解。你的自性和虚空是相同的,没有一物可见,这就是正见。没有一物可知就是真知。你的自性是没有青黄的颜色和长短的形相,你但见本源清净,觉体圆明,这就叫见性成佛,也叫如来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