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苏:古今中外教育的13条名言

何为教育?教育为何?古今中外的先贤前辈们在一直思考和探索,人类的繁衍不只是生理上的,更多的是心理和精神上的传承。一个幼小的婴儿慢慢的长成一个成人,在这个世界上的所作所为,都与其接受的教育和老师(父母)有关。关于教育的名言数不胜数,阿苏细细的感受和品味,从中挑选出一些与大家分享,教育最重要的是父母,其次是老师,起关键作用的是孩子本人。

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父母和老师的言传身教,让孩子形成学习和内化的模板。自己做不到,却要求孩子做到,就变成了一句空话。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自己要先做到什么样的人。(专指品行,而不是成就。)不然你就没有说服力,孩子也不会信服,你看你自己都是这样,有什么资格要求我。也是古人所说的为人师表,表为表率。

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第斯多惠

二、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卢梭

著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类似的话:“爱就是教育,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扪心自问,作为父母,作为老师,你爱孩子吗?当爱缺失的地方,留下的是满地伤痕。教育而没有情感的投入,就会变成干巴巴的灌输,赤裸裸的教条,横冲冲的理论,很多时候成为一种知识的暴力,而不是教育。

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陪伴每个阶段的孩子的成长特点,从关系入手,爱孩子,再与知识和智慧联结。

三、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英国)

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最本质的是陪伴一个人成为自己,成为一个人,一个天性得到足够呵护和成长的孩子,是不会让父母和老师失望的。

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气质和性格,采用不同的方式,陪伴孩子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而不是形成整齐划一的工业产品。

蔡元培先生说过:“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化一,毋宁展个性。”

四、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爱因斯坦

当教育的目的性和功利性过强,会导致教育的扭曲和孩子的变形,重视知识和考试,而忽视了孩子德行和人格培养,最后形成的都是活在大脑里的人,自私和功利的人,呆板无趣的人。

教育不是为了孩子成绩好,为了争第一,只是黄金屋和颜如玉的追求,为了功名利禄的目的;而是成为一个人,普通人,公民,懂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与人相处,懂得享受生活,做自己选择的事情,既能适应社会,又能娱乐自己。

五、尊重和爱护孩子的自尊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苏霍姆林斯基

人贵自尊。懂羞耻,明道理,知行知止,有所为有所不为。

孩子的自尊心是最珍贵的礼物,小心翼翼的呵护,而不是打压和批判,不将自我控制体系扭转为超我控制体系,而在孩子本身的自尊上将这颗种子呵护好,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自己辨别,作为父母和老师言勿重,位勿高,贴着孩子表达,孩子自己心理明镜似的。

六、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卢梭

我们现在学的太多的都是要爱惜时间,却没有学习到如何浪费时间和享受时间,学习变成了苦行,失去了其本身的乐趣。

生命短暂,人生如白驹过隙,苦哈哈的过一辈子,总是在努力勤奋上进追求中度过,却忘记了品味生命和生活的味道,这种生活哪怕成功了,又有什么意思呢?

一个人既能勤奋努力,又能愉快玩耍,一边工作,一边娱乐,一边学习,一边游戏,既能珍惜时间,又会浪费时间,两者之间能够平衡,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七、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培根

学习的广博,知识和世界的浩淼,从小培养孩子的宽广的视野,而不是盯着几本书,看着班上的同伴,在一个小小的窝里内斗,比成绩,世界很大,在基础的时候陪着孩子多接触各种学问,通过各个学科的特点拓展孩子的容量,陶冶情操,“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孩子自然会综合辨别选择实践,成为言行举止的支撑。

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孔子曾说过:废寝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也。这是孔子当年学易经时的真实感受,沉浸在智慧的海洋陶醉不已的状态。

学习开始于好奇心,动力来自于兴趣乐趣,觉得这件事情好玩,有意思,如果学习不好玩,就成了一个苦差事,心理会很有阻抗,一边和自己斗争,两个小人在打架,一边要面对沉重的作业和激烈竞争,学习还有啥意思。

作为父母和老师,需要注意,让学习成为一个有趣好玩的事情,这就需要本身对于生活和智慧的领悟水平了,所以关于教育,实际上本质在于父母和老师自身的成长。

九、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的这一番话表达一个人要具有独立思考能力,不能人云亦云,尊师不等于盲目相信,而是通过学习老师的思考方式,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对于智慧和真理的追求高于对老师的崇拜。

儒家也有云:当仁不让于师。韩愈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学习要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决心,人类的发展就是一代代的传承和新的延伸。

十、一个坏的教师贩卖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

瑞士教育家亚美路说:教育最伟大的技巧是:知所启发。教育不只是知识是什么,而是怎样发现知识,如何思考获得知识,知识背后的东西更重要。人类在知识的道路上每一代人都在思考,既能吸收以前的营养,又自己提出独特的见解和角度,相信而不迷信,知道而不忘怀疑。启发孩子的自我思考能力,学会怀疑,质疑一切,验证所学,新的思考,这才是学习。

十一、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爱因斯坦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先是加法,然后才是减法,书往往刚开始越读越厚,慢慢的越读越薄,得而忘,忘而得,从知识方法到方法论,从方法论阐述知识和方法,也许你一生最后就只体会到一点,那一点就是你的智慧所在。

十二、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

知行合一,王阳明。就是将知与行合作一处,才知便是行,能行便是真知。“知”是良知,“行”是指对良知的实践以及对道德的体会和实践。

不做花架子,不做空谈者,不做蛮干者,达不到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的境界,可以先将理论和实践慢慢结合,所学知道所行,所行验证所知,在实践中修正,在学习中总结。

十三、生而神灵。《黄帝内经》

所有教育的起点都是生而神灵,能够成立的立足点也是生而神灵,相信孩子是生而神灵的,相信每个人都是生而神灵的,不以教育者自居,学会向孩子学习,向生而神灵敬畏。教育者满怀敬畏,才有教育。

相关链接:

1、阿苏元理论:自然发展规律和潜意识影响的交互关系

2、阿苏:亲子教育古时七不责的心理学解读

3、阿苏易经有感:每个人都是潜龙

4、阿苏: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


作者简介:阿苏,男,心理咨询督导、精神分析倾向心理咨询师、家庭治疗师、团体辅导师,2015年度壹心理最佳专栏作者,北京晚报"心理行者"专栏作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