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百韬死后:“公祭仪式”隆重,但很多人却“忘”了把他埋在哪儿
人生在世,有些事没有办法继承,有些事也没有办法带走。把这句话用在黄百韬和他的妻子柳碧云、儿子黄效先、女儿黄丽珍的身上也是合适的。不过,这中间伴随着的总是太多让人伤感的场景。
黄百韬(1900年9月9日—1948年11月22日),男,汉族,又名黄伯韬,字焕然,号寒玉,原籍广东梅县(今梅州梅江区),生于天津。国民革命军将领。解放战争时期,任国军第七兵团司令。1948年11月22日在淮海战役中阵亡。1949年1月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二级上将。曾获授光华宝鼎勋章、青天白日勋章等勋章。
今天,人们对黄百韬评价已经相当正面了:认为若只以军人的标准来衡量的话,称其为职业军人的典范也并不为过,但抗战结束后坚持自己的信仰,最终成为解放战争的牺牲品。这是因为,与大多数国民党高级将领不同,黄百韬没有什么不良嗜好,他奉公守法,时刻勤谨 ,同周围那些醉生梦死的将领形成了鲜明对比 。
黄百韬的家庭出身是这样的:黄百韬的祖居地在今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金山街道小溪唇居委下市角卖柴坪巷内黄屋5号。他的祖父黄凤山曾任清廷山东曹州总兵;他的父亲黄宗骏后来也参军从戎,担任淮军统领,驻守河北一带,所以举家搬迁到天津居住。家虽然搬了,但黄百韬在这样一个军人世家出生,分明是继承了祖上遗传的基因,而这也成为了成为军人,并能在战场有过不俗表现的一种资本。
黄百韬死前,说过这样一句话:“古人说:'胜利举杯相庆,败则出死力相救。’我们做不到,我们是打不过共产党的。”在这里,他把他所在的“我们”给看透了,但他又拿出一张纸片,在纸片写上了“黄百韬尽忠报国”,要25军副军长杨廷宴将纸片和纸片上的字转交蒋介石。
当时,碾庄战役结束,黄百韬与杨廷宴一起突围出来,但在途中,他被流弹击中,知道自己已经走不了,办完纸片的事,就掏出手枪,朝自己身上开了一枪。但倒下去时,他却没有断气,鲜血直流,全身抽搐,杨廷宴看着不忍心,就替他补了一枪,算是给了他个痛快。
黄百韬死后,国民党《中央日报》于1月20日刊登了《首都各界追悼黄故司令官百韬将军暨戡乱殉国将士大会公告》:定于21、22、23日在中国殡仪馆公祭三天。据说,在他的葬礼上,蒋介石拨给他妻儿抚恤金10万元金元券,并感叹地说:“黄埔精神不死!”遂追认他为陆军上将。这背后是黄百韬遗体被运回南京的不易过程。
有一段传说是这样的:黄百韬死后,杨廷宴还是有些不忍心,找到了当地的一位农民,谎称出逃时换了士兵衣服的黄百韬是一名伙夫,是自己的同乡,现在被打死了,不埋了他的遗体,就对得起他的家人。农民被杨廷宴说动了心,和杨廷宴一起将黄百韬埋在了一棵树下,杨廷宴作好记号,接着逃跑,但很快就被解放军捉住了。
随后,杨廷宴从一名俘虏口中了解到,对于国民党军伤兵,只要愿意回家的,解放军都放走了。他便装出可怜相,不断纠缠押送他的解放军,说是自己是才被抓来不久的新兵,上有老母下有孩子,一家人全都靠着他呢,而他现在又因为受了伤,走不动,跟着解放军是个累赘,还不如开恩开恩,放他回家种地去。起初,押送他的解放军不答应,但后来见他的腿的确是受了伤,行走困难,也就将他说的“家有老母”的事当成了真的,把他给放了。
杨廷宴回到南京后,向上级和黄百韬的家人作了通报,在黄百韬的妻子柳碧云的哀求下,“国防部”派黄百韬的副官李文正等十多人身着便衣,回到碾庄,找到当时那位农民,挖出了黄百韬的遗体。当时,遗体已经腐烂,面部也变了形,很难辨认出是什么人。李文正等人花了50块银元,买了一口棺材,谎称黄百韬是当地的农民,才瞒天过海,躲过解放军的检查,将黄百韬遗体运了回来。
“公祭”仪式虽然被弄得动静很大,可在时间点很不凑巧,即:1月21日蒋介石被迫宣告“引退”,回到奉化,虽仍幕后操纵党政军大权,但已是心有余力不足了。所以,就有了这样一说,即:蒋介石并没有亲自主持黄百韬的葬礼,而将黄百韬的遗体埋在哪里也就成了一个没有人想好的问题。因为蒋介石的下野后,南京政府的官员们忙着携家逃命,已顾不上对黄百韬棺的“最后安置”了。
黄百韬的妻子柳碧云十分着急,和杨廷宴、李文正等开始为黄百韬寻找墓地,三天后,他们经过南京蒋王庙明代开国功臣李文忠的墓地时,看到了一片郁郁葱葱的小树林,就将黄百韬的墓址选在李文忠的墓边。因为当时这一带就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再加上李文忠墓的“遮挡”并选择了在夜间无人注意时下葬,黄百韬墓便“悄悄地”出现在这里,鲜为人知,最终完好保存至今。
还有一类说法是这样的:后来,柳碧云将黄百韬的遗体,葬在她的住地———上海徐家汇。但这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月分明是很难做到的,再说,柳碧云也不可能在那段时间内,为黄百韬再迁墓地。1949年12月,蒋介石败走,柳碧云带着黄效先和黄丽珍一起来到了台湾。黄效先高中毕业后,被安排了待遇优厚的工作,黄丽珍则成了一名记者。
本来,一家人的生活在这此应该很不错了,但黄效先却不争气,不久便犯事了,这就有了他母亲柳碧云跪在蒋介石官邸前,拿着他父亲黄百韬留下来的青天白日勋章,大喊“刀下留人”的事。原来,被安排工作后的黄效先与一个叫杨士荣的发生同性恋,杨想摆脱他的纠缠,他想不通,不但杀死了杨,还将杨残忍地焚了尸。杀人偿命,黄效先被判处死刑。
这是1960年的事情。黄百韬留下来的青天白日勋章为黄效先换回了一条命。柳碧云请求蒋介石看在黄百韬的份上,饶黄效先不死,为黄家留下仅有的血脉。蒋介石说:“黄百韬功勋卓著,彪炳千秋,可惜家教不严,虎父犬子啊。”柳碧云称,事出有因,黄百韬带兵打仗常年在外,最终殒命沙场,哪有时间教子啊?蒋介石觉得柳碧云说得也对,随后运作黄效先逃过死劫,并使黄效先于1969年获假释出狱。
这就是黄百韬的身后事了,他的这个儿子分明没有遗传到他身上的那点军人基因,不过,出狱后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娶妻生子,并在朋友的帮助之下,开了一家贸易公司,生意也越做越大,后率全家移居美国了。
有趣的是,台湾省于1982年建成五指山国军示范公墓,只有衣冠的黄百韬被葬在了上将区里面,1983年,柳碧云因病去世,与他合葬一穴。但到了1987年,公墓增辟“特勋区”,规定曾获颁青天白日或国光勋章者可入“特勋区”,但黄百韬的墓却仍在原来的上将区。原因是;有人认为黄百韬的青天白日勋章已经被柳碧云作为“免死金牌”,为黄效先换命了,应被“注销”,黄百韬也就不能进“特勋区”了。
人们不知道黄效先听到这些会怎么想,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在2006年清明时,他带着妻子、儿子和孙子都从美国专程来南京为黄百韬扫墓了,当时他已经满头白发,行动不便搀扶着他的孙子也有四十来岁了。也许,他比一般人更明白,似乎没有遗传父亲军人基因的他却意外受到了父亲的庇护,而母亲去世后守着父亲的衣冠不过是一个辛苦的梦,因为父亲在大陆的遗体,他们始终没能带走。这中间,分明是海峡两岸让他和家人落泪的思念。