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荣华的两位冀老师

梦就是怪。

快要醒的时候,突然就梦见自己在梦里睡着了。

似乎是在一个学校。也许就在家乡的西荣华学校。

顾名思义,西荣华学校是西荣华村的学校,在村子的最东头。校园内有几排平房做教室,还有很大的操场,操场内有篮球场,周围有绿色的杨树。

学校的北面是一个美丽的果园,瓜果飘香,我娘曾在那里劳动,我五六岁的时候曾在那里吃西瓜,吃得多了,一边吃,一边往地里尿尿——这是别人说的,我不记得了。

学校的东面是一条水渠,有时候水很多。说也怪,五六岁时,有一次我和村里的一个小孩在果园里玩,突然来了一阵冰雹,就赶紧分散着跑。等到雨过天晴了,那个小孩却不见了。大家到处找,最后在水渠里找到他,已经永远走了。

有时候,人的生命就是这么脆弱。那么一条不到十米宽的水渠,也能夺走人的性命。

更大的水,是在村子的西头,它是流经山西、河北等省的滹沱河。

滹沱河蜿蜒曲折,流经山西省北中部时,在一片延绵的山峦下,冲积出一片黄色的土地,当地人称之为河东。河东的村庄里,西荣华最为富饶,所以便有“河东八村,不如龙华一村”的说法。

龙华,是荣华的旧称。之所以改名荣华,是取“欣欣向荣,华美富贵”之意。

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山环水绕,人杰地灵。我便生于此,长于此,也在这里上小学、上初中。

感觉乡村里的学校也挺好,老师好,同学们好,家长也不用怎么操心,哪像现在,村里的孩子往城里送,不知要操多少心,要有多少无奈。

再回到梦里,我被学校的冀老师叫醒了,一看时间不早,有点紧张,怕老师责怪。

冀老师却很祥和,还跟我开玩笑哩,戏称我为张老师,说我该回家了。

于是,我就不紧张了,笑着,愉快地、蹦蹦跳跳地离开教室。

这便是刚才的梦,梦境没能完全记住。落到文字上,可能就有点偏差了。但这个梦的格调很温馨,醒来后还想咂摸咂摸。

然后,我便回忆起已经去世的冀祥祥老师。我该写写他,让我的读者也能知道他,记住他。

不是有一种说法:一个人即便去世了,只要世上还有人记着他,他便并没有完全逝去。

美国大片《环球寻梦记》中也认为:只要这个世界有人还记得,那么,去世的人还在另一个空间活着。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人记得,那么,去世的人将永远消逝——那便是真正的死亡。

如果是这样,我希望能在另一个世界好好活着的人当中,有冀祥祥老师。

冀祥祥老师是我初二时的班主任。我的印象中,他身材魁梧,说话语调干净利落,教数学,是一位好老师,住在村里的西教场。他也是我哥的好朋友,对我很好。

印象最深的是冬季里发生的一件事。那时候的冬天,教室里要烧火炉。炉里面是红红的炭。一个下午,没有上课,一些学生在教室里上自习。我也安静地看书。没想到两位同学竟玩起了捅火的铁棍,将铁棍烧红,还争夺起来。争来争去,不小心竟捅到了我的眼上。我的眼睛一下子什么也看不见了,烧焦的眼皮蹭着眼球,很难受。

大家自然慌了,而具体的情形我就不大记得了。娘当时吓坏了,生怕我的一只眼睛就此瞎了,赶紧带我去找村里的医生,处理伤口,打青霉素。紧接着,哥骑着自行车带我去县里的医院,检查后知道不会有什么大事,这便放心了。但皮肉之苦还是要受的,就得那段时间,每天打青霉素,打得两个屁股蛋都硬了,真疼。

每隔几天要去县医院重新包扎。我记得,冀老师和我哥一起送我去了几次,很温暖。

因为这场意外事故,我的功课便落了不少。虽然冀老师也给补了课,但我的数学仍旧不好。期末考试后,我担心自己的成绩太差受到批评,没想到考了个中上等,冀老师还当众夸了我,对我是个很好的鼓励。

再后来,我离开家乡上高中、上大学,然后在外漂泊、打拼……每年总会回村几次,见到冀老师便聊上几句,感觉他的身体挺好。可没想到前几年的一天,突然从我哥那儿知道冀老师已经病逝,感到意外,他才60岁左右呀。后来又听说另一位冀老师也去世了,也是禁不住很是伤感。

这另一位冀老师,是冀英祥老师,也是我哥的朋友。

他没有给我上过课,但见我时总是很亲热。

初中时的一个六一儿童节。我们学校的师生一起到子干参加乡联校的活动。

我是吹笛子的,属于滥竽充数那种,也佩戴着红领巾站在腰鼓队的后面。

快到子干村里的时候,队伍停了一会。这时,有个成年人赶着马车从队伍旁走过。

我在路边,没有意识到马车经过,仍然拿着笛子比划。

那个赶马车的人一定是二愣子,他也许是怕把马惊着,扬着马鞭便朝我抽来。虽然没有抽着,但这个举动让大家很恼火。在师生们的怒视下,这小子不再张扬了,一声不吭地离开。

后来,我听一位同学讲,冀英祥老师当时就想冲出队伍,揍这个小子。我听了便对冀老师多了很多的好感。

再后来,回村时也常能在哥哥家见到冀英祥老师。他退休了,很能抽烟,我也曾递烟给他抽。

可是这抽烟真是坏事,没几年,他就生了重病,也走了。

这便是我的两位冀老师,他们现在安睡在西荣华的南坡下。愿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平安如意!

(0)

相关推荐

  • 【姜稷】难忘初心

    难忘初心 姜稷 1 自从毕业,杨帆就心事重重,先是当心毕业的分配, 后是当心去的地方.直至尘埃落定,他终于不安心也安心了. 然而,当他看到眼前的一切还是出乎他的意料.所谓的学校,是一座集体库房改建的四 ...

  • 村小学和师老师

    本文作者:靳焕珍 小时候,偶有镇里的小朋友来村里做客,很快就与我们打成一片:捉迷藏.跳格子.丢沙包.谈天说地--印象最深的是听人家讲她们的小学:有一排排的教室.有好多个班级.有各科老师--这些都像半空 ...

  • 赵荣 |《坐写人生》(中篇)

    <坐写人生>(中篇) 赵荣 |<坐写人生>(上篇) 接上篇-- 父亲陪着我在外治疗几年后,也疗效甚微,最后无奈回家了. 回家以后,我如同折翅的小鸟一样,每天囚禁在家里,家里因为 ...

  • 我当知青的那段经历/金犁

    "正是江淮三月天,杜鹃声里雨如烟. 豆蔻年华殷勤意,辜负春风又一年."   01              这正是我当知青时的真实写照,当时我在罗山莽张公社,感觉正青春的自己,满心 ...

  • 小 说:寨子小学 / 张文香

     故乡的声音   殷朋超  画 寨子小学 张文香 高小欣是寨子村里孩子们人人羡慕的一个女孩子,个肤色白.个子低,众星捧月般存在.同时也是我的同桌,和我同岁.我呢,简直是高小欣的绝佳陪衬,黑黑的皮肤,黄 ...

  • 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华州杏林镇沙圪塔小学

    邮箱:3125136050@qq.com 我记忆中的沙圪塔小学 作者  宋欢武 我是上世纪70年代初在村办小学--华县杏林镇沙圪塔小学开始接受启蒙教育的.我就读的村小,建于上世纪30年代,旧址据说是一 ...

  • 陈才生 | 村学记

    总第1250期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两年前,镇里的朋友回本村当校长,除工资外,还有几百元补贴,守家在地,公私兼顾,实在惬意. 最近,听说他又回来了.原因是村民走空了,生源断了.一起吃饭时,我和 ...

  • 蔡国声和马未都两位收藏老师哪位更厉害

    蔡国声老师和马未都老师在收藏界的地位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很多时候在一些电视节目上都可以看到他们,他们真人我是没有机会见到过,至于他们两个在收藏界谁更厉害,这个选择题我们也要客观的分析一下 | 蔡国声擅 ...

  • 赤峰记忆——我的两位“支边”老师​

    我的两位"支边"老师 梁树春 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之际,我们不能忘记那些当年响应国家号召来内蒙支边的内陆热血青年们,他们把美丽的青春献给了边疆的开发和建设事业.我的两位老师- ...

  • 这两位美女老师火了!网友:美貌与智慧并存

    近日 海南中学两位美女教师的照片火遍网络 大家都纷纷赞她们美貌与智慧并存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核实了解到 两张照片中的美女 分别是海南中学高一语文教师周文倩 初二语文教师宋乔雨 她是 ...

  •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评李玉萍、李桂荣两位专家老师的阅读专题课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评李玉萍.李桂荣两位专家老师的阅读专题课 刘向军 全国模范教师李玉萍老师借班给四年级的学生上了一节<大林和小林>的整本书阅读指导课.本节课有许多优点值得学习借鉴. ...

  • 清史:康熙最看重的两位儒学老师,一位可谓良师,一位被视为知己

    清朝建国及入关之初,有两位皇帝都是幼年继位,分别是顺治和康熙. 幼年继位的皇帝一般来说,可塑性更强,他们的人生观念.权力观念.治国观念等,都是由教导皇帝的老师来塑造. 而在当时,有资格教导皇帝的,当然 ...

  • 两位语文老师,一个“教人求真”,一个“以文化人”|济南教书育人楷模展播

    当你像一粒种子拼命破土而出, 他就是为你施肥松土的园丁: 当你像一叶小舟无奈学海迷途, 他就是那座远远亮起的灯塔: 当你像一名运动员冲向终点线, 他就是加油喊不停的教练员. 亦师亦友,至亲至善. 长长 ...

  • 两位道法老师的分流故事

    社会老师.政治老师.思品老师.道法老师,名称不停的换来换去,不过换汤不换药,小学叫社会,初中叫道法,高中叫政治,作为仅仅学考的过关考察科目,道法这门课自然地位非常尴尬,在许多学校屡屡被评为" ...

  • 泰安开元盛世·和园123平复式装修实景|两位年轻老师的新家

    ▲建议WIFI下观看 这个案例完工是在20年的夏天,刚好业主暑假期间,紧锣密鼓的家具家电连同业主就一起搬进了新家. 家具的选择还是很有质感的,麻木纹理的沙发,加一个芝华士的功能皮质单椅,没让客厅变得拥 ...

  • 《红楼梦》里的两位好老师

    文/归途如虹 <红楼梦>里有两位很优秀的女老师,那就是林黛玉和妙玉.还有一个真正的教师贾代儒. 我们先说说<红楼梦>里的那个贾代儒.一听这个人的名字就知道这个人是一个老学究.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