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了凡四训(2/2)

“略谈《了凡四训》”(2/2)

关于为了获得世间利益而行善,当然有一定的功利性。但也不能因此就否认这种行善对世间的利益,比如放生,无论如何确实是救助了生命;比如救人,如果是为了获得善报而救人,也没什么不妥。当然,如果救人的目的是为了控制那个人干坏事,是另一回事了。而且当自然规律和因果法则深入人心的时候,人们就会自然而然的去行善、止恶。行善最基础的还是做好自己平时的事,比如做生意的,以前坑蒙拐骗,现在知道了那样不好,转而去诚信经营;公务员由不好好服务,变得对服务对象态度好了;平时对父母态度好点,对工作认真点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命运。即使为追求名利而行善,对于普通人,也没什么不妥,看淡名利没问题,但大部分人也需要一定的名利。

当然,如果陷入更深的追名逐利中,就有了副作用,这主要还是要求自我调节,不要让自己陷入浮躁的状态。贪心本来就是恶,止恶也包括止贪。但就行善求福报本身而言,并不是说求福报就是“贪”,对于普通人而言,追求世间幸福是正常的,是不能受到非议的,只要不超过合理合法的限度也就不是贪欲,即便是宗教也不能让普通人脱离这些,甚至应鼓励普通人通过合乎法律和合乎道德的方法获得幸福(即使是居士,也不影响,当然居士的要求还要加上合乎戒律等的方法)。不努力而混日子,甚至陷入消极,恐怕也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当然,追求功名利禄要适可而止,不可过分执着,虽然争取但决不强求。看淡名利也是善,但不要因为看淡反而又陷入了消极,看淡名利和积极进取这并不矛盾,该有的奋斗也是要有的。

人生在世,过失相随。尤其在年轻时节,犹如小树初长必会有枝杈旁逸斜出,犯有过失在所难免。莫谓圣贤无过,《论语》中载“吾日三省吾身”可证,如圣明贤达所思所为皆处处切当,又何需自省呢?且夫子自道:“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可见盛德如孔子,自身达之言行如一,使心不“逾矩”,犹需多年的修养,而普通人则更应时时惕励,自省自律,方能成为一个道德高尚之人。

重要的在于人首先要有尚德之心,能够对自己的良知和理性进行拷问。

了凡的后半生,就是这样不断在改过中追求道德上的“自治”。他自承,从青年时代起,曾有过这样那样的缺点与过失,即使年逾五旬到宝坻任知县后,犹自责曾“数罹大过”,甚至“欲寡之不能”。倘客观审视了凡所说的过,实多为年轻时性情所致。以一般标准而言,也称不上什么大过失,这里更多为自刻式的说法。且看他与云谷禅师所列的种种“不肖”:“无福相”、“不能积功德”、“不耐烦剧”、“不能容人”、“时或自尊自大”、“轻言妄谈,直心直行”、“有洁癖”、“吝惜名节”而“不能舍己救人”、“好酒”等。

从以上所列看,除了道德上某些方面要求不算高之外,其余充其量应归为“年少轻狂”,或说是有魏晋遗风的放浪形骸罢了。况且,对年轻的了凡,术士对其命中定数魔咒的影响,难免会使其在生活中产生放纵而恣意的一面。

了凡生命中的重要节点是遇到云谷禅师,正是这位高僧教给了他以积功累德来改变命定运数的办法,改变了人生观和性情,成为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此后的了凡,开始了“洗心革面”,与“悠悠放任”的自我作诀别,也因之他将自己的号由学海改为了凡,以示超脱凡俗的决心。

对于道德日渐沙漠化的当下社会,人们不能停留在一味对污浊进行咒骂的层面,而是“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燃蜡烛”,需要更多的人用行动来接续了凡的传灯。长夜万古,因为星月辉映,苍穹才不寂寞;历史千载,也因为一个个闪光的名字而波澜向前。前人的嘉言懿行值得品味,在当下,我们更应该思考该做些什么,不仅是为了纪念,而是发扬。而且,不单单是为了发扬文化,更是为了启迪和滋润心灵。

(0)

相关推荐

  • 善良之人,自带好运

    原创2021-09-27 16:22·I北方有情人 善和恶,是千百年来为众人讨论之词. 孟子言:人之初,性本善. 荀子言:人之初,性本恶. 而今言:每个人的身体里都住着善与恶,有些人,选择将恶作为自己 ...

  • 《了凡四训》精要摘编

    <了凡四训>精要摘编 <了凡四训>又名<命自我立>,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结合自己亲身经历和毕生学问与修养,为了教育自己的子孙而作的家训,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 ...

  • 走过半生,突然懂了

    文字 | 一木 ·  声音 | 三三 中年,是个尴尬的年龄,上有老,下有小,周围全是依靠你的人,却没有你能依靠的人. 中年,是个孤独的年龄,没人懂,没人陪,风里来雨里去,忙忙碌碌,一刻也不敢停. 中年 ...

  • 《了凡四训》

    序    1.这是-本非技能.非开拓视野之书,是-本自我认知的书.2.<了凡四训>是写给了凡的后人看的是-本改命的书,它影响亚洲,甚至整个世界.3.古人说:-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 ...

  • 《一声佛号一声心》为人在世多行善,慈悲即助人,处处是菩提

    《一声佛号一声心》为人在世多行善,慈悲即助人,处处是菩提

  • 《道德经》这一章告诉我们,牛人的思维方式跟普通人到底有什么不同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儡儡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 ...

  • 略谈了凡四训(1/2)

    "略谈<了凡四训>"(1/2) 首先,四训各章一些观点: 第一章,命由我造,福善祸淫 第二章,从理,从心,以耻畏勇改自身之过 第三章,善恶难辨,由心积善 第四章,满招损 ...

  • 梁德新‖略谈中国的老人教育

    略谈中国的老人教育 梁德新 辑录 "老年学"是研究人的寿命和人的老龄化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老年学的渊源久远,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炼丹术对人的长寿研究.西方古代许多医学家如希腊的希波格 ...

  • 胡盼:艺术的语言才能表现出语言的艺术(略谈)

    今天下午,听了一位同事上了数学公开课,其课堂语言运用让我对此有了自己的见解及自我反思. 教师的语言是课堂上最具有表现力的.如果运用得当,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会出现问题甚至造成伤害. 镜头一:开课 ...

  • 略谈天文历法与奇门遁甲的起局法

    相信每一位有缘接触到奇门遁甲的朋友,在学习时都遇到过这样一个困扰,即起局时在面对所谓的置闰法.拆补法.茅山法,容易一头雾水而无所适从.也常常听一些易友互相讨论,这三种不同的起局法哪一种更合理,那么今天 ...

  • 江南银元简介及版别略谈

    一. 江南银币概述 清朝初年设置江南省,辖地范围为如今的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等省.康熙以后江南省的辖地缩小到江苏.安徽两省.至雍正元年(1723年),江南省被撤消,辖地复归江苏.安徽两省 ...

  • 什么叫做不知者无畏?致一凡诗词客:略谈古代治学创作的特点

    #21天图文打卡挑战# 01 昨天早晨笔者无意间点开了一篇微头条,其内容是一位头条创作者对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郦波先生诗作的评价.因为郦波教授的诗从题目到诗中正文的词句,都能在古人的诗歌作品中找到相 ...

  • 邓小南 | 略谈历史研究中的材料与议题

    邓小南,女,汉族,1950年6月生于北京,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曾任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1985年留校任教,多年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宋史.中国古代官僚制度史.唐宋妇女史.主要学 ...

  • 章汝奭论书:略谈“中锋”

    章汝奭论书:略谈"中锋" 章汝奭shì(1927-2017)是著名文化学者.书法家,外贸专家和国际知名的广告学专家.其学贯中西,精通外语,译著等身,兼擅诗词古文及书法,曾入选香港及 ...

  • 略谈阅读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论文题目: 略谈阅读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桂林山水>审美教育例析 略谈阅读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桂林山水>审美教育例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